13日,人们在仙台一所学校的操场上排队取水。
“东京街头尽是步行回家的人群,仿佛数百万人都一起走上了街头,但都自动列队默默前行,秩序井然,毫无喧哗,我在开车,路上塞车,但也毫无喇叭声,眼前的一切,仿佛是部场面巨大的无声电影。”——微博网友
“几百人在广场避震完毕,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服务员在跑,拿来一切:毯子,热水,饼干。所有男人帮助女人,跑回大楼为女人拿东西,接来电线放收音机。3个小时后,人散,地上没有一片垃圾,一点也没有。”——微博网友
12日是周末,东京晴朗,下午电车开了。从上海来总部出短差的湖南汉寿小伙郭鸣甚至悠闲地上街,不紧不慢买了一块手表和一只LV钱包。街上人少了一些,但秩序如常,没有异样。这里是东京。
“感觉东京城市秩序良好,也没有什么紧张气氛。除了拿着当天报纸或者在手机上看最新新闻的人,别的和往常没有什么两样。”目前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教师易山表示。
东京池袋车站西口是公交车车站集中的地方,一辆接一辆的公交车有条不紊地运行着。远远地看到站牌处人头攒动,所有的人都在排队等候上车。
S形的长龙蜿蜒了数百米,没有人知道队伍最后在哪,进行交通协管只有区区数人,没有工作人员维持、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人们仍然如此自觉地排队。
不给别人添麻烦
日本人较少当众哭泣
“不给人添麻烦”这是日本人的常识,这句话出现在给小孩学习的《社会生活教育》第一章第一节。让别人不快、让别人担心、让别人操心,都属于“给人添麻烦”的范畴。
服从维护集体主义
日本人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悲哀,反而对因自己的悲哀而让别人担忧和牵挂表示歉意。
在大地震中,如果家人朋友遭遇不幸,日本人通常也不会号啕大哭,只是默默承受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当有人获救时,代替“谢谢”说 “对不起”的人也不少,对他们来说,比起感谢,给别人添麻烦的心情更多。
此外,不给别人添麻烦也可以解释日本人的忍耐力和自律精神,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不插队、乱扔垃圾等等都被视作给别人添麻烦的行为。
当这种社会行为规范变为大多数人的自觉意识以后,少数“不拘小节”的人也会慢慢自律起来。
即便是在大地震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候,日本人仍然几乎苛刻地维持着公共秩序。在以“灾民”为标签的那个集体中,个人离不开集团,集团保护个人,只有绝对服从才是维护集体利益的表现。这个时候并不需要“个人英雄主义”救他人于水火,“和大家一样”不仅容易形成合力,克服困难,也能保障系统运行的效率。不夸张地说,任何原因导致的哄抢和踩踏事件几乎不会在日本发生。
怀孕妈妈表情坚定
一位孕妇,似乎是一个人。只见她一边抚摸着肚子,一边向远处眺望,眼神坚定而执著。她也许会告诉孩子:宝贝,在你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妈妈已经与你经历了生死。
在遭遇这么严重灾难面前,日本这个民族在整个疏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秩序井然和沉着冷静几乎可以平复灾难带来的恐慌,让人内心始终充满了某种安全感。
3月13日,一名从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撤离的孩子躺在亲人怀里。
3月13日,宫城县,一名自卫队队员拉着一艘载着被疏散民众的橡皮艇转移。
3月12日,宫城县,一名女子得知自己的母亲在地震后从一幢建筑物内成功被救后放声哭泣。
3月13日,从宫城县遭海啸袭击区域撤退出来的老人在一所日本红十字医院内披着毛毯御寒。
3月12日,仙台被孤立在一所小学的受灾民众一起前往安全之地。
3月13日,宫城县,当地居民走在铺满淤泥和杂物的街道上。
3月13日,宫城县,一名受伤的男孩躺在红十字医院内的凳子上睡着了。
3月14日,宫城县,当地居民从被毁坏的城镇中救出一位老人。
3月12日,日本仙台地区民众在海啸过后开始自救。
3月13日,从福岛核电站附近一所疗养院撤离的民众在一处临时避难所休息。
3月13日,日本福岛县田村市船引避难所内两位老人。
3月13日,宫城县的一个女孩裹着毯子站在震后的瓦砾旁。
3月11日,地震发生后东京市内民众从一栋建筑物疏散,披着毛毯坐在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