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本月26日—27日,全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会议召开。带着外出考察的所思所想,结合现场参观的所见所闻,很多经验与做法值得总结。
规划先行:城市建得好不好关键看规划
中山曾经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一系列荣誉,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创新的地方;广州借亚运会的契机,大手笔推进城市规划建设,整个城市形象和面貌发生翻天覆地、脱胎换骨的变化。
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这些成绩与光环,当然也是河源梦寐以求的目标。可梦想能否成真呢?“你想飞多高,关键是看你的目标定得够不够高。我们建设美好河源,就是要把目标定得高,要有高起点的规划,不能满足于一般的规划。”市委书记陈建华在我市代表团赴广州、中山考察总结会上指出。同样作为规划行家的市长彭建文对规划也有一个形象地比喻:城市的土地就像是布料,规划就是裁缝,能否做出漂亮的衣裳,关键看裁缝的水平。可见,规划对于一座城市的重要意义。
“这是我们的《和平县城总体规划(2008—2030)》,控制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划分为工业、商业、行政、住宅四个区。”本月26日,参加全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会议的人员到和平参观时,和平县委书记蓝岸介绍了和平县城的规划蓝图。在一天半的时间里,与会人员走遍了五县一区,每个县区的发展规划蓝图都体现出了较高的水平和前瞻性。
大家将各自的规划拿出来比一比、谈一谈,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这恰恰是规划意识越来越强的体现。漫步在体育公园、在滨江大道上骑单车、去梧桐山公园登山锻炼、在龙川东江边的足球场上飞奔……广大市民所拥有的这些幸福生活,恰恰是一个个规划出来的果实。
翻阅这几年河源的规划清单,可谓“硕果累累”:《河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河源市源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河源市公园城市专项规划》、《河源市万绿水城专项规划》、《河源市东江新丰江“两江四岸”总体城市设计》。
一个个高水平、高标准的规划,在古邑大地绘就着美丽的画卷。
城市道路:以大交通撑起城市框架
何为城市道路?百科名片给出的答案是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
城市道路对城市发展的意义何在?对生命而言,活力旺盛与否取决于血管弹性的强弱。城市亦如此,城市道路恰如其血管,其通畅程度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活力。
以大交通撑起城市发展框架成为我市近年来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闪光点。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市实施反周期经济操作,未雨绸缪,将发展着力点聚焦在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拓展城市空间上来。去年11月26日,我市全面完成河源迎客大道、万绿湖大道、西环路一期、滨江大道一期、东江西路等5条市区市政重点道路建设和珠河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成功地上演了一出化“危”为“机”的精彩大戏。
市区“五路一桥”的建成,市区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滨江大道及珠河大桥,既打通了新、老城区与市高新区的交通联系,减少了河源大道的交通压力;西环路一期工程的竣工通车,缩短了市区与万绿湖景区、桂山景区的距离,缓解了205国道市区段的交通压力;东江西路完善了市区新城区内部交通环境,强化了区内与外部交通的联系。市民纷纷感叹道:“五路一桥”,路通财通,一大实事!
