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绿道网的建成,让许多年轻人有了骑车游玩的好去处。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珠三角一体化的提速,促进区域内制造业大发展。南方日报记者 丁玎摄
近几年,横琴新区的建设有助于奠定珠海在珠中江经济圈的核心地位。图为横琴新区规划图。南方日报记者 高笑 摄
一体化成就“看得见摸得着”
“珠三角一体化的成就,我们看得见摸得着!”昨日,两位来自珠三角的十八大代表——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南新村党支部书记陈杏芬和广州市公安局荔湾区分局社区民警刘奕鹏,不约而同地谈到了珠三角一体化全面提速的巨大成就。
自当上村官以来,陈杏芬带领村民大胆发展甜玉米种植,使全村甜玉米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200亩扩大到现在的3800多亩。然而,大面积种植甜玉米也产生新问题,因为交通不便,收购甜玉米的车辆无法正常进出,运输难制约了甜玉米的销路。
珠三角一体化的交通大建设破解了陈杏芬的难题,随着潮莞高速惠州段、惠深沿海高速和广河高速惠州段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惠州市区至东莞以及珠三角西部城市的车程缩短了40分钟。“路通了,老板的车可以直接开到田头,直接运进城市里的加工厂。”陈杏芬说,南新村的甜玉米生意越来越红火。近几年来,该村先后多次成为市、区、镇三级农业产业化现场会、甜玉米产业推进会、春耕生产现场会,乃至全国鲜食玉米品尝暨现场观摩会现场。
“持老人证去东莞、深圳的公园景点都是免费的,而且免费乘坐两地的公交。”随着多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推进,诸如建立跨区域的120急救体系、实行病历“一本通”、医保异地结算试点、老年人优待服务“一证通”等,陈杏芬明显感受到,随着珠三角一体化的进程,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更多了。
“代表团到北京后,我和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经常探讨广佛警务改革的思想。”广州市公安局荔湾区分局社区民警刘奕鹏代表认为,在地理位置上,广佛是一个整体,广佛同城形成的警务协作机制,优化整合区域内警务资源,在重大活动安保、重大案件侦破、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整治等方面已经有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在西关大屋党代表工作室,刘奕鹏常会收到居委会转来的街坊们困难问题,如落实异地医保、扰民事件等。这几年,让刘奕鹏感触很深的是,广佛医保互通,病历本也可以同城使用,给老百姓带来很多益处,这方面找他的人越来越少了。
刘奕鹏也谈到了一体化带给他的交通便利,“我所在的荔湾区在广佛交界处,现在取消过路费,路桥一体化。不只是广佛,只要在珠三角城市,都可以白天办完事,晚上就回家。”
刘奕鹏一直关注着深中跨江海底隧道,“隧道建成,把珠江口两边城市连起来,真正形成珠三角城市群。隧道按计划在2021年实现,也就是在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都非常期待。”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李春江
珠海
“交通末梢”变身珠江口核心枢纽
经过珠三角一体化“四年大发展”,珠海从过往的“交通末梢”逐步成为珠江口核心枢纽城市,并充分发挥政策、战略与区位上的难得机遇,积极推动珠中江一体化进程,促进珠中江经济圈的蓬勃发展,成为珠三角西岸乃至大西南地区与港澳合作的平台。
构建交通、产业、城市三大发展格局
“珠海已迎来科学发展的春天。”在《珠三角规划纲要》实施后的第四年,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李嘉的这句话,形象概括了珠海迈向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关键发展节点。
过往30年的风雨历程中珠海顶住压力,没有选择“拼汗水、拼资源、拼环境、拼速度”的传统道路,这使得今日能够“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的先行先试作用,全力构建交通、产业、城市三大发展格局,加强珠三角西部辐射能力。
这几年,重重利好更纷至沓来:横琴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战略新区、高栏港经济开发区成为珠江口西岸唯一一个国家级技术开发区、港珠澳大桥建设进展顺利、承担珠三角轨道交通一体化重任的广珠轻轨将于今年底在珠海全线通车等——所有这些,都奠定了珠海在珠中江经济圈的核心地位乃至更大区域范围的影响力。
今年11月初,广珠轻轨珠海段已启动联调联试工作,预计今年底珠海市区内主站点将实现全面通车。这将在终结珠海多年不通火车历史的同时,让“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更具有现实意义。从更深层次上看,它为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提供重要支点。
有专家指出,珠海的发展结束了珠三角“西线无战事”的局面,其在珠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抓住了机遇实现大器晚成。
珠中江开展多形式合作
作为推进三地一体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指导文件之一,今年9月颁发的《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规划(2012-2020年)》明确提出,珠中江三市要努力走出一条与珠三角东岸不一样的发展道路,争创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国际高端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经济圈。
