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走婚”族
有婚无家 比裸婚更裸
导语:随着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在一些城市开始也兴起走婚族。虽然结婚,却各回各家,节假日才聚到一起,像恋人一样过着婚姻生活。比“裸婚”还裸的走婚,你能接受吗?
[本期关键词:走婚] [往期回顾]走婚,这是无数个世纪以来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男人和女人的婚恋行为。因为走婚意味着男人和女人绝不会因传统的结婚而结束恋爱,只有走婚的民族才可以自豪地宣称,我们一辈子都在谈情说爱。
在中国,只要一提起走婚,首先让人想起的便是云南和四川交界处的泸沽湖。这里曾经是真正被遗忘的王国,许多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都市的年轻人正在梦想着的“后现代”梦,竟然在这个宁静的王国中一直精彩地演绎着,直到今天。
在泸沽湖,走婚是聚散离合自由的婚姻形式,而在当今社会,“都市走婚”是指有合法的婚姻关系,却各回各家,节假日才聚到一起,像恋人一样过着婚姻生活。这样的来去自由的“走婚”,你能接受吗?
男主人公:刘子浩,26岁,公司职员;女主人公:陆晨洁,24岁,公司职员
大学毕业后不久,俩人就结婚了,晨洁上班的地方离家较近,便搬回娘家住,为了节约生活成本,子浩继续住在公司宿舍,无意之中成为了走婚族。像失和的夫妻一样分居,像恋人一样约会,在这个物质年代里,走婚,能坚持多久?
陆晨洁:走婚只是为了坚守爱情
我跟老公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就领证了,还举办了婚礼。照理接下来就是成家生娃过日子,可是,我们俩却成了走婚族。没结婚时,还常黏在一起,甚至同居过,结完婚,反而没一起过了。其实双方父母也曾跟我们商量,一起凑个首付,给我们买套房子。我们算过了,让双方父母拿出养老钱给我们结婚,接下来的房贷,生儿育女费用也一样够呛,况且我们的资历尚浅,薪水都不是很好,我不想把婚姻生活过得太悲情,做啃老族更不是我们的风格,这点我和老公的想法相当一致,这也是我们敢于尝试走婚的一个重要理由,反正还年轻,分开住几年影响不会太大,我还能多享受几年父母的疼爱呢。
租房结婚,原本是我们的第一选择,可能缺少生活经验,我们俩都不大会计划,总是月光,要攒钱买房,那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了。我家还算宽敞,住我们家肯定没问题,可是,子浩却不太愿意,担心别人笑话他是上门女婿。他自由惯了,我妈又特疼女婿,时时嘘寒问暖的,弄得他很不自在。在讨论要不要回娘家住时,我们还因此小吵过。租房太贵,我跟他去挤公司宿舍也不大现实,三房一厅里还住着别的男同事。我决定独自回娘家住,是有点儿赌气的,如今住丈母娘家的男人多了,就他不愿意。不过几个月下来,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一个月能省下将近3000元的花销,也就默许将这种生活方式进行下去了。我们都清楚,结婚头几年,攒钱是大方向,老公还开玩笑地说,现在的分居就是为了将来的相聚。听着有点心酸,但是,在同学恋情的几对之中,就我们这一对还在一起,尽管要啥缺啥,但我们有爱情。
成为走婚一族,其实也不是单纯不住在一块那么简单。在别人眼里,我们就是异类,甚至有的朋友劝我犯不上这样过日子,买不了房子,换老公总行吧,就为了大学几年的感情,把自己折腾成没房没家的已婚女人?而我父母也会有担心,这夫妻连个窝都没有,变心那不是分分钟的事啊。相对这一点来说,男人比女人压力要大得多,人们更多的是会臆测男人的各种能力。
我们差不多每周见两次面,其余的日子照单身时过,也许是年纪的缘故,我大部分时间还会享受这样的生活,比如晚睡啊,约朋友逛街聚会,都可以很自由地安排时间。而且,尽管我们不住一块,他还是会将工资卡交给我,每个月再从我这领零用钱,这也让我能够体会到他对这份婚姻的诚意。
可是我仍然有敏感焦虑的时候,一天晚上,我给他打电话,屋子里声音很吵,像很多人聚会,当时都已经十二点了。老公解释说是室友过生日,一帮子朋友在庆生而已,可是我会经常因为不在他身边而变得猜疑。有时被逼急了,老公也会生气,但过后还是会安慰我,顶多再等一两年,我们就可以买房了。就连姐妹淘都说我傻,建议我多看点电视相亲节目,遍地都是年薪十几万的好男人,非得给自己找一个连房子都不想租的老公。可我舍不得扔下四五年的爱情,我愿意赌一把,趁着这次机会,我要像应采儿一样,对着老公喊话,老公,赶紧带我回家吧。
