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馅儿,五仁馅儿,泥枣馅儿,绿茶味,草莓味,菠萝味……都不如‘月光饼’好吃!这才是真正的月饼!”在河源市老城区太平街一个卖“月光饼”的摊档前,笔者遇到年近六旬的刘伯在挑“月光饼”,他拿起一个如月亮大小的“月光饼”若有所思地说。
刘伯离开河源家乡近20年,但无论身在何处,每年中秋他都会去寻找“月光饼”。他说,“月光饼”从小吃到大,习惯了,没有吃月光饼就感觉不到过中秋,“‘月光饼’是我们这一代人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刘伯说到此处深深的陷入童年回忆中。
“月光饼”不仅是50、60、70年代人的回忆,也是客家山区80年代人的美好回忆。在珠三角工作的80后小丽最难忘的就是中秋爸爸买的月光饼。小丽回忆,中秋节前一个星期爸爸会去集市上买上五六个圆如皓月的月光饼,当晚全家人围坐在月亮下一边吃一边话家常。“如今爸爸还会买几个‘月光饼’给我们尝尝,他说,这是我们传统的东西,外面吃不到。”
中秋吃月饼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但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一个小小的月饼由于地域的不同,在口味上抑或外形上都千奇百怪。
河源是纯客家地区,从古至今一直保留着中秋吃“月光饼”的传统习俗。如今虽各大小超市摆满各式月饼,京式、广式、潮式、港式……五花八门,林林种种。但河源客家乡亲依然最爱“月光饼”。
月光饼材料极其简单,采用白糖、米粉、芝麻、花生和瓜条烘制而成,外表似足炒米饼,且常常在直径8公分左右如皓月般的月光饼上印上各种吉祥图案。因该饼为圆形,故又取团圆之意,象征着圆满、平安的节日祝福。
黄亚珍是河源市源城区人,祖上几代都做“月光饼”,由于做的好吃又卫生,是远近有名的“月光饼”大姐。她告诉笔者,“月光饼”是客家河源的传统美食之一,在以前,很穷的人家才吃月光饼,因此在台湾又被称为穷人月饼,然而正是这种“穷人月饼”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吃月光饼成了河源客家人的传统习俗。
她说,“月光饼”保质期不长,一般在中秋节前一两个星期才会上市,过了中秋也就没了,平时很难吃到。现在是“月光饼”的“旺季”,乡下的集市上已经摆满了月光饼了。黄亚珍还说,由于“月光饼”不油腻,入口慢慢溶化,味道似云片糕,吃多了也会不拉肚子,深受外出乡贤喜爱。“这不,有好几个老板和在珠三角工作的,及从香港回来探亲的老乡让我定做给他们,这几天有的忙了。”黄亚珍乐呵呵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