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教授认为,新一届党和国家以及地方领导人拥有独特的时代生活背景。共和国建立前夕和之后出生的一批人,青少年时光基本上都是在和平年代度过,接受过完整、系统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一届中央和地方领导中,大部分人都在青少年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和“文革”的时代磨难,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经是“上山下乡”的知青。三十多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使他们迎来人生的重大转折。
观察新一届中国领导人不难发现,不论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他们基本上都具备“草根”的工作经历,都具备与普通农民、工人、军人一起生活和工作的经历,都是从艰苦的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
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中,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王岐山均曾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当时中国非常贫穷落后的农村与普通农民一起劳动。俞正声和张高丽在那个时候曾在厂矿企业,与一线工人和技术人员一共工作生活。
新一届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及组成部门领导中,大部分人在青年时期都在中国各地农村或基层从事生产和劳动。
“简单地说,就是大多挨过饿,下过乡,吃过苦。只有这种体验和经历的人才知道老百姓最想要什么,这是书本上学不来的,也是这批干部的一大优势。”戴焰军说。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研究主任李成说,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是一个兼具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群体,也是海外对中国未来发展特别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习近平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第一次春节慰问的第一站就选在了素有“瘠苦甲于天下”之称的定西。习近平还深情回忆起40多年前在陕北插队当农民时的苦日子,宣示“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大家”,让人民过上“越过越红火”的日子。
李克强首次以总理的身份与中外记者见面时,也深情回忆起他在安徽凤阳的插队知青生活,他说“很难忘那一段和乡亲们度过的艰难岁月。”
戴焰军说,这样的经历弥足珍贵,拥有与社会各阶层普通成员长时间同吃同住的经历,才能对中国社会、基本国情有更为客观和真实的把握,对中国社会问题的观察视角更能从老百姓的立场出发,关注点也更集中在民生疾苦上。
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农村劳动生活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为知青一代后来的成长提供了历史机遇。
1977年,受到“文革”冲击而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也使许多知青迎来了重大的人生转折。李克强回忆说,他还记得那年高考后是在田头锄地时得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消息的。
中国新一届中央和地方领导干部进入工作岗位后正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他们在基层任职期间,正是中国社会利益深刻调整、组织结构发生新变化的转型阶段,接触过大量新情况,处理过大量新问题和复杂问题。
戴焰军说,“他们这一批人是‘文革’的受害者,对中国发展曾经走过的弯路和曲折,以及复兴崛起的辉煌和荣耀,都有切身体验,具备强烈的改革意识和改革精神,是改革开放的坚定支持者和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