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10年是河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时期,要把河源打造成粤东北陆路交通枢纽
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是地区竞争的关键要素,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支撑带动作用,河源立足打基础、谋长远,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储备和上马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十二五”期间将新增多条高速公路,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后发之势将更加迅猛
市区沿江东路与建设大道交会处。2010年,投资总额达24亿元的市区“五路一桥”竣工通车,构建起了河源“大城时代”的骨架。日报记者 黄赞福 摄
近年我市公路里程增长图 日报记者 黄赞福 摄
“十二五”开局之年,河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喜讯频传:
1月,市“两会”传出消息,东环、河紫、大广、粤湘、汕昆5条高速公路今明两年将全部动工建设,河源将成为“十二五”时期粤东北地区交通建设的主战场。
3月,河源高铁项目传喜讯,该项目将正式启动,河源梦寐以求的“高铁时代”即将来临。
……
对于这些喜讯,市委书记陈建华指出,未来5年—10年是河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时期,要把河源打造成粤东北陆路交通枢纽。
在本月初召开的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代市长彭建文指出,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是地区竞争的关键要素,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要把交通建设摆在更突出的位置。
有人说,河源的交通建设就像“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这个比喻虽不太雅,但却形象地说明了河源交通建设的态势。2010年,投资总额达24亿元的“五路一桥”竣工通车,仅仅是河源交通大建设的一个序幕,更振奋人心的大戏、好戏还在后头,在“十二五”时期,在未来5年—10年。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720.9公里,比“十五”期末的10188公里“延长”了将近4600公里,年均增加900多公里,远远超出“十一五”规划的11400公里等级公路的发展目标。
1、公路铁路都将“一路高速”
九连山腐竹厂落户在偏远的连平县隆街镇梅洞村,总投资2000万元,将于今年7月投产,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800万元。为什么这家企业对这个偏远山村情有独钟呢?企业负责人道出了心声:连平生态环境好,而且听说大广、汕昆等高速公路也将经过连平,未来连平交通便利,有利于拓展粤东、华东、云贵等地区的销售市场。
河源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许多外来投资者和游客的共同感受。从高速公路到市政道路,再到偏远山村,无不因道路而发生着深刻变化。
河源要发展,交通成为需要破题的“第一关”。“十一五”时期,我市抓住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围绕“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的思想,紧扣网络建设和运输服务两大主题,促进综合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干线铁路为主骨架、国省道干线、东江航道为重要支撑、县乡公路为联络支线,南通珠三角、北联赣西南、东承粤东北的运输网络,交通运输初步适应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广高速、汕湛高速、汕昆高速、粤湘高速、东环高速……过去几年,几条高速公路从设想、规划逐步落地,并成为现实。这几条高速公路全长600公里,河源一半以上乡镇通高速公路将不再是梦。
过去几年,这几条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G45大广高速公路连平段九连山隧道控制性工程已于2009年底动工;G78汕昆高速公路龙川至连平段已完成工程可行性论证评审;S14汕湛高速公路前期各项筹备工作均已准备就绪;东环高速已完成工可评审,经省交通运输厅同意明确由河源市代行业主加快前期项目的推进,为进一步推动河源市快速骨干性路网的新一轮的发展奠定夯实基础。
在公路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河源铁路建设也迎来新机遇。“十一五”期内,已启动京九铁路与广梅汕铁路龙川至龙湖南段电气化改造,预计今年将完成197.5公里的改造任务,改造后的广梅汕铁路将与正在建设的厦深铁路接轨,改造后的两条线路将大大提高运输能力,进一步巩固河源在粤东北铁路编组枢纽的地位,将有效分担公路运输的压力,促进与珠三角地区的综合运输通道的早日形成。
同时,河源正会同有关各方共同推进京九客运专线(赣州至深圳段)、杭广铁路(龙岩至河源段)、龙川—汕尾铁路及河源—韶关铁路的规划建设工作。铁路通道的规划建设将有效支撑河源市的城市空间发展和城市发展目标,使河源真正成为长三角经海西与珠三角地区之间的重要客货运输通道。
