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台湾知名作家李敖在暨南大学作演讲,结束后接受媒体记者的混合采访。
李敖说
“我这辈子最大的功德就是拆穿了很多谎言。”
“经过那么多人帮我折腾,还能存活到现在,我的名誉很坚强。”
“有人说李敖喜欢捧自己。这个是很正常的,因为别人不捧我,我只好自己捧自己。”
“我不用电脑写书,我写书的场面是:笔不动,纸张动,像缝纫机一样,三个月就可以写一本,我希望一辈子都写下去。”
蓝色墨镜、暗红夹克,依然是人们熟悉的行头。“神州文化之旅”六年后,台湾知名作家李敖再次登上大陆高校讲台。受好友潘毓刚邀请,李敖昨日来到“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纵论辛亥革命与当前时局。
李敖暨大演讲的主题为“黄花岗第七十三烈士”。正式演讲前,李敖受聘担任暨南大学名誉教授。暨大校长胡军向其颁发名誉教授证书,还为他佩戴暨大校徽。此时,李敖像小学生一样双手贴着裤缝,直立着微微前倾,很“乖顺”地让胡军校长给他戴好校徽。
黄花岗有七十三烈士?
“黄花岗七十三烈士”是李敖新书的书名,这本书他只用了70多天就写完了,却是其50多年来的心愿。人们常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何来“第七十三烈士”?
李敖解释说,一般认为黄花岗起义的时间是从3月27日起义到4月3日清朝总督张鸣歧同意把起义者的尸体埋起来,但实际上起义的过程颇为复杂,例如有人直到4月7日才死去,还有的人死在了家里。
李敖考证,一名叫做莫纪彭的先锋队长起义后活了下来,最后来到了台湾,这段故事鲜为人知。
新书中的“第七十三烈士”是否指代某个人?李敖坦率地说,这是本小说,起这个题目是要让大家看这本书,“就是真真假假,有好几个人都是第七十三烈士。”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李敖在演讲中对台湾青年的历史观念表示了担忧。“有媒体在街头采访学生,问什么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竟然有学生说是跟日本人打仗牺牲的。”
中国不可与美国“比阔”
在演讲现场,李敖拿出一张一美元纸币说,这里面有4毛1分钱是美国领土以外人的,因为美国在全世界发行的纸币比本土还多。金融海啸之后,美国借货币向世界输出困难,相当于6000个世贸中心大楼的价格。
他提醒说,中国切不可与美国“比阔”,不能走美国的发展道路。如果全世界都过上美国人的生活,那就需要三个地球的资源支撑,这样的发展道路是没有前途的。
对于大陆当前的发展情况,李敖评价说,经济和军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软实力”上仍有欠缺。他举例说,《时代》杂志曾用毛泽东作为封面,但用尼克松作封面的次数却高达64次。大陆的畅销书只有几十万本,而美国一个惊悚小说家就卖出一亿七千万本。
李敖在演讲中提出,某些情况下,政治上的眼光要超过个人利益。例如,还在一穷二白的时候,中国就下决心搞出原子弹。李敖说,美国也曾有过类似情况。19世纪,美国国务卿西沃德用720万美元买下151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当时全美国人都在骂他,说是买下了一个“大冰柜”。而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如此英明。
内地有很多“假李敖”文章
“内地有很多李敖的假文章在网上流传,还有一本谈男女恋爱的书,这不是我写的。”李敖澄清。写过100多本书,却被查禁了96本,李敖说,这也算是一个世界纪录。
在演讲现场,李敖拿出台湾歌星邓丽君的照片,讲起一段往事。邓丽君去世时,台湾媒体曾报道说,天刚刚亮,一个人就去拜奠,这个人就是李敖。李敖澄清说,自己不认识邓丽君,也不参加任何婚丧喜事。追究消息来源,竟然是一位李敖和邓丽君的“师奶”粉丝制造,有意要“撮合”两人。
