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轰鸣,塔吊舞臂,南沙16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建设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一个规划宏大的新城将拔地而起,同样的场景正在前海、横琴、中新广州知识城等地上演。
从佛山的扶持民营企业计划到东莞的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路线图”,从珠海的“三高一特”加速推进到中山的“六个狠下功夫”,再到惠州的“一线工作法”力量下沉……走马珠三角,各地正在纷纷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将两会精神转化为苦干实干的转型力量,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共同行动。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珠三角九市的梦想在赶路,这里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勇气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
在调结构中加快发展
江苏等省市形成追兵之势,广东靠什么力量支撑“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从广东两会到全国两会,这一话题持续发酵。
追兵逼近,更激发了珠三角九市加快发展的干劲。两会归来,各地一系列催人奋进的具体部署,表明珠三角优化发展的美好蓝图正在付诸实施。
在广州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上,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透露,广州今年将着力打造10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50个百亿元级龙头企业,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智慧城市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深圳市政府常务会传达全国两会精神时敲定方略:深圳要加快发展,力争在发展质的提升、量的增长上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
广深“两虎”带头发力,珠三角其他城市也在迈开大步往前走。
佛山、东莞各自出招,佛山正在思考如何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东莞开始布局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壮大广东发展第二梯队,惠州、江门、肇庆等地蓄势待发。惠州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关于“尽快进入广东发展第二梯队”的大调研,党政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广集民智。肇庆提出,将推动“六个一批”项目快引进、快建设、快投产,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这幅你争我赶的追梦图景中,从“三来一补”起步的珠三角,如今正在显露出更为成熟的前行姿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调整结构,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我们看到,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成为珠三角各地的自觉行动。
扩容提质探路新型城镇化
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珠三角实践中,新型城镇化的道路逐渐浮现。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新一轮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是承载广大农民“中国梦”的出发点和支撑点。
3月11日,省政府率先公布了《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描述了未来广东城镇化的宏大蓝图。其中提出,优化提升广州国家级中心城市、深圳国家级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深入珠三角城市群的街头、厂区,这里正在发生的变化让人印象深刻:依托良性发展的城市经济活动带来的内在动力,珠三角各地致力推动城市空间重构,而被赋予产业概念和不断集聚着新兴产业的城市产业形态,则逐步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增长提供强劲的动力。
今年初从北京拿回“2012年度新型城镇化杰出表现奖”牌匾的广州,今年再出发,从“123”城市功能布局出发,把7434平方公里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进行总体布局,要把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和都会区内9个发展平台打造成为今后广州加快发展的主战场。
在佛山,南海公布调整部分镇街行政区划,新狮山成立并将带动“园镇融合”再升级,城市化进程或将提速。佛山市市长刘悦伦说,佛山要借助城镇化东风加强城市升级进程,佛山城镇化要走出一条科学道路,搞组团化发展模式。
以大学小镇、西部中心城区、横琴新区、平沙新城等为主要载体,珠海正推动企业向园区集聚、非农产业向城镇集中,将工业园区的服务功能划入城镇体系,强调产业集聚区规划与城镇规划协调衔接,以期建设产业生态良好、吸纳就业充分、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镇。
率先试水农民工积分入户的中山正在探索新的方向,将全市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纳入同一级管辖,统筹城乡土地开发。中山市市长陈良贤说,城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更重要的是让农民在农村就能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
这些新型城镇化的生动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珠三角优化发展的追求,也代表着珠三角新型城镇化的未来方向。
改革创新珠三角不停步
全国两会前后,南沙、前海、横琴最近频传利好:三地获批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国家发改委最新印发了前海产业准入目录,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将于4月份完工……
有官员指出,前海、南沙、横琴在营商环境建设、体制机制创新、行政审批改革等方面的有力探索,不仅为推动港澳与内地全面合作积累了经验,也将为广东更大范围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对接与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事实上,作为国家级改革开放新地标和广东转型升级三大平台,这里是珠三角开启改革未来的试验田,将为珠三角甚至中国改革提供未来可供借鉴的样本。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全国两会上传递出鲜明的改革指向。
政府部门对微观经济运行的过多干预,市场机制对淘汰落后产能的“倒逼作用”弱化,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这些矛盾和问题不解决,调结构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绊脚石”,经济活力无从谈起,发展步伐也快不起来。
从南沙、前海、横琴出发,珠三角各地正在《珠三角规划纲要》“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坐标下,在改革中寻求跨越发展的动力,用改革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大改革大发展,小改革小发展,不改革难发展,甚至会走进死胡同。因此,必须向改革要红利、要生命力。”陈良贤的话代表着不少人的观点。
广州市政府审议并通过了第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相关决定。万庆良指出,今年广州将实施投资倍增计划,大力推进282个市重点投资项目建设,这需要广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大力精简行政审批,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深圳改革再度走向深入。《深圳市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2013─2015年)》已进入最后修订阶段,该方案包括商事登记、土地制度、社会管理、重大决策机制体制等,预定在本月底提交深圳市委会议讨论。
