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同乡论坛2009年度工作总结

深圳南山电脑维修
农业 | 财经 | 教育 | 专题 | 招商 | 感动河源 | 河源景点 | 魅力河源 | 美体瑜伽 | 河源摄影 | 精彩户外 | 种植频道 | 养殖频道 | 东江河畔月刊
热烈祝贺河源同乡论坛建坛四周年
东江河畔网新闻广东新闻

专家谈广东经济转型:政府寂寞了 真正的繁荣也就来了

2012-11-16 21:47:11 作者:下雨天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专家谈广东经济转型:政府寂寞了 真正的繁荣也就来了

旧有的粗放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全球大变局,则提供了世界史上并不多见的赶超机会。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且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果政府转型与经济转型能相互激荡,将极大激发市场活力。

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的探索,无论得失,在经济增长与制度改革上都深具意义。

因为,广东每增长2个百分点,就能带动全国经济增长0.25个百分点。而自1970年代以来,这里一直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改革之地。

【寻找经济新动力·广东】

“要有耐得住寂寞的经济,耐得住寂寞的政府”

不过几年,原本看不到人影的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竟然也开始堵车了。

就在三四年前,这个占地广阔的国家级高新区,双向八车道上,常常只有一辆车。而现在,这里已是车流不息,企业要想搬进来得接受挑选。

在十一年前,这里还不过是一大片荒着的荔枝林——一如改革开放之初的珠三角。

似乎是一种隐喻。经过三十余年的粗放发展后,广东这个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正在重新开拓新的荒地,寻找新的动力。

“产业升级与制度创新,是广东应该同时走的两步。”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说。他在浙江大学执教20年,2002年来到广东,长年关注转型问题。让他 印象深刻的是,广东官员中正在率先形成越来越多的“放手”与服务共识。他说,“转型不是一天两天,要有一个耐得住寂寞的经济,也要有一个耐得住寂寞的政 府。政府寂寞了,市场就热闹了,真正的繁荣也就来了。”

从1000万到1个亿

如果不是八年前的一次机缘巧合,季统凯现在可能还在北京过着安逸的研究员生活。

今年快40岁的季原本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的研究员。2005年,中科院与东莞市政府合作,成立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他负责筹建。

这场合作,起因于2004年的两会。时任东莞市委书记的佟星和中科院计算机所所长分到一个小组,佟说起东莞正在搞转型升级,向后者发出邀请。而中科院当时正在推行院地合作,希望将研发成果与地方经济增长真正挂钩。

基于东莞以制造业为主的现实,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将最初的研究方向定在两个:一是工业制造机器人[24.53 -1.88% 股吧 研报],如搬运、自动喷涂机器人等,二是射频识别(又称电子标签),适用于仓储管理、检验检疫系统等。

一些研发成果,直接转化到了制造业上。季统凯给南方周末记者举例,他们为东莞一个鞋厂设计了一款专门针对流水线的程序,根据每天订单量和各工序工人干活快慢来安排生产,使得这条生产线的效率提高了40%。

到2008年,季统凯被任命为新的院长,他对广电院的方向进行了180度调整——利用中科院计算机所真正的IT技术特长,进军云计算。

彼时,这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季回忆,当时,他到广东省申报项目,都没有专家能听得懂。在评审时,他的项目打分都是最低的。

机会却在他坚持不下去时来临。2009年4月初,季突然接到通知,省领导到松山湖视察时,将会到广电院,他有五天的时间准备。视察当天,季统凯进行汇报,提到“云计算”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让他重复讲了三遍,原定的15分钟视察,被延长到半个小时。

季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在要求他多次解释云计算后,汪洋说他虽然没有完全听懂,但感觉这将来是个大产业。

这让季的境遇迅速改变。第二天,他就向东莞市政府递交报告,要大力发展“云计算”。十天之后,东莞市政府召开常委会,决定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支持——借款1000万元给广电院。

向市政府借钱,这还是头一遭。市领导特别交代季统凯:五年之后,这可是要还的。

在这笔资金的支持下,季先后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和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者下辖八个研究机构,后者则将前者的研究成果产业化、商业化。

