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同乡论坛2009年度工作总结

深圳南山电脑维修
农业 | 财经 | 教育 | 专题 | 招商 | 感动河源 | 河源景点 | 魅力河源 | 美体瑜伽 | 河源摄影 | 精彩户外 | 种植频道 | 养殖频道 | 东江河畔月刊
热烈祝贺河源同乡论坛建坛四周年
东江河畔网新闻国内新闻

肖扬退休生活:网上看新闻 关心吴英案

2012-07-13 18:14:33 作者:下雨天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肖扬退休生活:网上看新闻 关心吴英案

点击进入下一页

2008年3月7日,全国“两会”,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来到广东代表团听取意见建议,肖扬是广东河源人,听到家乡人说的蹩脚普通话,肖扬开心地大笑起来。 (王辉/图)

\ 

《肖扬法治文集》。(法律出版社供图)

编者按:根据党对推动司法改革的要求,1999年、2004年、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分别发布实施了“一五改革纲要”、“二五改革纲要”、“三五改革纲要”。肖扬1998年至2008年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达十年之久,此前他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司法部部长。最近,他的文集将出版,文稿均曾公开发表过,是“最没有争议,最有把握,被认可了的思想”。

“一个案子都必须慎之又慎,何况一项可能涉及千万人的改革?坦率地讲,做每一件事,都应当想到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把它都估计到了,才去做。只要下决心,哪怕艰难险阻,冒着风险也应当想方设法去排除。”

继2009年出版反贪报告三年之后,退休四年的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再次以出书的方式重回公众视野。

将于下周面世的《肖扬法治文集》收录了肖在任最高法院院长、司法部部长、最高检副检察长和广东省检察院检察长期间在党报党刊公开发表的理论文章,全书40万字,跨度26年。这些文稿均出自肖扬本人之手,而非秘书代笔,这也正是他被人赞赏的个人风格的一部分。

据了解,这本文集从整理、编辑到最后定稿历时一年半。由于文章时空跨度较大,法律出版社特别邀请肖扬在各章增加“卷首语”,部分重点文章增加“补记”。出版社认为,这两块内容也是肖扬在整理出版这些历史文章时,对一些重要问题重新思考的心得,也因此为这本旧作赋予了一些新意,成为看点。

旧作的历史价值

为什么仅仅选择公开发表过的文稿出版?

肖扬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原因之一是这一部分“最没有争议,最有把握,是被认可了的思想”。

这本书实际上是对肖扬自1983年正式进入政法界直至其离任,26年个人法学思想的一次完整总结和公开展示。

跟随肖扬多年的现任秘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本文集可以说全面清晰地展现了肖扬的法治观,这个法治观一言以蔽之就是,落实宪法原则,依法独立审判,使司法真正能够确保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肖扬在最高人民法院期间历任的五位秘书均参与了文集的整理编辑工作,其中包括现任重庆高院院长钱锋。

尽管以一种并不讨巧、易被人忽视的“官样”文章出现,该书编辑聂颖认为,书中内容从侧面客观反映了肖扬所亲历的重大司法事件的历史原貌,对研究中国司法改革史和改革者思想有很大的文献价值。

收录其中的72篇文章,所代表的时代背景、政治环境和司法境遇有所不同,但“改革”二字是贯穿文集始终的核心词汇,肖扬在一些重大司法改革前夕发表的文章,也因此立此存照,成为“历史的先声”。

1989年身为广东省检察院检察长的肖扬在学术期刊《现代法学》上先声夺人,提出设立反贪局的设想,他认为建立反贪局是合理调配反贪力量,提高反贪效率的迫切需要。

他在文章中说,党的纪检、监察部门抽出很大力量来做反贪的事情,造成政出多头,力量分散,工作重复,而纪检、监察在法律上没有侦查权和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结果往往造成打草惊蛇,让嫌疑人闻风而逃,或者是订立攻守同盟,增加办案难度。“纪检、监察分别隶属于党委和行政机构,要它们自己监督自己,查处本系统的经济违法行为,事实上困难重重,甚至不可能。”1989年8月,中国第一个反贪局在广东省检察院成立。

