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黄忠良的幸福新居 谢全建 摄
屈指算来,至6月12日,黄忠良一家6口搬进矮岗新居已经150天。今年54岁的他日前提到此事时说,哪能想到,40年后,他会回到赤石渡北岸建造楼房安居乐业。黄忠良认为,这得益于“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的惠民政策。
“先有赤石渡,后有麻布岗。” 东江源头(2004年国家利用GPS卫星定位,确定东江发源地为江西省寻乌县东江源村的桠髻钵山)寻乌水流至龙川县赤化村,东江变得水深面宽,人们在此发展水运,形成赤石渡,它最繁华时拥有两条横街两条直街。1970年兴建枫树坝水库,赤石渡圩场和周围良田、村庄被水淹没,村民往附近高处转移,因为人多地少,无法发展生产,后将258人移民到老隆镇月落塘。黄忠良一家就到东江南岸的龙寨小组安营扎寨。
“高处不胜寒”。地处山区,这里缺粮、缺水,赴圩要过江,再到10公里外的麻布岗。上学、看病、耕作、过渡都存在困难。10多年来,村民们年年上访,且是多次的群体性上访,成为闻名的上访村。
后来情况逐渐好转。而得到根本改变的,是这两年开展的“双到”扶贫开发工作。
2010年5月开始,市教育局、中国建设银行河源市分行、市文联共同帮扶赤化村,开展新一轮的扶贫工作。挂点该村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赖泽华多次到此调研、帮扶。赖泽华实事求是地指出,要从贫困户最迫切的愿望出发,从解决他们最实际的问题入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进而改变村容村貌。市教育局、中国建设银行河源市分行分别派出干部组成工作组,进驻赤化村长期蹲点倾情倾力帮扶。
改造住房是村民最迫切的愿望,也是工作组要做好的“规定动作”之一。他们选择位于村委会会址东边、东江北岸、名叫矮岗的地方,征收荒地、旱地,统一规划、建设新的村庄。特别是希望东江南岸的龙寨、红光小组村民“再移民”,到此建房,可一举解决过渡难、看病难、交通难等问题。为此,工作组展开宣传,凡在此建房者,将获得至少2万元的资金补贴。
黄忠良响应了。2010年8月18日,他家的新房破土动工,今年1月15日入住,喜迎新春。赖泽华前来祝贺,送上红包。就在这时,省拨1万元的建房补助发到黄忠良和其他村民手中。目前,跟着黄忠良在矮岗建起新房的江南村民还有9户、江北1户。11栋钢混水泥楼房耸立东江北岸。由于黄忠良的新居是进村入口第一户,于是工作组在他二楼顶墙上写上“赤化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行红色大字。赤化村党支部书记王志辉说,以后,哪户人家需要迁此居住,都可往东边接着建房。
两年来,工作组积极争取资金,包括省、市拨款和移民、扶贫部门的支持,筹资达600万元。这些钱,除资助128户农房改造户,使全村所有低收入家庭实现安居,提前超额完成农房改造任务外,还用于铺筑村道、安装路灯、引自来水、兴建医疗站和农家书屋,等等,“两缺五难”问题大大缓解,仅剩下耕作一点难了。群体性上访次数下降至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