市区“五路一桥”建成的意义绝非如此。过去,由于市区城区面积小,成为一直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的瓶颈。随着“五路一桥”的建成,从万绿湖大道到西环路,连接河源迎客大道,然后转入滨江大道,由此入东江西路,再转珠河桥新桥,“五路一桥”浑然一体,初步构筑了市区“十二五”期间城市发展的主体框架。据测算,“五路一桥”把市区现有的城区面积扩大了将近一倍,从某种意义上看,相当于再造一个河源城。
拓展城市未来发展空间、促进城市建设,这样理念同样在连平县105国道县城过境段文明样板路、龙川县城道路方面得到体现。连平县105国道过境段车流量大,但该路只有四车道,且排水不畅,成为连平县城发展的“肠梗阻”。去年,连平县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的要求,投资3526万元大手笔建设了我市第一条县城沥青砼路。如今,经改造后的道路焕然一新,擦亮了连平县全国文明县城的品牌。而此路的改造,也拉开了连平县城城市发展的骨架,壮大了城市的发展空间,为连平县城“东扩南移”战略的实施打“前哨”。龙川县今年计划建设县城沿江东路40米大道,打造“一江两岸”景观路,同时建设县城沿江东岸接河梅高速公路龙川西出口景观道路建设,以此撑起城市发展框架。
城市道路的建设,缩短了时空距离,改变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乃至经济行为和思想观念,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实现城市空间的拓展。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城市道路的功能在不断放射出来,并成为河源城市建设的“先行者”。
做水文章:
依托天然优势 打造万绿水城
从中山市的岐江公园,到广州的东濠涌,水无疑是这个两个地方的最大特色和“卖点”,如今已成为当地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两个以水为特色的好去处,背后分别有着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以东濠涌为例,曾几何时,这是一条让沿线居民掩鼻远离而诟病的脏乱臭涌,一条以“四害”温床、“六乱”死角而闻名的“旺地臭水沟”,经过广州的铁腕、重金整治后,1.89公里明渠段现在变成了一条纵穿广州城中心南北的林荫绿道,变成了百姓乐此不疲前来亲水、戏水的水上公园。
谈到水,河源在广东的优势绝对数一数二,新丰江、枫树坝两大水库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新丰江、东江穿城而过,把一路自然风光融入都市后缓缓向南流去。利用好、开发好、建设好“两江四岸”,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用好大自然留给河源这笔水财富、做好这篇水文章呢?
这次全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会议,与会人员在实地参观时,各县区在自己的规划蓝图以及重点工作中,同样是将做好水文章摆在了突出的位置。龙川依托东江,规划建设了大气靓丽的“一江两岸”,和平县规划在九子岗的新城核心区,同样是碧水穿城、水面星罗棋布,大有“小万绿水城”的架势……“到广州、中山学习考察,看到人家花那个大力气治水、打造水景观,我们守着这么好的水,肯定要做得更好才行。”一位来自紫金县的参与人员说。
打造宜居城市、建设幸福家园、做好水文章,几届市委市政府都在谋划、推进这一工作。几年前,陈建华主政河 源后,就开始对这一课题的谋篇布局,从“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城市形象定位,到《河源市万绿水城专项规划》、《河源市东江新丰江“两江四岸”总体城市设计》、《河源市东江新丰江“两江四岸”总体城市设计》、《万绿生态旅游度假区策划》等一些列规划的出台,无一不是在围绕着“水”这篇文章。
今天,河源“水文章”已经完成构思,相信一座个性彰显、功能完善、宜居的万绿水城已经不远,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严格按照这一美好蓝图走下去、坚持下去。
经营城市:走经营路 以地生财 以地养城
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山区县,和平县近年经营土地成效显著。“做好城市规划非常重要。”和平县委书记蓝岸抛出“答案”:和平县长期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储备了一批土地资源,完善了相关用地手续,然后再有步骤、有计划地出售土地,从而实现了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
不只是和平,市区去年建成的“五路一桥”,也是我市经营城市的成功案例。从宏观角度看,“五路一桥”把市区现有的城区面积扩大了将近一倍,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再造一个河源城。从微观角度看,滨江大道及珠河大桥,拉动老城区东堤路经济带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城市品位,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西环路一期工程盘活了市区西片区土地,对市区西片区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东江西路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促进新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也许不少人对经营城市这一观念并不熟悉,经营城市就是以城市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土地、河湖)与人力作用资本(如路桥等市政设施和公共建筑)及相关延利资本(如路桥冠名权、广告设置使用权)等进行重组营运,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对城市资产进行集聚、组合营运,以实现城市资源配置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这样就有效地改变了原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政府对市政设施只建设、不经营,只投入,不收益的状况,走出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之路。
如今,经营城市、促进民生理念已成为不少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此次全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会议上,不少县不约而同地提到——今后县城发展将“更加注重经营城市”。那么,经营城市这篇文章该如何谋篇布局呢?
“城市发展必须走一条经营城市之路。”市长彭建文支招道,要通过抓资源统筹,做好经营城市文章,通过经营城市,盘活土地,实现“以地生财、以地养城”,以此建设宜居住、宜创业、宜休闲的现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