刘子浩:走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家
结婚在中国向来就是一件隆重又逼得人发疯的事。在我的同事里就有这样的人,公司组织旅游什么的,算一算,虽然公司出的旅费,但凭空还得多掏上一两千,可以抵得上半个月的房贷了。从酷哥变宅男,里面藏着多少无奈啊。我就不太乐意把日子过成那样。我跟晨洁仔细算过了,现在分开住,每年至少可以省二三万。在趁着没生孩子之前,得多攒些钱。
走婚,对于男人来说,多少是有些伤自尊的一种说法,用摩梭族的解释,我这还在母系社会里呆着呢。不过,幸好晨洁能够理解,我这才能够有勇气坚持下来。现实就是如此残酷,我们只不过是找了一种两人认可又能接受的方式。比起裸婚,我们保全了爱情的原味,就像《裸婚时代》里的一句台词,细节打败爱情。辛苦的生活很容易让感情粗糙,我们想用另外一种轻松点儿的方式来度过最低潮的时光,让我们免除了很多生活细节上的冲突。就这点来说,是走婚最突出的好处。每次聚在一起,高兴劲儿的时候多,而且我们约会也不像恋人那样花费,有时可能逛个图书店就一下午了,然后一块回她家吃饭。既不像老夫老妻般家常,又比恋人要更随性,那种感觉很奇妙。
如果夫妻分开住,全是欢乐的一面,我想,这世上就没有那么多纠结的婚姻了。我们也经历过一些无奈又心酸的事。去年有一次,晨洁半夜里突然发起高烧,又吐又拉的,把父母吓坏了,但晨洁却没让父母打电话给我,怕我担心,赶过来影响第二天上班。直到去了医院,挂完水,才告诉我。这事,我很愧疚,女人生病,总是最希望自己的男人在身边的,也让我感觉到了身上的压力,我不能除了满腔的爱,就什么也给不了她吧。
尽管走婚让我们变得自由,也节省了不少开支,但我还是希望快点结束这种状态。毕竟把自己置入非主流婚姻模式,不是最终的目的,而且我爱晨洁,也不愿意用这种形式来证明自己对她的爱。女人,谁不愿意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呢,而如今我们的婚姻似乎有点像寄居蟹,往深里想,那仍然是一种痛。
现代的“走婚”夫妻,因为某些客观的条件和某些主观的考虑,选择了像两个相交圆那样的相对分离的生活方式,他们并不成天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不朝夕相伴,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相会,婚姻以奔波和行走来连接,情感以思念和距离来维系。这些“走婚一族”不同于传统的生活方式其实折射了当代生活的一种走向和变化,还有当代人的现实境遇,而它覆盖的人群却远比预想的要广泛。现代都市走婚综合起来有三点原因:
1、工作和事业的现实要求
郑先生今年35岁,和当教师的妻子结婚已经有三年多了,最近两年时间,他们过上了现代都市里最“前卫”的婚姻生活———走婚。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工作。
三年前,郑先生和妻子结婚时,他对婚姻的设想和普通夫妻没有两样:朝朝暮暮,耳鬓厮磨。但现实总有太多的变数。婚后不久,郑先生所在的公司就发生了人事变动,面对处处掣肘的情况,郑先生只能选择跳槽。虽然郑先生有着经济管理硕士学位,但四处打听才发现重庆实在没有特别合适自己的职位,专业和薪金上都不能满意。他再三考虑,终于觉得还是不能因儿女情长耽误事业,决定着眼点不再局限于本市。把这个想法讲出后,妻子不仅通情达理,还十分支持。之后,经朋友介绍,郑先生在成都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从此,他们俩便过起了分居两地的走婚生活。
2、爱情保鲜的权宜之计
蒋韵和丈夫小川的“走婚”生活,用他们的话来说,只为一个原因———爱情。蒋韵和小川是大学同学。2000年毕业,他们双双留在了重庆,蒋韵到一家广告公司做公关策划,小川去了一家电脑公司。
蒋韵和小川是去年春天结婚的。蒋韵告诉记者,她和小川本想过几年再结婚,可是小川在东北的母亲一次次写信来,催促他们赶快把婚事办了。小川是独子,父亲在他大二时去世,母亲满心牵挂的只有儿子,担心儿子一个人在外面生活没人照顾,她在信上说,你结了婚有了家,妈就放心了。小川母亲一片慈母心令蒋韵有点感动,再看看周遭朋友的“合久必分”,蒋韵终于下了结婚的决心。
但蒋韵却提出了条件,她不要朝夕相对,而只愿在周末“走婚”。小川痛快地答应了。结婚前,蒋韵和小川各自租有住房。蒋韵说那时她下班后,不是和小川约会就是看书或者泡网。如果一连有了两天休息,小川又没时间陪她,她就会在网上通宵达旦地漫游,去一个个网站与网友聊天,聊得累了困了脸也不洗倒头便睡,常常睡得昏天黑地连电话都懒得接。而小川则是一个“发烧”网虫,他曾经在网上一连泡过三天三夜。有一天蒋韵去看他时,只见他一脸菜色地趴在电脑前,胡子茂密得像蔓生的野草,桌上、地上到处扔着方便面袋子和空啤酒瓶。
