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如画的蠡湖。蠡湖是太湖伸入无锡的内湖。曾经被污染的蠡湖,经过无锡10年的综合治理,美景再现。蠡湖的成功整治被认为是科学治理太湖的样本。
核心提示
■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提出,要按照“强化功能、提升品质、突出生态、宜居宜游”的要求,突出客家、生态、山水等特色,推动城市提质扩容和乡村洁净优美,丰富内涵、提高品位,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家园。如何发挥河源的生态优势,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家园?日前,本报记者走进全国首个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群的地级城市——江苏无锡,了解该市建设宜居城乡、美好家园方面的经验,寻觅无锡人“生态家园梦”建设印痕,冀望为河源建设宜居城乡、幸福家园提供借鉴。
■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无锡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但这样一个同时拥有太湖、古运河的水城也曾经阵痛,为水污染所困。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无锡阵痛之后得出的经验。
在整治环境与建设环境过程中,无锡市形成了“环境即资本、环境有价值”的共识,走出一条“加大治污投入—提升生态价值—实现土地增值—持续改善环境”的新路子。
曾经阵痛,水城今日绽放秀丽
太湖之滨,无锡城市里有一个承载着美丽爱情传说的蠡湖,相传范蠡功成身退后与西施在此安居乐业,厮守终身。
无锡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但这样一个同时拥有太湖、古运河的水城也曾经阵痛,为水污染所困。
10年前,蠡湖是太湖水污染最严重的水域,水质常年为劣V类,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湖内植物几近灭绝。痛定思痛。“彻底根治污染,让蠡湖重现生机!”2002年,无锡市委、市政府向市民发出了郑重承诺。为了兑现这一承诺,无锡踏上了长达10年的蠡湖治理之路。无锡按照“清淤、截污、调水、修复生态”的整治思路,全面实施生态清淤、污水截流、退渔还湖、生态修复、湖岸整治五大工程。经过综合整治,蠡湖水质呈现出逐年改善的良好趋势。
2011年上半年,尽管无锡地区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蠡湖水质仍持续改善,达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在一个现代工业城区内湖水质能稳定在国家地表水Ⅲ类的,这在国内已是十分罕见。如今走在蠡湖边上,江南碧波美景得以重现。
生态福利,全城共享。在蠡湖整治过程中,无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公众参与、为民造景”原则,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去年7月1日,作为蠡湖景区“东大门”的金城湾公园正式对外开放。至此,环蠡湖的38公里岸线全部建成,在蠡湖沿岸,无锡共建设了20多个公园景点,全部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成为市民和游客共享的“城市客厅”,蠡湖景区也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开放式公园。
欲把蠡湖比西湖,浓妆淡抹总相宜。如今的蠡湖景区已经成为展示无锡城市形象的“第一窗口”,并向世人绽放其独特的风韵与魅力。
水美了,城市也灵动起来。2010年,在全球公认的“绿色奥斯卡”——第14届联合国“国际花园城市与社区”全球总决赛上,无锡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荣膺“国际花园城市”,同时还获得“最佳环境实践奖”第一名。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从因水危机而“蒙羞”,到一举夺得“绿色奥斯卡”,无锡也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自我救赎”。 去年,这座江南名城又成为全国首个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群的地级城市。
“十一五”期间是无锡市历史上园林绿化投入力度最大、增加绿化面积最多、城市绿化建设速度最快的5年,全面推进“绿色无锡”建设。5年中,市区新增城市绿地面积4123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8%,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3.87%,全市“一心中踞、十字双环、二锲深入、绿廊联网、多核分布”的绿地系统布局已初步形成。
为实现“城市绿地系统分布更均衡、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景观更优美,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目标,今年,无锡又吹响了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号角。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阵痛过后,如今的无锡正朝“生态家园梦”努力迈进。
在整治环境与建设环境过程中,无锡市形成了“环境即资本、环境有价值”的共识,在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的同时,走出一条“加大治污投入—提升生态价值—实现土地增值—持续改善环境”的新路子,以经营环境为手段,把环境要素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本来看待,通过优化生态环境推进环境要素增值,探索出环保投入与偿还的新模式。
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规划提升价值。”无锡市规划局官员认为规划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有着如此重要作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无锡市提出要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滨水花园城市,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与发展体系,强化城市功能和特色,提高城市品位及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彰显无锡城市魅力。