从互认公路年票惠及三地800万市民、实现通讯资费一体化、开通三市二十余条跨市公交线路以及建立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等民生工程落实,到今年初成立以提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支撑的珠中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珠海始终积极推动三地在基础设施、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方面开展广泛协作,形成了当下宽领域、深层次与多形式的区域合作格局。
珠中江经济圈如何与广佛肇、深莞惠经济圈实现更紧密互动,也随广珠城际的全线运营与2016年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提上日程。今年9月底,李嘉率领珠海党政代表团专赴中山、江门、佛山三地考察,在产业协调发展、重大平台建设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进一步推进珠中江三地一体化的同时,开始探讨内联外合,为珠江口西岸城市转型升级寻求更多空间。
珠三角9市产业合作科学转型
2008年底,国务院下发《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围绕着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公共服务、环境保护一体化,珠三角的经济地理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轨道、绿道“双道”建设,为珠三角区域一体化提速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9市三大经济圈逐步形成,珠三角内部城市走向有机融合。
一体化破题凸显发展力量
“化九为三”,让珠三角一体化骤然提速。
珠三角9座城市打破行政壁垒,形成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承载着珠三角一体化的整体目标,依靠各自城市的产业布局特长和优势所在,构建了一个相互支撑、互相协作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
广佛肇经济圈,形成多中心梯度分布的空间发展格局;“深莞惠”形成以深圳为中心,东莞、惠州为辅的多中心点轴发展格局;“珠中江”则形成多中心均衡分布的空间格局。
广佛肇一体化是“老大哥牵手小兄弟”的故事。肇庆市怀集县距离广州180公里,位于珠三角的最西北角,一体化的加速发展让这个并不发达的山区县重新审视发展之路。在怀集刚落地的广佛肇经济合作区,广州奥吉斯新材料公司与怀集县合作建成一座年产值30亿元的新工厂,每年上缴的3亿元地方税收,几乎等于怀集县2011年全年税收的一半。
产业发展合作共赢,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凸显。与2008年相比,2011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43720.86亿元,增长34.9%;人均GDP达71693元,增长20.6%;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74.7亿元,增长63.5%。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21409元,提高28.5%。
发展的背后,是珠三角城市迈向转型的一体行动。正是一体化的加速融合,让转型升级保持着最为科学的阵型。
今年,横渡珠江不只是羊城的盛事,珠江流域6个城市的领导和街坊一起畅游珠江水检验治水的成果,上下游跨界共治水成为共识。2011年,《广佛肇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发布,在省内首次尝试了跨界河流的生态补偿机制。打破行政壁垒,珠三角正探索着跨界共治的新路。
珠三角建立了严格的环境准入硬约束制度,对区域污染物排放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一度被忽视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获得重视,并取得历史性突破。亚运会期间,广州大气能见度超过5公里的小时数比例达到95.8%,刷新近10年同期环境质量的最好纪录。大运会期间,深圳空气质量达优,珠三角空气质量整体处于良好水平。这些良好纪录保持至今。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珠三角地区单位能耗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据了解,珠三角地区单位GDP能耗从2008年0.67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1年的0.558吨标准煤/万元,累计下降11.76%,处于全国最先进水平。污水日处理能力比2008年增加759万吨,城镇污水处理率比2008年增长13.5个百分点。
“双道”串起珠三角幸福圈
从空中俯瞰珠三角,可以看到两条道路正像蛟龙盘旋交错在珠三角丰饶的土地上。
有着珠三角一体化“一号工程”之称的城际轨道和绿道正按既定目标稳定进行,“大动脉”的顺畅惬意,“毛细血管”的紧密相接,将9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串联了起来,珠三角开始加速迈向“超级经济体”。
目前,珠三角城际轨道广佛环线项目获得批复并将年内动工。莞惠、穗莞深、佛肇三条在建线路建设全面铺开。未来,16条线路、总计1478公里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将构建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
