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市高新区管委会作为牵头单位挂钩帮扶大河村以来,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引导村民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毛竹、杉树茂密的特点,参加种植培训,进行科学耕山。从而既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实现脱贫目标,又保护了当地的青山绿水。
千亩“荒山”长出“摇钱树”
大河村周围全是起伏的高山,农户零散地分布在山与山之间的坳缝中。据统计,大河村周围的山地有2000多亩,全部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毛竹和杉树。在市高新区管委会、中国工商银行河源分行、市卫生监督所没有挂钩帮扶该村之前,这些毛竹、杉树和野草一样,只能作为烧水做饭的木柴,没有多少价值。
作为牵头单位,市高新区管委会自挂钩大河村后,先后多次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考察,认为只有因地制宜,鼓励贫困户科学耕山,才能实现脱贫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为此,市高新区管委会先后请来市、县农业技术人员,为贫困户和村民进行毛竹、杉树种植知识讲座、培训,引导农民科学种植、科学施肥、科学除草,将2000亩山林变成了经济林。
面对日益成长的竹林,如何才能将它们销售出去,换回“真金白银”?市高新区管委会一边主动为他们找销路,一边扶持该村一家小规模的竹制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将村民种植的毛竹加工成牙签、筷子等成品、半成品,增加毛竹的附加值。
如今,村民们种植的毛竹大部分在本村解决了销路,而毛竹加工厂也吸引了几十名当地贫困村民就业。据统计,大河村2000多亩山地通过改良发展毛竹种植等,每亩每年可增加收入500元,每年能为该村带来上百万元的经济收入。
此外,市高新区管委会还依靠当地标华养猪场,辐射带动37名贫困村民饲养生猪。市高新区管委会驻村工作组与养猪场签订协议,贫困户以不高于市场价从养殖场采购猪苗,养殖场免费提供幼崽期喂养饲料、技术指导和疾病预防。到了出栏时,贫困户可以自主选择销售对象或由养猪场以不低于市场价回购,避免了贫困户养殖的风险。
通过一系列举措,目前,大河村90户贫困户已有88户实现了脱贫,其中市高新区管委会挂钩帮扶的45户已全部脱贫。
全村1/4农户喜搬新家
进入大河村,除了四周茂密的竹林,最吸引人眼球的就属村道两旁一栋栋崭新的楼房。
贫困户钟日广一家是大河村的一个单亲家庭。为了供读初中的女儿读书,钟日广一直在东莞打工,把女儿留在哥哥家寄养。家中的几间泥瓦房由于长时间没人居住,成为危房,且由于生活困难,一直都没有翻修。
今年初,钟日广的房子被列入农房改造的对象。帮扶单位根据钟日广的家庭情况,在省财政补贴1万元的基础上,对钟日广及列入改造的农户每户帮扶5000元。通过这一措施,钟日广自己只掏了2万元,就在原来危房的地基上建起了一栋80平方米的水泥新房。
市高新区管委会驻村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大河村像钟日广这样需要改造农房的农户有57户,占到了全村的1/4。通过挂钩单位的发动和帮扶,目前全村已经有55户完成房改并住进新房,剩下的2户也已经在建。
此外,帮扶单位还投入50万元,帮助村里修建了2.7公里的水泥村道,实现了自然村道路硬底化;投入6万元完成了600米的“三面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使200多亩农田受益;村里亮化工程和清洁工程也已全面启动,昔日的穷山村,正在一点一点地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