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有一个最庞大的支系--客家刘氏。这个支系虽然不见载于任何中国正史,但却人丁兴旺,人口占当今刘姓的十之三四;而且其成员移居海外的特别多,是刘姓家族中最具有开拓精神的家族。
据我刘氏族谱记载:客家刘氏源自帝尧。帝尧原姓伊耆,受封于陶(即今山东省荷泽市定陶县),复封于唐(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为唐侯,故又为陶唐氏。帝尧第九子源明公受封于刘邑(今河北省唐县),裔孙遂以邑为氏,故为刘氏,是刘氏第一世大始祖。
再传18世至夏朝累公,据《左传》记载,他出生很奇特,一生下来两手掌中即有特殊的掌纹,形似“劉累”二字,故取名刘累。累能扰龙,事夏王孔甲,后御龙有功,封为“御龙氏”。商高宗武丁时,徙封豕韦(今河南省滑县西南韦乡),故又为“豕韦氏”。
刘氏远祖居山西,移山东,历夏、商、周三朝数十代,从春秋战国起,刘氏已传衍五十九代。传至六十七世璋秀公,由秦(今陕西、甘肃一带)移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南门外。至七十二世恩盛公,由江宁移居彭城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徐州沛县),其后子孙分居彭城一带。秦末,刘邦(刘氏第75世祖,公元前247年生于沛县丰乡中阳里),在秦二世时举义,诛秦灭项,于公元前206年被封为汉王。历时五年而创立汉家天下,为汉高祖,建都于长安,其子孙世袭帝位。邦公生八子,第五子刘恒,为汉文帝;文帝生四子,长子刘启,为汉景帝;景帝生十四子,在汉景帝三年(公元154年),封其第八子刘胜公为中山靖王,治庐直隶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出彭城郡(今徐州市),后世即以“彭城”为堂号。胜公生子二十一,第五子刘贞于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六月封为陆城亭候于河北涿郡,遂创业与此。在两汉(西汉、东汉),刘氏传衍十八代,共传24帝426年,并“大封同姓,以镇天下”。仅西汉,刘氏皇子封为王者30余人,而王子封为诸侯者达400余人,故刘氏家族迅速蕃衍播迁于长江南北,成为显赫的名门望族。由汉高祖创建的汉朝,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是极其光辉的一页,当时,大汉的声威远播,一直到二千年后的今天,每一位中国人仍然以“汉人”自居自豪。(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族人可谓占尽风光。历史上刘姓称帝者共有66人,先后建有西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南朝宋、后汉、南汉、北汉、大齐等王朝或政权,共历时650多年。)
至东汉末越三国时代,刘氏第九十四世祖备公(玄德),于公元221年建立蜀汉为昭烈帝。由河北涿郡迁四川成都。备公生三子:禅、永、理。当时备公次子刘永公首封鲁王,后改封甘陵王。遂于曹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东迁洛阳(今河南洛阳),繁衍生息,子孙昌盛。其间一零九世祖虬公曾住南阳(今河南)、江陵(今湖北辖);一一九世祖贿公,在唐懿宗时官任朝散大夫,由洛阳迁江南,又迁婺州之金华(今浙江)。迨至晋朝“永嘉之乱”,永公裔孙随晋室渡江向江南一带迁徙。