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在今年上半年就提升城市品质提出要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部门要按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水平,加大市容市貌和村容村貌的整治力度,加快推进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干道两侧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位,为广大市民营造更加舒适的创业、生活环境,将无锡打造成现代化滨水花园城市。
无锡市规划局规划处处长吴珂表示,无锡市现正提高规划建设水平,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强各区域间整体规划、公共和基础设施的总体衔接与配套,做强城区“两翼”。发挥江阴“枕山负水”环境优势,建设具有国际气息、山水特质的现代化滨江城市。彰显宜兴“江南水城”的独厚优势,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滨水花园城市。着力提升崇安、南长、北塘老城区的中心城市能级,增强综合服务和要素集聚功能,努力建设品质精致、繁荣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全面推进太湖新城建设,完善重大功能性项目与配套设施,加快锡东、临港、环科等新城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品位,组织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对城市重点工程设计与建设科学把关,确保经得起时间考验和人民检验。
在谈到过去几年无锡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时,吴珂说,无锡有一个完善的规划体系,从大战略到具体战术,从专项专业规划体系到总体规划都相互衔接。一个城市要宜居,不仅仅是华丽的外表,更要有自身城市的独特优势,在城市扩张中,无锡老城的发展与保护就做得较好,确定了各个片区的重点保护区域,尤其是对古镇和古村、名镇和名村的保护,使其保有着无锡传统的风貌特点。
赵全锋是山东人,毕业于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几年前受北京总公司指派到无锡分公司上班。刚开始,离开繁华的大都市,他有点不乐意,但很快,赵全锋就发现自己恋上了无锡,这里基本没有拥堵的交通,去哪都相当快捷,各片区城市功能各具特色,更为重要的是,这里幽静的环境能让他不再躁动。两年来,赵全锋已两次婉拒总公司调他回北京的要求,他决定在这一直生活下去,好好享受江南生活。在赵全锋心里,无锡的生活品质有着北京和上海没有的一份恬静。
让吴珂略感遗憾的是,无锡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许多水巷消失了。他认为,水街相依是江南清秀的特色,如果能将这些水巷保留下来,这座山水城市将更具当地特色。对城市的建设,吴珂有着自己的观点,中国许多城市的建设都大同小异,从火车上路过一眼看去,分不清是哪座城市,也记不住这座城市的特点,其实每座城市在规划建设中就应考虑自己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及城市风貌特点。
城市和乡村,都是如画家园
城市美丽,乡村同样要宜居。无锡近年来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优化城乡资源要素配置,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服务一体化,使城乡一体发展成为新时期无锡发展的特色和优势。
在打造宜居环境方面,无锡建立太湖治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持续改善,全面推动新沟河、新孟河拓浚工程建设,完成自来水安全高速通道工程,实现太湖治理和城市供水的长治久安;坚定不移推进节能减排,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完善监测监控网络,健全联防联控体系。加强生态功能区、城市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城市绿地、村庄美化等重点工程,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全面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把无锡农村建成全国最美丽乡村,完成城区老居民小区全面改造,营造城市更加优美、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建设全国最佳宜居城市。
记者从无锡市环保局了解到,2010年,无锡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工作涉及宜兴市、锡山区的7个乡镇(街道)、31个村、224个自然村,总面积约175平方公里,直接受益人口为6.6万人,2011年10月,宜兴市、锡山区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顺利通过省连片办的考核验收,并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现在,无锡已实现了全国优美乡镇的“全覆盖”。
在乡镇建设过程中,无锡确定了“城市反哺农村”这一理念。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不断缩小无锡城乡差距,解决农村地区突出环境问题,实现无锡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无锡市新安街道办在城市没扩张前,就是一个乡镇,这里许多居民都是原先的村民,现在他们集中住在花园式的小区里。而新安街道办的垃圾分类处理引起了记者的兴趣。新安街道去年实现分类处理4个月后,居民知晓率稳定在90%左右,分类准确率从30%提高到近70%,生活垃圾减量率达30%。而这里参与垃圾分类的主体,是刚刚搬迁至农民安置房集中居住的2.7万农民。
在新安花苑,每隔几幢楼房就可以看到一组3个排列整齐的垃圾分类箱,绿色的“厨余垃圾”、灰色的“其他垃圾”、蓝色的“可回收物”,箱体上的字样和图标清晰表明了各自的“职能”。