蒋韵坦白地说,之所以选择周末走婚这种生活方式,一是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可以自由自在、为所欲为的独立空间,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害怕失去她和小川之间的爱情。她说:“因为我对自己没有把握,我不知道当小川一次次不洗脚就上床睡觉,我会不会对他生出厌烦;我不知道当小川整夜整夜地泡在网上我会不会心生怨恨;我也不知道当我每天蓬头垢面睡眼惺忪地出现在他面前时,会不会让他失望和厌弃;我也不知道当我邀请三朋四友到家里尽情地唱歌尽情地胡闹时,他会不会反感。周末走婚这种生活方式能让我们彼此之间保持一点陌生,保持一点距离,因为相聚的时间有限,双方会更多地展示好的一面,会有意无意地掩饰住自己的缺点,会小心地尽量不暴露‘庐山真面目’。
像蒋韵和小川这样的“周末走婚”,年轻族群中已有相当的接受度。不少的已婚男女在婚后分别留在自己的父母身边,各自经营自己的事业和人际关系,与婚前没什么变化。到了周末,夫妻两人再抛弃所有的应酬和琐事,投入“爱巢”尽情享用浪漫的二人世界,到星期一,他们又开始了爱情的“分居”生活。时尚观察家玫瑰水手就认为,这是现代人对婚姻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体认后的结果,大家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太透明了太了解了也就没有吸引力了。恋爱之初,人们总是对爱情充满幻想,当走进实实在在的婚姻生活后,几乎都会碰到许多始料不及的龃龉和失望。选择拉开距离的“走婚”,往往能调剂一成不变的婚姻生活,达到所谓“小别胜新婚”的效果。这或许不失为一种现代人抵御失望、调节关系的一种手段。
3、“走婚”里的黄昏恋
“走婚”一族里,其实并非都是“新新人类”的天下,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亦是其中的成员。如果说新新人类是为追求独立和自由而选择走婚,那么,一些重新牵手的老人却因为后代固执的阻挠,而不得不选择走婚。
自从老伴两年前病逝,65岁的王伯就一直独居。王伯有四个孩子,都在重庆工作,也都成了家,有自己的房子。平时,他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有了小病小痛连个端茶倒水的人都没有,孩子们只在节假日才轮流回来看看他。虽然儿女也时常打电话来问候老人,但面对虽不宽敞却空寂的家,王伯仍感到说不出的孤独。去年一天早上,王伯照例去附近公园里晨练,一个新加入太极剑队的老太太引起了王伯的注意。头发花白,却整洁精神。面庞上的一双眼睛,一说话便弯起来,盛满温暖,直透进王伯的心里。利用一起练剑的机会,王伯认识了这位周姨,并逐渐相熟起来。周姨守寡多年,与儿子同住,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帮儿子带孩子、做家务上。老年人共有的孤独感,让两人迅速接近,他们都感到生活一下子多了别样的乐趣。
交往一年后,王伯和周姨都产生了想与对方在一起生活的愿望,经过商议,他们决定结婚。不曾想,这一决定一经提出,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王伯的几个孩子说:“你都这把年纪了,还结什么婚,让亲戚朋友笑话,也让我们抬不起头。”而周姨的儿子知悉母亲的再婚愿望时,则提出了条件。儿子称并不反对她再婚,但始终不同意她将王伯带回自己家中一起安度晚年。“同时,儿子又说家中不能缺人照顾,这就意味着我不能搬到老王那边去住。这实在让我很为难。”周姨说。即使有来自子女这样那样的阻力,两人还是去街道办事处拿了结婚证。
但为了平衡关系,为了周姨,王伯无奈只能选择了和周姨保持“走婚”的生活方式。“周一到周五,我要像以往一样呆在儿子家中帮助其照顾孩子、料理家务,每到周末,我才能到老王家与其团聚。”周姨说。对此,王伯自嘲说:“原本希望生活在一起,彼此照顾,相互关爱,在有生之年能拥有一个充实的不寂寞的幸福晚年。尽管我们已经是受法律保护的夫妻了,但是不得不‘走婚’。
无论是结为家庭朝夕共处,还是让婚姻“走起来”,都有其理性的诉求和情感的需要,只要维系两个人的爱还在,对于有现实条件制约的夫妻来说,让婚姻“走动”起来也许会是不错的尝试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