唐末僖宗乾符年间,刘氏第120世祖祥公(永公二十六世孙)为避黄巢之乱,与兄祺、弟禋,南下避乱,兄弟三人失散。祺公避居大梁河东,官知建州,其裔创潮安东津、普宁桂花篮派系,分居潮、普、揭等地(谱称西派)。禋公迁居安城。祥公偕子及孙避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洞(即现在的三明市宁化县),为刘氏入闽始祖(有称唐中代始祖)谱称东派;生四子:天锡、天瑞、天明、天诚。天锡公于唐懿宗时登进士第,官至观察使,罢官后随父避居宁化石壁,第122世祖沐公,钦点状元,博学多才,在后晋天福2年(公元937年)主持撰修客家刘氏的第一部族谱。祥公四世孙龙图公,登后周翰林学士;五世孙任公,北宋开宝年间(公元968-976年)任河南转运使;七世孙参常公,任官河南怀庆府尹,创建客家刘氏的第一座家庙--汀州刘氏家庙,以祭祀始祖刘祥和远祖三国鲁王刘永;九世孙月清公,任江南制置使;十二孙世春田公,南宋高宗时,官虔州判官,敕赐紫金光禄大夫;十三世孙贵盛公,官授浙江金华府;十四世孙龙公,官授湖广承宣使,升河南宣抚使,任后返籍居宁化石壁。龙公生九子:名开一至开九。
第134世开七(龙公第七子),字必高,号三郎,宋元之际人,原籍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官任潮州总镇,时率兵往兴宁岗背平乱,卒于营,墓葬在嘉应州兴宁县北厢岗背高车头黄蜂嶂下行山象形巽山乾向。因任职于粤,所以从福建宁化迁居广东潮州、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等处立业,故被尊为客家刘氏之近代肇基始祖。在兴宁岗背榕树村建刘氏大宗祠一座,堂号“爱敬堂”,定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九夜祭祠,二十日扫墓,永为定祀。
二世广传公,字清淑,生于元初,27岁登进士,任江西省赣州府瑞金县令。在任期间,勤政爱民,筑城建学,平洞寇,政绩卓著,被加任终奉郎的官衔。墓葬于江西瑞金县金鸡沥三角塘背龙形眼睛穴。祖因父开七公葬于兴宁,遂令部分子孙兴宁北厢龙归洞走马岭下及程乡开基立业。广传公生14子,86孙,360个曾孙,分布江南各地居住。因裔孙居住各地,曾作了律诗一首,以嘱十四子之符节(又称送子出门诗、族诗)以便认祖归宗:
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皆吾境,日及他乡即故乡;
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须顾祖炉香;
苍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
广传公十四子(谱称十四大房)及其裔孙分布情况: (至广传公止,刘氏已相沿一百三十五代)
第一房 巨源,字之,官授江西南康知府、山东济南府中宪太夫。追赠参三郎。妣苏氏、冯氏、林氏、杨氏;生八子:大万、福二郎、俊三郎、宗远、明远、仲六郎、暂九郎(千七郎)、三十三郎。原住兴宁北厢龙归洞(今兴宁黄陂陶古)走马岭下广传公祠。后裔分居兴宁、梅县、五华、丰顺、大埔、平远、蕉岭、潮安、龙川、河源、紫金、惠阳、惠东、博罗、龙门、和平、乐昌、湖南、四川、江西兴国、寻邬等处。
第二房 巨湶,讳生(1359~1440,享寿89岁),字睿夫,官授湖南宝庆府尹。妣张氏、李氏、谢氏;生八子次: 元浩、法缘、乾正、千四郎、万五郎、满江、法宣、念九郎。原住梅县水南坝蛇坑。后裔分居梅县、兴宁、平远、大埔、龙川、五华、惠来、湖北、江华、万安、广西梧州,江西寻邬、吉潭、四川等处。
第三房 巨汌,讳巨汌公(1360~?),字华,明朝洪武年官授成都府内江县令。妣马氏,生二子:致中、致和。居广东兴宁合水双溪岭上。后裔分居梅县、连平、顺天、大埔、韶关、翁源、英德、丰顺、拮阳、海阳、江西赣州、陵潭、南康,浙江、湖南、广西柳州、柳江、庆远、福建永定、南平松溪、四川、香港、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海外等处。