文集收录1998年到2008年期间发表的文章所占比例最重,这正是肖扬在最高法院作为改革院长被关注的十年。十年任期他实现了被社会普遍认可的三项改革:审判公开,公民自由旁听庭审;建立法官职业准入制度,通过统一司法考试成为法官必需资质;收回死刑复核权。

文集还披露了收回死刑复核权的决策过程。1999年肖扬应邀在中央党校作讲座时就提出死刑核准制度的改革,经过缜密论证,2003年最高院向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建议收回死刑复核权,意见被采纳。两年后最高院正式向中央提交报告。

胡锦涛在2005年5月的政治局常委会上说,“我们要依法治国,并不是杀人越多越好。要注意提高死刑一审、二审质量,不仅是核准死刑,整个死刑案件质量都要提高。”2006年,在修改了人民法院组织法后,死刑复核权终于在次年被最高法院正式收回。

不回避改革的风险

肖扬在最高法院院长任内一直关注和呼吁建立违宪审查的司法程序,让违宪行为在现实中能够被真正追究。在最高检工作时期,还试图推动反贪法的出台,他说,“反腐败是否彻底,是否坚决,关键还是要依法反腐,走法治化道路。”至他转任司法部长,反贪法草案已十易其稿。

对于改革的时机以及改革的艰难性,肖扬有清醒的认识。退休后的他发出这样的感慨,司法改革是一个历史跨度很长的老题目,也是一个时代感很强的新题目,还是一个风险度很高的难题目。他说,王安石讲,“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指的就是改革的风险和艰难。“一个案子都必须慎之又慎,何况一项可能涉及千万人的改革?坦率地讲,做每一件事,都应当想到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把它都估计到了,才去做。只要下决心,哪怕艰难险阻,冒着风险也应当想方设法去排除。”

熟悉肖扬法律思维的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肖扬认为司法改革是有章可循的,也是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宪法。早在1993年他就撰文表达宪法至上的观点,直到近年仍在持续发文强调尊重宪法的权威和落实宪法。在这部文集中,有两篇旧文的题目干脆被重新修改为“违宪必究”和“依宪治国”。

已经不在院长席位上的肖扬到今天还在反复重申,“宪法如不实施,就是毫无生气的一纸空文,而宪法的实施,必须靠有效的制度和程序做保证。”他说,“我一直认为,不论何时何处何地都要无一例外地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

袒露自己有两怕

司法改革追求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肖扬的答案仍然来自宪法。他说,就是落实宪法所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

肖扬深知在朝这个目标行进的过程中,很多问题尚待解决,现行司法体制导致的权力地方化、管理行政化和非职业化,这“三化”目前仍没有彻底的改变。他多次袒露自己有两怕:一怕判错案,杀错人;二怕队伍出问题,“反贪者却成了腐败者,这会给司法公信力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退休后肖扬受聘成为母校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导,带的第一个博士生已经毕业,听从他的建议去了基层检察院工作。

彻底颐养天年是这位74岁的首位首席大法官很难做到的事情。他平静的退休生活会被一些坏消息搅动,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的落马就让他特别痛心。他在网上看新闻,还学会了搜索,像吴英这样的案子让他放在心上。

过去的两个春节,肖扬都在为自己这部文集的补记部分字斟句酌,几乎手不离卷。身边人说,“没事就让大家坐下来看看有没有问题”。最终出版社编辑拿到的稿件是肖扬用铅笔密密麻麻几乎重新写过的文字。为确保历史原貌和表述准确,文集的卷首语和补记征求了各方人士的意见,包括一些离任和现任的领导。

时隔多年后再看这些旧时文章,肖扬自己到底有何感触。他说,“综观几十年的历程,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岗位、单位和身份,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并不是站在本单位的角度,以狭隘的眼光维护部门利益,主要思想是一贯一致的。”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则一句话总结为,改革思想一以贯之,而不是屁股决定脑袋。

这是肖扬退休后出的第二本书。身边工作人员说,出什么书,什么时候出,肖扬刚卸任时并没有认真计划过,在位时工作繁忙,更不会考虑。2009年出版的反贪报告实为纪念广东省检察院反贪局成立20周年,是在旧有稿件基础上完成的。