居民广泛参与是基础,提高分类准确率是关键。对此,除了日常加强宣传教育,新安街道推出分类指导员制度,大大提高了垃圾分类准确率。在新安花苑一社区422号、423号门前的垃圾投放点,67岁的吴海明老人每天早上6时会准时“上岗”。他是街道聘请的293名垃圾分类指导员之一,主要工作是宣传指导、监督这里的44户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对不符合投放要求的进行二次分拣;采取“人盯人”战术,促使居民在较短时间内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
垃圾的分类运输和处理,让居民们亲眼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街道专门购置了两辆垃圾运输车,其中一辆是封闭的厨余垃圾运输车。街道还建成了微生物厨余垃圾处理站,两台厨余垃圾处理机每天24小时运转,每天可消化6吨餐厨垃圾,帮助新安街道生活垃圾减量30%。一个月下来,相当于少占用72吨垃圾的填埋空间,节约了土地。
这些垃圾被处理后就变成了有机肥料,由公司负责销售出去。这一循环,就体现了对生活垃圾认识上的差别。
当前,无锡正着力建设“四个无锡”: 加快打造文化特色彰显、生态环境优美的“魅力无锡”; 打造创新动力强劲、体制机制灵活的“创新无锡”; 打造发展环境优越、产业实力雄厚的“创业无锡”; 打造居民生活富足、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无锡”。“四个无锡”建设落脚点就是最终要实现一个美好家园。
专家观点
保护河源生态环境关系全局发展安全
与 无锡这座水城相比,河源的水同样让人陶醉,而且河源的水质更好,生态保护更有力,没有经历过无锡的“水之痛”,但他山之鉴依然值得牢记。广州地理研究所专家张虹鸥甚至发出:“保护河源生态环境关系全局发展安全”的呐喊之声。
张虹鸥认为,河源市位于东江干流与新丰江交汇处,具有重要的地域生态环境地位。随着珠三角“双转移”政策的不断推进,河源市的生态环境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后发地区,河源市能否避免走珠三角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城市与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东江水资源、山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既是河源市领导和人民密切关注的事情,也是关系到河源市乃至广东省全局发展安全的重大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河源市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必须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以东江和万绿湖水源水质保护为重点,巩固关系河源长远的生态环境优势。
张虹鸥为河源市如何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了8点建议:提高水源涵养林质量,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完善山林体系,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坚决取缔非法采矿点,打造绿色水源保护区;实施水土流失区流域综合治理,提高水土资源永续利用;控制城镇、工业园区开发强度,缓解水环境压力,实施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的建设用地清退工作,逐步迁出水源保护区内分散的居民点和企业,坚决拆除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严格控制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集水区,以及河流型饮用水源地准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上游边界上溯3000米、下游200米、陆地纵深500米的范围内)的开发强度,产业转移应尽量避开这些区域或以引进低污染生态低碳型产业为主;以“清洁家园、清洁能源、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为目标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减少农村生活污染;努力打造立体循环农业,促进农业面源污染资源化、减量化;加强河道整治力度,提升河流自净能力。
记者手记
美景易忘,健全的社区服务让人惦念
走进无锡,很容易就被这座清秀的江南水城所吸引。
从城市的东到西,又从南穿到北,无锡城市处处有景色,在古运河边上依稀可感受到当年这条运河上的繁忙,而驱车在太湖边上,就能了解为何无锡要痛下决心整治太湖了,心里禁不住想,要是太湖水能换成万绿湖水,那这片景色会是如何迷人,又会吸引多少文人墨客在此舞文弄墨。而心中也相信有了蠡湖的整治成功经验,太湖水也必定在不久的将来重焕灵气。
一直以为回到河源会惦念着无锡的美景,但没料到心中却对新安街道推行的“健康保姆”工程情有所系,环境生态能给人舒适,但健全的社区服务却更能让人留恋,毕竟这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环境给城市带来的是印象分,让人留在一座城市的理由恐怕不仅仅是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更多的应是整个社会环境足以让你留恋。无锡新区“健康保姆”工程2010年3月首先在新安街道应运而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从52名医务人员中抽调出32名骨干,担任“健康保姆”。“健康保姆”主要做3件事: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教育,实施健康干预。经过2年多努力,到今年上半年,该街道“健康保姆”累计签约结对服务的居民户数已达6964户,管理人数21952人,覆盖率达85%以上。“健康保姆”进入新安街道平常百姓家才2年多,健康干预已初显成效。根据“无锡新区高血压个性化管理课题”数据分析,新安街道居民因高血压引起脑卒中发病率由管理前的2.2%下降至0.98%,居民健康素养知晓率为91.07%,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2.83%。
医疗保障在社区就能得到体现,这是关键的民生问题。或许这就是记者对众多无锡美景的记忆已模糊,却唯记社区“健康保姆”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