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高新区中心区。
在2012中国惠州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应用博览会高峰论坛上,仲恺高新区正式开通政务云、教育云、医疗云“三朵云应用”。
2012年11月,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雷曼光电正式开业。
2012年仲恺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2亿元,增长17.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91亿元,同比增长24.2%;税收76.8亿元,比增32.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23亿元,比增40.1%;固定资产投资97.4亿元,比增33.5%……地区生产总值、税收、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经济指标增幅居惠州前列,为惠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此外,2012年,高新区还新增“国家火炬惠州LED特色产业基地”等4个“国字号”、“省字号”名片。
一组组漂亮的数据成为仲恺高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缩写,是什么因素让仲恺高新区的经济有如此大幅度的增长?
笔者发现,仲恺高新区经过20年的发展探索,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和实力,同时充满活力和生机。在寻求发展的路上,仲恺高新区勇于创新,勇于改革,时刻走在创新的前沿,成为惠州城市发展的智慧“引擎”,并成为众多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模范样本。
机制体制改革
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
仲恺高新区作为惠州的智慧“引擎”,在政府职能方面尝试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方向发展。这与“十八大”提出的“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不谋而合。
早在2010年,仲恺高新区就实行体制机制改革,目前已经初步探索出一条发展路径。
如今,陈江、惠环、潼桥、潼湖、沥林5个镇(街道)和仲恺高新科技产业园、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和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地4个园区已纳入仲恺高新区管理范围,仲恺高新区面积增加至300平方公里,创新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土地空间;同时,拥有市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和县(区)一级的行政管理权限,形成了优质和高效的“大部制”行政体系。
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仲恺高新区以往因行政、经济管理权限没有到位,过多的精力用于部门协调,没有一级财政而使基础设施、创新创业环境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一一得到解决。
改革的浪潮持续升温。高新区通过开展领导干部驻区“进村入企”、村(社区)约请部门现场办公、“创先争优”等系列活动,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此外,在惠州率先建设并开通使用政务网站群和注册易平台,实现网上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平台全面上线,实行行政审批跳过制,启动企业登记注册审批制度改革和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提速63%。
仲恺的改革在全省有多方面的突破:试行企业注册资本“零首期”,简化企业注册资本验资方式,降低企业注册门槛;建设“网上注册易”服务平台,推行全程网上电子化登记注册;一家受理,抄告多家,同步实现并联审批;拥有外资企业登记注册审批权限……
这一系列举措彻底打破企业注册中的“玻璃门”现象。过去企业注册总有一些看不见、摸不着、进不去的门槛,改革后能够大幅提高登记的效率,注册难在仲恺已成为历史。
产业转型升级
精挑细选“4+1”产业,走在发展前端
“十八大”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仲恺高新区在产业布局的路径上,始终与“4+1”战略性新兴产业携手走在产业发展的最前端,并把它作为仲恺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仲恺高新区在选择重点发展产业类别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仲恺高新区委书记钟一尔看来,平板显示、移动互联网、LED、新能源及云计算应用是五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他们技术含量高;云计算可以提升四个产业发展,他代表着工业技术发展方向,代表市场消费需求。
目前,“4+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并成为仲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2012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91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4+1”产业完成产值1617亿元,比增30.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1.3%,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三星电子、LG伊诺特、科锐半导体等龙头企业前三季度均实现快速增长。
为了让每一寸的土地产生最大的效能,仲恺高新区在项目选择时坚持“择商选资引智”的原则。对照“4+1”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引进链条中所缺的项目。目前,仲恺高新区的“4+1”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形成完整的配套体系,企业团队活跃而富有激情。
其中,仲恺高新区在LED产业布局上就是一个好例子。2010年,拥有目前LED产业链的上游关键加工技术的美国科锐公司正式落户仲恺高新区;2012年,仲恺高新区引进LED国内封装和应用领军企业雷曼光电,进一步为仲恺LED产业完善中下游领域。正因为有着这样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和氛围,LG伊诺特、元晖光电等LED企业陆续落户。
2013年,仲恺高新区将有至少30个大项目投产。另外,年产值超五十亿元的LED应用项目长方半导体、台湾业界三甲的东贝光电项目、国内移动终端触摸屏的主要供应商帝晶实业、电池制造领域优势企业赢合科技等企业已经成功引进。
接下来,仲恺高新区将以TCL、三星、德赛、华阳、LG伊诺特、科锐、雷曼、元晖等企业为龙头,以发展云计算和终端相关产业技术为重点,在“4+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上,确立“创新驱动、终端带动、内容推动、产业联动”的发展路径,探索“云计算应用+智能终端”的产业发展模式,力争打造国内乃至世界领先的云计算智能终端创新型产业集群。
企业培育创新
“本地注册 异地孵化”,招揽高端人才
“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仲恺高新区作为惠州高新技术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惠州高端技术人才创新、创业的主战场。
一直以来,仲恺高新区致力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将政策、资源、资金集中向企业倾斜。目前,仲恺高新区已获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200万元、高新区专项经费1800万元。
为了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和团队,近年来仲恺高新区十分注重创新孵化器招商引智和人才队伍建设。2011年7月,该区在美国波士顿和硅谷举办创业引智推介会;2012年该区又先后在韩国、日本成功举办了招商推介会。2013年1月22日,仲恺高新区“恺旋人才计划”正式发布,在全区刮起吸引培养人才、扶持激励人才、服务凝聚人才的旋风。