“双道”交错,串起了珠三角幸福圈,更凸显着珠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内涵:以人为本,民生为重。
公积金互贷、社保无障碍转移、医保异地互刷、取消长途漫游费,公共服务的一体化更让人们享受到办事更加便捷、服务更加人性化的好处。
今年5月,珠三角9座城市签订创业公共服务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珠三角地区就业创业基本保障一体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昔日游离于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之外的外来人口,正在逐步享受到就业服务、技术培训、子女入学、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得以安居在他们建设的城市。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题调研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珠三角仍是外来工首选地。
在“重市场机制、弱行政色彩”的珠三角一体化思路下,目前珠三角9市均已完成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平均取消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备案事项163项,占审批事项总数的四分之一。此外,深圳、珠海横琴、东莞、惠州、肇庆等地开展商事登记(企业登记审批)制度改革试点。中山、江门、佛山等市率先建立网上审批模式。
在珠三角城乡统筹一体化规划中,广东大刀阔斧地砍向制约城市发展的软肋,引入“广东探索”的土地开发模式——公交引导TOD开发模式。届时,公交走廊的重要节点周边将形成一批功能多样的“城市综合体”,大量人口将聚集到这些新区、新城中,从而实现集约、紧凑的土地开发应用,形成“精明增长”的建设格局。
今年,首批6个按照TOD开发模式实施的珠三角城轨站场规划已获得广东省政府的批复,其中包括鼎湖站、三水站、珠海北站、银盏站、虎门商贸城站、新塘站。公交走廊将珠三角城乡站点周边地区的特色各异、宜居宜业的卫星城串起,“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的粗放扩张城乡发展局面将有效扭转。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李春江
记者 郑佳欣
■专家点评■
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丁力:
实现“十年大跨越”
关键是市场一体化
这5年来,珠三角一体化的全面提速符合科学发展的需要。珠三角一体化是在经济全球化下,提升珠三角效率与国际竞争力的背景下实施的。可以看到,珠三角9座城市是在积极进取的状态下稳定大局,想办法通过科学发展和深化改革成为强者,这也是珠三角一体化的主旋律。
在珠三角各个城市适当区域分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方面让人印象深刻。首先是区域分工方面,珠三角9座城市打破行政壁垒,形成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原来是9兄弟较劲,现在是三个圈抱团”。三个经济圈内部的一体化,更强调珠三角整体的一体化,使“局域网”逐步演化成“互联网”。
珠三角一体化包含着政府的自我革命,要把政府的利益让出去,这方面广东作了很多探索。广东在珠三角多个市实行大步子改革试点,在珠海进行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在惠州、佛山、中山等市开展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开始逐步下放部分行政审批权,探索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些效果我们是看得见的,企业更有活力,老百姓更有实惠,整个市场也带动了起来。
珠三角一体化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区域市场,不管是珠三角一体化还是广佛同城化,其前提与基础只能是市场的一体化,关键是真正让市场机制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让政府成为服务型政府。市场一体化,效率才会提高,企业才有动力去搞自主创新,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也才会好起来。让市场发挥作用,真正实现经济转型,这方面珠三角一体化走在全国前列。
要实现“十年大跨越”,最关键的还是市场一体化,通过建立平坦的、无障碍的统一市场,来实现珠三角区域内资源配置的更高效率。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李春江
众人说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硕士研究生韦夏:我毕业后的第一件事,是用两周时间乘坐城轨到珠三角9个城市旅行,没想到城市间交通像地铁一样方便,没想到珠三角交通网络密度那么高,没想到珠三角二线城市发展那么快。走了一遍,我最终决定留在家乡江门工作,这里是珠三角一体化新的热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也不会差。
@强sun:珠三角一体化最生活化的一幕是,我一对情侣朋友,男的广州上班,女的佛山上班,两人在广佛交界的地铁站旁买了房子,每天回家“同城”。
@李文军:我住在深圳,只要恒大有球赛,都会坐广深和谐号。现在去广州可以坐动车,也可以坐高铁,既不会耽误比赛,也不会耽误回家。
@树德里:东莞发展是借船史。香港、台商是其“借船出海”的第一、二条船,我认为珠三角一体化是第三艘船,虽然乘客不仅仅是东莞,但众人划桨开大船,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