季统凯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最初借来的1000万,经过几年的运作,已经变成了一个亿。而由他们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当地企业,也正在增加之中。

为东莞带来新变化的,并不只是中科院,许多企业也在这里寻找未来。

最早入驻松山湖的易事特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家1989年创立于江苏扬州的企业,生产的是不间断电源,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的电源便是其制造的。

“我不会抽烟,不会喝酒,最怕应酬。”董事长何思模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因为做出口,他们早年在东莞设立分公司,只是因为离香港近。“但东莞不一样,在这里我可以专心办我的工厂,只要你依法纳税,没人管你,也没那么多应酬。”

到现在,易事特已将原本位于江苏的总部,迁到了东莞。董事长本是安徽人,却在入驻松山湖的当年,将全家的户口迁到了这里。“如果我的孩子不在这里,我的员工们,那些我想吸引的博士们,谁会愿意把家安在这里?”

让何更为高兴的是,因为被列为高科技产业,在东莞他就像是鸡群中的一只凤凰,政府不遗余力给予支持。2012年6月份,其刚刚通过证监会的首发申请,将成为松山湖建园以来首家自身培育的上市公司。招股书披露,易事特的销售额达到3个多亿。不过,东莞政府的补贴占了其净利润的将近一半。

但对当地来说,易事特带来的产业链,集聚了诸多好处。据何思模透露,其迁入东莞后,相关的八十多家配套企业也随之而来。仅易事特一家,每年为当地创造的税收,超过3000万。

“一盘大棋”

在广东,像东莞松山湖高新区这样的平台,被寄望于成为经济的新引擎。

2012年5月,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以及中新广州知识城、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东莞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列为广东转型升级的六大平台。

在广东社科院教授丁力看来,汪洋手中,是在“下一盘大棋”。这六大平台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国家战略新区,担负着为国家先行先试、探索体制机制改革的使命;另一类则是通过与其他发达经济区域的直接对接,探索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模式。

这些平台,前一类已被媒体广泛报道,比如深圳前海利用靠近香港的天然优势,试图“在资本管制之墙上敲出几个洞”。而后一类,则相对沉默。其实,它们的设立,往往都起因于政府官员。

比如,中新广州知识城的设立,起因于一次出访。2008年9月,由汪洋带队的广东代表团到访新加坡,分别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国务资政吴作栋等会谈。

新加坡这个弹丸之地的故事很值得广东借鉴。上世纪70年代前,新加坡主要从事转口贸易,利润“仅堪度日”,但后来却“转型升级”,成了有名的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集聚之地。

据熟知会谈过程的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主任陈永品透露,汪洋的合作提议得到新加坡的热烈响应,对方随即派团来粤考察。2009年3月,吴作栋来到广州,双方反复考察磋商后,敲定了知识城的选址。

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的设立,也大体如此。

2011年6月初,汪洋赴欧洲考察,拜访了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这个协会是欧洲最好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之一,主要服务于欧洲尤其是德国的中小企业。

“大家都知道,德国制造,是全球标杆,如果这样的机构能为佛山服务,那对佛山的转型升级将非常有好处。”原南海区政研室主任、现佛山新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海介绍,汪洋随后将这一课题交给佛山研究,并指定由佛山市专门与弗劳恩霍夫协会对接,以“促进广东企业研发和技术创新”。

依然还是引进外资,但这一次,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引进外资,已经不同。

作为上世纪80年代设立的中国最早的一批开发区,广州开发区其实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开发经验,但是在和新加坡合作时,他们还是学到了不少。

中新知识城由广州开发区政府与新方各出资50%,新方是由新加坡淡马锡集团在广州成立一家子公司来对接。

“规划大到整个园区的布局,小到一个草坪,一个路口红绿灯的设置。”陈永品说,新加坡的法制比较完善,对规划的把控非常严格,中新广州知识城项目光规划就出了一百多个,几乎是原来广州开发区的一倍还多。“在他们看来,先规划好,才能做事;而且,一旦规划好,就等于是上升到法律高度,不能再改了,这对中国某些喜欢拍脑袋的官员,是一个限制。”