河源高铁项目一直备受关注。今年3月,省发改委正式发文,称铁道部已同意将广梅汕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和赣州至深圳客运专线项目纳入部省合作建设项目范围。其中,广梅汕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将打通杭广高速铁路通道,该项目今年1月已召开方案研讨会,近期将正式开展前期工作。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加强与铁道部的沟通衔接,力争两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河源都将“一路高速”。
2、“十一五”年均增900公里通车里程
今年“五一”假期即将来到,连日来,到万绿湖景区的游客也逐渐多了起来,有些游客已经是第二次来了,这一次他们却发现了一个不小的变化:通往景区的路重修了,真的与万绿湖“配套”了。
2010年第23届世客会召开前,我市投入20多亿元新建了万绿湖大道、滨江大道、东江西路、迎客大道、西环路一期、珠河大桥等市区五路一桥,河源的市政道路和城市形象得到了大幅提升。而去年,我市的一般预算收入才刚刚突破20亿元,河源重视交通建设的程度由此可见。
“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到2010年底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58.8亿元,通过不断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设施规模总量稳步增长,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网络通达性和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过去几年,我市市政道路建设和城市公交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到2010年末,我市共有出租车777辆、公交车272辆、公交线路37条,其中市区有出租车495辆、公交车154辆,公交线路21条,平均每万人拥有公交车4辆、每万人拥有出租车14辆。满足了市区居民选择不同出行方式的需求。
近年来,在“三反”理念的指引下,古邑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基础设施翻身“大会战”。数据为证——
公路投资加大,通车里程增长迅速。“十一五”期间,我市公路方面共完成投资约54.36亿元,公路通车总里程由2005年的10188公里增加至2010年的14720.9公里,远超出“十一五”规划的11400公里的等级公路的发展目标。
公路网路网密度显著提升。我市公路网密度由2005年的85.6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至2010年的94.1公里/百平方 公里,在全省各地级市中排名由2005年底的17位上升至2010年的15位。
路网结构不断优化、等级公路协调发展。我市路网等级结构也进一步优化,共完成国省道大中修416.3公里,改造县乡公路479.2公里,全市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增加107.2公里。
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正在河源大地延伸。未来5年,河源境内将有超过一半的乡镇通上高速。
3、夯实基础支撑河源率先崛起
2010年1月12日,粤北地区现场会移师河源,由深圳华南城集团在河源紫金县临江工业园投资兴建的东江商贸物流城成为与会人员考察点之一。
“你们以前都是在省会城市做,这次为什么选择来河源呢?”在了解项目进展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问道。
香港华南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松兴回答说,河源处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之间,可以说是往来两地的“黄金通道”,而且河源通往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的交通越来越便利,随着产业的北移,我们看中的就是河源未来的发展前景。
春江水暖鸭先知。东江商贸物流城、中兴通讯、北京汉能、西可通讯等一批“四新”产业均纷纷抢滩河源,他们看重的无不是河源的未来,因为交通的便捷,河源的区位优势愈发凸显。
工业的快速发展,在繁荣经济的同时,对电力等基础设施又提出了新的课题,供电保障行不行?有数据显示:全市供电量从2000年的8.2亿千瓦时增加到2009年的43.89亿千瓦时,增长了4.35倍;最大供电负荷从2000年的21.7万千万时增长到2009年的84.2万千瓦时,增长了2.88倍。每年,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刷新。
与很多地方相比,河源企业则更要“幸福”一些,因为几乎不会为电而愁。而这一“幸福”的背后,是一场超前的战略谋划和部署。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河源电网主网建设投资近40.6亿元,全市供电能力从2006年的284万千伏安提高到2010年的594万千伏安,增长109%。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更为河源实现率先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说,基础设施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支撑带动作用,河源立足打基础、谋长远,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储备和上马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十二五”期间将新增多条高速公路,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后发之势将更加迅猛。