仲恺高新区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鹏飞说,目的是想选择一批成长良好、创新能力强、有潜力的中小型企业或创业技术团队带回仲恺高新区,把他们“孵化”成功,发展成为大企业。
为进一步抓好孵化器建设,仲恺高新区提出“举全区之力建设孵化器”的思路。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已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此外,在软件和硬件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先后启动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的总部经济区及科技创业园有限公司研发大楼、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惠南创业中心等项目建设,全区孵化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入孵企业近300家。陈江、惠环孵化器正在加快建设中。同时,在TCL科技大厦租用3000多平方米办公场地建设科创研究服务中心,目前已引入12家科研院校、5家金融机构、10家企业。
2012年,仲恺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带领企业孵化器正式走出国门。目前,已在北京、美国波士顿成立了异地孵化器,逐步构建异地孵化体系。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区联合创新服务中心与美国华人教科文中心已经签订“仲恺海外联合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合作协议,区内企业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也与美国纽约州立宾汉姆顿签订“海外联合实验室”项目合作协议,突破区域创新资源瓶颈,提升区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本地注册,异地孵化”已经成为仲恺高新区招揽创新高端人才的利器。今后,海外创业团队只需在高新区注册,并成功通过入孵申请,其核心技术人员可以享受异地远程孵化服务,目前已有5个创业团队意向参与异地孵化服务。
如今,海外创业团队成功通过孵化申请,就可以享受仲恺高新区“创新创业创意特区”优惠扶持政策体系。其中,高新区为每个创业团队配备一个专人进行服务,帮助解决成立项目或公司的一切事务办理;提供先进的科研设施和平台,解决海外学子创业的硬件要求;还可以得到前期风投、股权投资和股权交易等金融支持引导;LED、移动互联网、平板显示、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以云计算为代表)等行业创业团队还可以享受税收和土地使用等优惠。
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水平方面,仲恺高新区十分注重知识产权的作用。2012年8月,仲恺在惠州率先挂牌成立知识产权与技术服务中心,启用惠州市专利技术商务平台。该中心目前配备了4名专利代理人、7名专利工程师,通过搭建专利技术展示和发布平台,建设行业专利池,为企业、科研机构、个人提供专利动态WEB发布、专利信息分类检索、技术交流、技术转移等服务。
此外,还通过实施专利灭零计划,举办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知识产权保护培训班等措施,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意识,目前涌现出TCL、华阳、德赛、亿纬锂能、九联科技、厨易等一大批自主创新带头企业。
2012年1至11月,高新区专利申请2696件,同比增长65.81%,其中发明专利760件;专利授权1304件,比增47.85%,其中发明专利84件;申请和授权量均保持在惠州全市第一位。
配套发展创新
完善城市功能,营造人才宜居环境
现在驱车进入仲恺高新区,一个个高新技术企业罗列在整洁的柏油道路两旁,一个个高档小区进驻仲恺生活区,穿越仲恺大道的莞惠轻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位于中心区的城市综合体的建设正如火如荼,仲恺中心医院、仲恺中学等生活、教育配套齐全。
仲恺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把城市配套建设视为改善创业环境的重要抓手。长期以来,仲恺高新区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高于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3个百分点,实现民生投入稳定增长。
针对高新区内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仲恺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工作为契机,着重创新体制机制,扩大服务范围,力争在不同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道路上实现新突破。
其中,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困难问题得到解决。近三年来,仲恺高新区内新增3200个公办优质学位全部用于扩招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达到63%。同时,仲恺试点推行教育电子券,符合条件的外省籍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民办小学或初中可通过电子公共教育券获得财政每年300元或400元补助,目前已有1.5万人受惠。
此外,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每年免费体检一次;65岁以上在仲恺居住超过半年的老年人可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待遇;异地务工人员夫妻只要有一方参加医保,其子女就可以参加医保,实现“全民医保”;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异地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实现“住有所居”目标。
特写
企业登记注册 一天办好不是梦
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是惠州企业的聚集地,企业登记注册审批制度改革首先落在了这个重点区域。
近期,惠州市尚品印刷有限公司意向落户仲恺高新区,在仲恺“注册易”平台首次享受到平台带来的注册便利。公司只派了一名员工就办好了相关手续,目前公司的印刷业务正式投产。
2012年8月初,该公司办理注册业务的负责人郭静开始到仲恺行政服务中心“注册易”窗口办理申请,“当时我把工商材料、租赁合同、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法人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交到窗口的办事员。”郭静上交材料后意外地收到一张回执单,“上面表明了所交材料的清单和所缺项目,一目了然,还避免了材料的重复提交。”郭静在9月14日就收到了批复。
“从申请到拿到批复不到1个月时间。”该公司办理注册业务的负责人郭静说,整个申请过程感觉很顺畅,不像以前公司登记注册需要跑多个部门,求不同的人。
仲恺高新区科创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上交的材料通过扫描仪上传到网上系统,相关部门的审查人员可以在办公室随时随地打开网上系统,对相关事项进行审批。
与审批制度系统相匹配的还有一个电子监察系统在起着监督和审查的作用。“材料审查限制在5个工作日内,现场查看的规定在10个工作日内……”仲恺高新区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说,每一个流程都有一个审查时间上限,当超过上限时间,电子监察系统会亮起红灯,对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问责。
仲恺登记股副股长张征兵说,他从事行政审批已经有两年时间,自从有了“注册易”平台,工作也相对灵活和轻松一些。“前台已经对资料进行了把关,只要资料齐全,马上可以进行审批。”他说,以前看的都是纸质材料,现在网上审批,看资料的效率也高了,一般两个工作日,快则一个工作日就可以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