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率队赴梅州学习考察企业上市工作
企业通过证券市场上市融资,不仅是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也能提高所在地区的知名度,更能为地方税收作出更大贡献,可谓一举多得。对于还没有一家本土上市公司的河源而言,同类地区梅州却已有7家上市公司,梅州无疑是河源学习的一个标本城市。昨日,市委书记陈建华率队在梅州就企业上市工作进行全面、深入考察,认真学习梅州资本运作的经验做法,力争今年实现本土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建中,市委常委、秘书长赖泽华,副市长温文斐,以及市经信局、市金融局等负责人随同考察。
为啥学?
企业上市 政企双赢
据介绍,梅州企业上市工作起步较早。早在1994年,梅州就有了第一家上市企业,目前已有7家上市企业。昨日上午,我市代表团深入梅州市荷树园电厂、嘉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企业实地考察,并与梅州市相关部门和企业代表座谈互动。
“目前这7家企业的市值有多少?企业效益如何?全部是民营企业吗?后备上市企业有多少?在中介机构选择上要注意什么?政府都有哪些奖励措施?”座谈伊始,陈建华就连续抛出6个问题。
梅州市金融局负责人介绍说,这7家上市企业均为民营企业,市值在200亿元左右。目前,这7家上市公司共募集资金79.2亿元,其中2010年融资16.3亿元。对于上市企业,市、县两级都会给予资金奖励,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未来5年,梅州后备上市企业约有20家。
梅州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思考?梅州市委书记李嘉说,梅州、河源同处粤北山区,同为后发地区,山区企业普遍存在资本原始积累不足的问题,要想做大做强,资金往往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在山区金融机构“盘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证券市场融资成为被“逼”出来的路径,“借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
陈建华对此深表赞同,他说,通过证券市场上市融资,是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筹集社会资金实现再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企业上市后,还将提高企业所在城市的知名度,是一块重要的招商引资“招牌”,而且,企业做大做强,也将为地方贡献更多税收,所以企业上市是一举多赢。
怎么学?
“拿来主义” 照单全收
“79亿多元,相当于为梅州开辟了第二金融体系。”陈建华说,去年河源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5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38.74亿元,存贷比为67.74%,居全省地级以上市的第二位,仅次于深圳的存贷比。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的存款总额还很小,企业要想从银行融资,银行“池子”里的“水”还是很少,通过进入资本市场才能“海阔凭鱼跃”,为企业发展壮大募集更多资金。所以,“十二五”期间,河源必须在开拓金融市场、在资本运作上取得突破,不然这必将成为河源企业发展的一大制约“瓶颈”。
河源与梅州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梅州在企业上市方面的成功经验,无疑是河源学习的最佳标本之一,那么河源应当学什么、怎么学呢?
陈建华指出,从梅州的经验可以看出,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推动非常关键。从奖励措施、政府服务、宣传引导到中介机构服务,我们要把梅州的经验带回去,所有梅州的做法都要“复制”一套、全面学习、照单全收。
“上市就是硬道理,今年一定要实现上市公司零的突破,力争明年有3家企业上市,‘十二五’期间有10家左右企业上市。”陈建华强调,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尽快成立服务企业上市的机构,为上市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建中,市委常委、秘书长赖泽华,副市长温文斐,以及市经信局、市金融局等负责人随同考察。
为啥学?
企业上市 政企双赢
据介绍,梅州企业上市工作起步较早。早在1994年,梅州就有了第一家上市企业,目前已有7家上市企业。昨日上午,我市代表团深入梅州市荷树园电厂、嘉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企业实地考察,并与梅州市相关部门和企业代表座谈互动。
“目前这7家企业的市值有多少?企业效益如何?全部是民营企业吗?后备上市企业有多少?在中介机构选择上要注意什么?政府都有哪些奖励措施?”座谈伊始,陈建华就连续抛出6个问题。
梅州市金融局负责人介绍说,这7家上市企业均为民营企业,市值在200亿元左右。目前,这7家上市公司共募集资金79.2亿元,其中2010年融资16.3亿元。对于上市企业,市、县两级都会给予资金奖励,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未来5年,梅州后备上市企业约有20家。
梅州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思考?梅州市委书记李嘉说,梅州、河源同处粤北山区,同为后发地区,山区企业普遍存在资本原始积累不足的问题,要想做大做强,资金往往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在山区金融机构“盘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证券市场融资成为被“逼”出来的路径,“借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
陈建华对此深表赞同,他说,通过证券市场上市融资,是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筹集社会资金实现再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企业上市后,还将提高企业所在城市的知名度,是一块重要的招商引资“招牌”,而且,企业做大做强,也将为地方贡献更多税收,所以企业上市是一举多赢。
怎么学?
“拿来主义” 照单全收
“79亿多元,相当于为梅州开辟了第二金融体系。”陈建华说,去年河源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5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38.74亿元,存贷比为67.74%,居全省地级以上市的第二位,仅次于深圳的存贷比。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的存款总额还很小,企业要想从银行融资,银行“池子”里的“水”还是很少,通过进入资本市场才能“海阔凭鱼跃”,为企业发展壮大募集更多资金。所以,“十二五”期间,河源必须在开拓金融市场、在资本运作上取得突破,不然这必将成为河源企业发展的一大制约“瓶颈”。
河源与梅州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梅州在企业上市方面的成功经验,无疑是河源学习的最佳标本之一,那么河源应当学什么、怎么学呢?
陈建华指出,从梅州的经验可以看出,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推动非常关键。从奖励措施、政府服务、宣传引导到中介机构服务,我们要把梅州的经验带回去,所有梅州的做法都要“复制”一套、全面学习、照单全收。
“上市就是硬道理,今年一定要实现上市公司零的突破,力争明年有3家企业上市,‘十二五’期间有10家左右企业上市。”陈建华强调,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尽快成立服务企业上市的机构,为上市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