■样本解读
河紫高速年内动工
已列入省重点项目的河紫高速公路年内即将动工建设,2013年即可建成投入使用,这让紫金县拥有通往珠三角的最佳通道,也同时成为河源连接珠三角与粤东地区重要通道。
目前从自然和区位条件看,紫金县没有一条高速公路、一条铁路、一条国道,是全市出了名的“交通孤岛”。这种境况影响的不仅仅是紫金县的旅游业发展,对全县经济发展更是一种极为不利的局面。 2007年5月,市委书记陈建华提出了建设汕湛高速公路河紫段(河紫高速公路)、发展县域经济的构想。几年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推进河紫高速公路建设的步伐,市、县主要领导曾多次亲自走访省有关部门,争取多方支持,市、县有关部门也是积极配合做好规划协调工作。
今年3月,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小驹亲自来到紫金,洽谈河紫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动工建设有关事宜,并正式敲定了河紫高速公路管理中心选址,力争今年10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传递给全市尤其是紫金县一个强烈的信号,河紫高速动工建设已然胜利在望。
据悉,河紫高速公路总投资概算约100亿元,全程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为120公里,路基宽34.5米。其线路走向和线位都已确定,起于紫金县敬梓镇,依次经过水墩、紫金县城、九和、瓦溪、义容、古竹等镇,然后跨东江在惠州市博罗县石坝镇接惠河高速公路及拟建广河高速公路。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河紫高速公路将在紫金县设水墩、紫金东、紫金西、九和、蓝塘、义容、古竹枢纽、古竹等8个站,车辆可从这些互通立交进出河紫高速公路。
■网友声音
“叉烧包”:本来以为我们的县域经济“弱不禁风”,没想到生产总值还占到了全市GDP的2/3多,看来这几年抓县域经济发展,抓出了不小的成效。不过,发展机会“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不等人,五县一区还是要有危机感,乘胜追击,迅速形成产业优势。
“懒人张”: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超过67%,这说明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河源经济崛起来说干系不小,县区当家人的责任重大。县域经济不崛起,纵然市直经济再发达,也不能说河源经济已经崛起。
“马放槎城”:无工不富,产业园区又是工业的主战场,县区的产业园区应该尽快围绕全市打造“四新”产业的战略部署,以自己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成为围绕“四新”产业这个太阳公转的特色工业卫星县。
■专家视点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珠江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成建三:
依托交通优势做好产业布局
河源资源丰富、生态一流,之所以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暂时居后,一个重要的因素的就是交通不便,可以说,河源要实现大发展,交通就是要破解的第一道难关。
最近几年,河源坚持打基础、谋长远、抓重点,几条高速公路项目启动,为河源打造粤东北交通枢纽和长三角、珠三角“黄金通道”奠定了基础。这个定位是一个中长期的地位,几条跨境的国家级的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经过河源,纵横交错,打造“黄金通道”没有问题。更重要的是,还要打造成“枢纽”。枢纽与一个城市的城市规模和产业规模很有关系,枢纽不是虚的概念,是一个实的概念,河源不可能成为广州、深圳这样的一个综合性枢纽。河源应该追求的是某一些的方面的枢纽,如交通枢纽和某些产业方面的枢纽。
杭广高铁的建设,这对河源而言意义重大,武广高铁对于沿线城市的意义无需赘言,所以高铁项目的开通,对于河源的旅游产业等很多方面都意义重大,成为一个旅游业枢纽是必然的。
今后几年,应该把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与高速公路、高铁体系进行有机结合。河源这几年大力发展“四新”产业,交通等基础的完善,对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新能源产业,河源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完全可以打造成为全省的新兴产业基地,甚至成为南中国的新能源基地,河源无疑是新能源产业的枢纽。另外一个就是农副产品的物流枢纽,河源的粮食、蔬果、油茶、茶叶的经济作物非常丰富,前景广阔,河源具备了成为农副产品的枢纽的条件。交通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将为河源崛起铺就了腾飞的“跑道”。
河源的确是连接珠三角、长三角的“黄金通道”,但这只说明我们拥有了地理优势和条件,但是不等于拥有了完全优势,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的节点,那么就没有办法将人和资源留下,这就只能是旺丁不旺财了。因此,河源应该进一步做好产业、布局聚集等方面的规划,使交通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