据了解,肖扬出书的想法主要来自法律圈内人的建议。退休之后,他所到之处,都会有人建议他写点回忆录或总结自己的法律思想,尤其以学者建议最为强烈。法律出版社透露,肖扬未曾公开发表过的演讲录、内部讲话,以及退休后对中国司法的再思考,这些内容都在他们未来的出版计划当中。

作为重要的、鲜为人知的政法往事的亲历者,肖扬目前并不打算写回忆录。2008年,在他结束自己法律职业生涯的时候,曾写下这样的文字:最值得称道的,莫过于这个时代把所有法律人追求法治、为实现法治而奋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出来……他们坚定信念,上下求索,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而功过成败任由世人去评说。毕竟东流去,谁人能阻挡。

文集摘录

【法治】法治是国家带给每个公民的福祉,更是每一个法律人的梦想。没有法治的时代是残缺精神的时代,没有法治的人生是缺乏安全的人生。法治是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感、复杂多维性和极其人性化的伟大事业,是法律人的终极精神寄托和最高价值追求。(2008年)

【人治与法治】兴法治而弃人治,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治虽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也能够带来国家的繁荣,但是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法治才能避免因个人意志的变化而导致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灾难。(2002年)

【依法执政】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联系和区别要求我们既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用依法治国排斥依法执政,也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把依法执政等同于依法治国……要切实做到依法执政而不是以党代政……党要总揽全局而不用包揽一切,党应当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超越于之外,更不能凌驾于之上。(2005年)

【依法治国】当依法治国已经被确定为基本方略之后,在其已经成为宪法原则的今天,应当遵循怎样的推行路径?是否继续依法“自下而上”地摸索,抑或站在国家的全局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依法“自上而下”地推行?这是所有法律人和全国民众当下所关心和思考的问题。(2012年)

【违宪】新中国成立五十年了,还未处理过一件违宪案件,而实际上破坏宪法权威、践踏宪法尊严、违反宪法的事时有发生。虽然宪法明文规定“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但仅停留在规定、观念中,没有走进现实的法律生活中来……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违宪追究机制和审查监督机制。(1999年)

【司法改革】“司法改革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已经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了最好的体现,那就是落实宪法所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原则。(2010年)

【司法权威】裁判的稳定性是它(司法)刻意的追求——所作出的判决不能因某个人的意志或某个时期的刑事起落而宽严不一,不能抱着迎合之心而使判决符合无理的要求。(2010年)

【公正】不论是判决还是其他的纠纷解决方式,都不能用牺牲公平和正义来求得短暂的和谐。不遵守法律,不讲原则,没有标准,不仅不会有和谐,甚至会导致更多的纠纷发生。不仅让人民群众得到公正的结果,而且要让人民群众通过看得见、听得懂、信得过的公开、透明的程序和方式,感受到司法公正。(2007年)

【法官】尽管担任法官的人也都是肉体凡胎,是普通人、普通公民,但当这个人以“法官”面目出现之时,他就体现着一种世所公认的权威。与其说法官是一种谋生的职业,不如说法官是社会良知的体现。公民如此看待法官,所以也顺理成章地把法官活动的舞台——法院和法庭当做最讲理、最公正、最光明和最干净的地方。(1999年)

【国家的法官】为什么山西省绛县的姚晓红,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司机竟然能被任命为掌握生杀大权的人民法院的副院长,被戏称为“三盲院长”?目前我国地方法院的法官通常由地方自己任免、自己管理,一切待遇都由地方提供,这一制度客观上造成地方法院被当做“地方的法院”、法官被当做“地方的法官”……地方法院行使审判权,是代表国家在地方行使审判权……(他们)应当是国家的法官。(2000年)

【法官与律师】我们提倡刚毕业的法律专业大学生先去当律师,以获得诉讼经验和社会阅历,同时也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资深的法官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也提倡具有多年律师经验、品行端正、阅历丰富、声名卓越、资产丰富的律师来当法官,以改进我们法官队伍的构成。相反,我们不提倡法官转行当律师,或者在背后做中介,这对司法公正将是一个极大的冲击,也将对其他律师形成不公平的竞争,不符合司法的运行规律。(2004年)

(南方周末记者赵凌整理,关键词为南方周末编者所加)
 

关键词:肖扬退休生活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意高眼镜 品牌太阳镜 眼镜架 镜片 近视偏光太阳镜淘宝店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