老友点评
“他说交朋友浪费时间,很多朋友几十年没换”
2005年,李敖开启著名的“神州文化之旅”,相继在北大、清华和复旦发表演讲,阐述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李敖回忆说,当年凤凰卫视的刘长乐邀请自己到大陆访问。
2011年,李敖把文化之旅的足迹锁定南方。记者了解到,李敖此次大陆之行除参加“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外,还将赴汕头大学、厦门大学演讲。
据悉,李敖此番在暨大演讲活动由其好友、美籍华人量子化学家、暨南大学名誉教授潘毓刚牵线。潘毓刚与李敖同为1937年出生,祖籍广东梅县,哈佛大学博士后,美国波士顿学院终身教授。李敖曾评价说,“潘毓刚是我所见过的科学家中最有人文修养的一位。”
在演讲中,李敖还特意提及老友的一段轶事。在台湾大学地理系读书时,还是大一学生的潘毓刚竟然翻译了化学系的课本,后来潘毓刚转学去化学系,却遭到当时系主任的嫉妒,潘毓刚一气之下离开化学系,发誓要成为化学家,如今他的愿望已经成真。
谈及与李敖的友谊,潘毓刚笑称,“他说交朋友是浪费时间,所以很多朋友几十年没有换。”
■记者“围殴”
“李戡读北大是弃暗投明!”
昨日,台湾作家李敖在暨南大学的演讲吸引了众多媒体记者的目光,90分钟的演讲很难满足记者们的采访欲望,于是李敖在演讲后与数十位记者展开对话,一场“围殴”式混合采访由此展开。
最心仪的头衔是文学家
记者:近来多位作家与百度文库关于版权问题发生纠纷,您怎么看?
李敖:不要谈论版权问题吧,显得那么小气。
记者:但很多作家都很辛苦。
李敖:这是作家的宿命吧。
记者:您被冠以很多大师头衔,您自己怎么定位?
李敖:不是我这样宣传的,是人家这样称呼我。我心仪的头衔是文学家,但是人家不承认,我不甘心。
记者:您年轻的时候批评很锋利,现在有所改变,这跟年龄和环境有关吗?
李敖:都没有关系,跟对象有关系。我年轻的时候喜欢讲话,喜欢批评权威,现在都没有变,而是因为对象改变了,我的表现才改变。
记者:《论语》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您已经年过七十,您觉得自己达到这种境界了吗?
李敖:我已经快八十岁了。“不逾矩”三个字删掉,“从心所欲”好了。
记者:您对大学生选择文史哲专业怎么看?现在社会比较注重实用。
李敖:我不太建议学文史,这几个专业一不小心就把人学笨了。
儿子李戡被北大“会商”
记者:您的儿子李戡在北京大学读书,现在北大在进行学业会商。您有没有注意到?
李敖:我看到了。李戡也在排名里,上网成性。
记者:那您有没有后悔把他送到北大去?
李敖:没有,没有。北大最讲究自由学风。
记者:您怎么看李戡北上读书的事情?
李敖:这个很好,弃暗投明嘛!
记者:您认为北京大学比台湾大学更自由开放吗?
李敖:我去北大演讲捐了130万台币,要给胡适先生捐个铜像。现在钱还在那里。但胡适著作全部可以看到。
记者:这大半年,李戡学习生活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李敖:他说水不够用,这是自然环境问题。他的适应力还是很强的。
记者:李戡来大陆读书是他的意愿还是您的意愿?
李敖:我觉得你们可能高估了我对他的影响。
两岸找到辛亥“公约数”
记者: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两岸的纪念活动都特别隆重。您觉得两岸的纪念目的有何异同?
李敖:纪念目的都是辛亥百年,这起码是个“公约数”。台湾用中华民国100年。大陆纪念辛亥革命百年而不是中华民国百年,这是“公约数”,台湾没话说。
记者:中国大陆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您对目前的发展道路和前景感到满意吗?
李敖:目前感到满意,在军事和经济力量方面做得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