在佛山,顺德再尝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头啖汤”,杏坛行政服务中心从过去只提供服务的工作平台转变为服务、审批、监督于一体的实权机构。
珠三角九城走转型特色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珠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珠三角9市如何调整结构、优化发展?全国两会期间,从代表们的热议中,我们见证了9市各具特色的转型路径选择。广州,正大力推进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深圳,正加快建设创新环境优、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益好的国际创新中心;珠海,正以构建“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参与全球经济中高端竞争。这些发展模式各有异同,但都表明珠三角是能够适应时代变化、富有活力和竞争力。
珠三角九城走转型特色路
代表建议立法促转型升级
改革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地区靠“三来一补”产业实现了工业化起飞,由于靠近港澳台的独特优势,很多的企业启动资金来源于外商和港澳台资。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珠三角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在增加已经成为明显的趋势,伴随这种经济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代工经济占主导的珠三角产业利润也在不断下降,生存下来的企业都在紧迫压力逐渐走上了转型之路。
对于转型升级,全国人大代表、佛山昭信企业集团董事长梁凤仪有着惊心动魄的故事。2008年,昭信集团陷入金融危机困局,依靠“三来一补”订单吃饭的鞋业急转直下,一双鞋赚不到一元钱。同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实施《珠三角发展纲要》,赋予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更大的自主权,支持率先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梁凤仪敏锐捕捉转型契机,当年退出鞋厂、玩具厂、灯饰,集团整体转向LED产业链。及时转型升级,昭信集团在危机中快速发展,去年营收5亿元。今年,梁凤仪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议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监督能够促进转型升级,“转型升级应该是共识,地方政府都要把精力放在产业转型结构调整上。”
在珠三角西翼的中山,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在原有传统产业基础上,产业对接已形成了较高层次的一体化。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长陈良贤介绍,中山已形成了以2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15个省级专业镇为主体的优势传统产业集群,在市场的有力推动下,许多产业集群已经突破了行政区域限制,不但在中山范围内实现从“一镇一品”向“多镇一品”转变,而且向周边市延伸。“我们现在实施传统产业改造计划,以设计、品牌、信息化、现代业态为手段,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陈良贤说,中山还将继续以着眼于未来的眼光推动传统产业集群提升。
城镇化关键在人
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城镇化战略,这被视为新一届中央政府的重要战略。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珠三角实践中,新型城镇化的道路逐渐浮现。
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长陈奕威认为,城镇化的关键是“人的城镇化”,要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的城镇化,解决区域发展协调化。去年,惠州作为全省唯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市,实行外来务工人员电子教育券等新举措,努力推进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均等化。建议在试点基础上,推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区域发展协调化。
实现了“人的城镇化”,如何打造能够提供源源内生动力的城市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长陈良贤介绍,最近在探索新型城镇化改革上,中山市正在孙中山先生的故乡规划建设翠亨新区,争取通过高水平新型城镇化实践。陈良贤介绍,建设翠亨新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新型城市化方面先行先试,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将成为推动珠三角经济再次崛起的重要引擎,助推珠三角与香港、澳门一道,打造珠江口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增长极。
创新是转型升级的法宝
珠三角优化发展的能量在哪里?“转型”中的珠三角能否真正实现“升级”?对于这些问题,代表们密切关注,普遍将答案聚焦在“创新”二字。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广州分院(省科学院)院长黄宁生介绍,从前年开始,省科学院就和省科技厅一起调研和规划珠三角创新与转化集群建设。大致设想是,凭借已有的“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的良好基础,以建设珠三角创新与转化集群为主要途径,吸引和聚集中科院科技资源,通过创新集群中重点建设任务的实施,推动院省合作向纵深发展。
黄宁生介绍,珠三角创新与转化集群建设首期规划包括两大领域、八项任务。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领域方面,有基于经济型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工业生产线技术示范,面向陶瓷、铝材、家电三大行业的新材料产业示范推广,低碳技术的集成、应用与示范以及家畜养殖营养干预与生态高值技术集成创新与转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领域方面,计划落地中国自主云架构体系与区域示范应用、新型电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轮毂电机产业培育、3D打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和深蓝产业技术创新基地。
对于创新带来的驱动力,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长袁宝成深有感触。“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们迫切感觉到东莞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如果继续按传统的发展方式,无论是能源还是资源都支撑不了。”袁宝成表示,将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目前东莞的专利申请在广东已经排名第三了,在全国的专利申请量也越来越多。
如何打造好的创新环境,引导助推企业的转型升级?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袁利群表示,当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已凸显出来。袁利群还说,过去这两年,国家在节能补贴政策方面,应该说是拉动了消费,有力地推动了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同时,她还建议要加大力度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要与世界先进的企业和高校建立技术创新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