在中国早期的开发区建设中,大多只注重产业,而不注重城市的功能。在制定中新知识城项目规划时,新方特别提出要注意这一点。

“与广州之前的开发区不同的是,知识城特别注重‘产城融合’。”陈永品给南方周末记者举了个例子,在新加坡,小区的住宅楼,一二层通常都是空着的,“他们将这个称为‘邻里中心’,主要是让邻居之间,能有一个交流的场所,在知识城的所有住宅楼中,我们也准备将这个照搬过来。”

但是,如何在体制与技术两方面为广东寻找到新的突破口,依然还没有答案,需要随着这些平台的建设继续探索。

踏实选择

对广东来说,比通过设立平台、引进技术来发展新兴产业更急迫的现实,是那些数量庞大的支撑着全国就业的传统产业该怎么办?

2012年11月4日,第112届广交会结束。官方新闻中心数据显示,采购商与会人数比上届减少10.05%,为两年来的首次减少。出口成交额则继上届下滑之后,再次下滑9.3%。

广交会素有“外贸出口晴雨表”之称,它的走向意味着传统出口模式增长乏力。自从1970年代东莞设立中国第一家外资加工企业开始,出口一直是广东甚至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一旦出口受阻,那些支撑广东经济和全国就业的工厂,该何去何从?

不过,与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新的渠道的崛起。

就在一周之后,11月12日,全球电子商务巨头eBay宣布和位于深圳的走秀网一起合作。在新的合作中,一方面会将中国制造的商品销往全国甚至全球——每年通过eBay出口的货品已达上百亿美元;另一方面,海外品牌商品,将通过电子商务渠道到达中国消费者。

“我相信,在中国经历了长达30年的制造繁荣之后,将进入一个新的消费繁荣时代。在中国货品汹涌出口全球的同时,将迎来全球品牌商蜂拥而入的时代。”走秀网创始人纪文泓说。他从事出口20年,旗下运动鞋出口生意在行业中名列前茅。2008年,一直在寻求转型的他决定赌“内需市场”,创办走秀网,现在每年交易额超过10亿:“社会和技术带来的大变化,会推动企业洗牌,会推动广东转型,甚至会重构世界经济版图,这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

事实上,早在金融危机之后,广东就试图抓住新的机会。在全国所有地区中,集省政府之力来如此卖力地“推销商品”,史无前例。

2009年,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带头,广东各级政府官员纷纷出动为“广货”“站台”,推出“广货北上”、“广货西行”等诸多活动。到了2012年,“广货网上行”开始:广东组织了包括腾讯网、走秀网等在内的十家电子商务平台,为广东制造的商品开辟专门的渠道。

新渠道带来的机会,其实在政府动手之前就已经被敏锐的人发现。

2005年,29岁的顺德人梁永健和三个朋友一起,创立了盛熙电器,做蒸汽挂烫机,并且因为利润太低而迅速放弃代工,转而创立自己的品牌做内销。

与顺德传统的家电制造商不同,这几个70后选择了电视购物,2008年又开始到淘宝上开店。不熟网络渠道,他们栽了个跟头,最难的时候,甚至卖了房子、车子。最后,他们选择将网上渠道全部承包给一家“经纪公司”。

“顺德许多小家电企业,在线下看不到产品,在线上却是销售冠军。”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副局长蔡炜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让人意外的是,在顺德这个传统的家电制造王国,梁永健的故事正在被“批量复制”。在这里,电子商务的上下游逐渐打通,形成一条完备的生产链。根据京东、淘宝等平台的初步统计,目前顺德从事B2C和C2C交易的网商约有2400家。其中由传统制造企业自己开展的约有250家,更多的则是代理网上业务的“经纪公司”们。

顺德经济和科技促进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顺德乐从的钢铁、塑料、家具三大行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促成的销售额约70亿元,约占该镇贸易业销售总额的9.7%,与2010年5%的贡献率相比,翻了将近一番。

在转型升级漫长而艰难的日子里,互联网为传统的中国制造们提供了最为踏实的选择。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意高眼镜 品牌太阳镜 眼镜架 镜片 近视偏光太阳镜淘宝店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