第四房 巨渊,讳叶,字英,渔琴。妣朱氏、练氏、叶氏、陈氏、李氏。官授浙江宁波府副总府。于元朝至正廿二年壬寅岁(公元1362年)十二月十九日戌时建生,享寿90岁。原住海洋丰政都(今丰顺叶华)。生八子:滤(致聪)、澐(致明)、清(致通)、瀣(致高)、澄(致松)、洤(致祥)、沧(致沧)、深(致深)。后裔分居梅县、兴宁、丰顺、潮安、惠来、饶平、揭阳、平和,福建漳州、厦门、 诏安、云宵,江西徐州碣石,山东青州、台湾等处。
第五房 巨海,讳良,字子华。妣李氏、胡氏、罗氏、简氏、高氏、巫氏、方氏;官授云南都转运使、刺史。祖于元朝至正廿四年甲辰岁(公元1364)九月十一日子时建生,享寿68岁。居南雄府始兴县沙水村珠玑巷,生九子:贵初、贵宁、贵宗、贵祖、贵科、贵魁、贵林、贵诚、贵祥。后裔分居顺德、新会、江门、曲江、仁化、乐昌、清远、连山、番禺、南海、中山、增城、河源、肇庆、阳江、高要、梅州、江西省兴国,广西桂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第六房 巨浪,讳善,字叔平。妣曾氏、张氏、陈氏;登进士第,官授云南云阳县令。生于元朝至正廿五年乙巳岁(公元1365年)五月廿四日寅时。原住福建上杭,生九子:高千郎、成宗郎、铁三郎、六十六郎、仕七郎、仕八郎、仕九郎、孟宽、孟仁。后裔分居兴宁、大埔、梅县、五华、蕉岭、龙川、潮阳、丰顺、揭西、曲江、连州、乐昌、东莞、河源、惠州、汕尾、上杭、广西桂平、象州、博白、北流、四川保宁,香港、台湾等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加拿大、美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
第七房 巨波,讳涛,号才,字牧村。妣曾氏、谢氏、梁氏、万氏。官授浙江衢州府判官、左堂,四川学政。生于元朝至正廿七年丁未岁(公元1367年)四月初十日午时,享寿84岁,居广东惠州归善县(惠阳)学堂背,共生五子:登科、登榜、登国、登堂、登祥。后裔分居河源大埔围、梅县、大埔、平远、蕉岭、翁源、惠东、深圳、兴宁县、江西瑞金、龙泉、会昌、赣州,福建漳州、汀州、武宁、永安、四川等地。
第八房 巨涟,讳优,字子威,官任山东泰安、安徽安庆府尹,生于元至正廿八年戊申岁(公元1368年)二月十三日亥时,享寿95岁。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于兴宁县水口盐米沙筑室开基。妣张、白、李孺人。生八子:君玹、君琳、帅腿、议十郎、十三郎、七十三郎、八十四郎、九十九郎。后裔分居兴宁、丰顺、梅县、平远、蕉岭、五华、拮东、拮西、潮州、潮阳、汕头、饶平、惠来、海丰、陆丰、龙川、河源、紫金、惠阳、惠东、博罗、增城、连平、翁源、韶关、曲江、广州、河南、从化、电白以及广西贺县、湖南岳阳、湖北、江西、四川、陕西、北京、江苏彭城、香港、台湾等地。侨居外地者多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等国家和地区。
第九房 巨江,讳吉,字元贞,号炎生。妣许氏、巫氏、杨氏、赖氏、骆氏。官授广西大平府知府、浙江宁波府尹,后封为三海关大将军。生公于明朝洪武二年己酉岁(公元1369年)正月初四日午时,享寿98岁,居江西南安府大余县城内。共生七子:城清、城河、城海、城沆、城汉、城涌、城池。后裔分居江西兴国、丰城、安福、泰和、寻邬、吉水、万载、龙南、定南,广东梅县、南雄、和平、龙川、翁源、兴宁、惠州、长宁、廉州、深圳布吉板田村,福建永安,山东等地。
第十房 巨淮,讳庆,字吾桂。妣余氏、石氏、吴氏、赵氏。官授湖北宝庆府知府、浙江宁波府尹,后调任河南府。生于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岁(公元1371年)二月十四日未时,享寿70岁,居江西南昌府新建县仙嶂村。生五子:万渊、万习、万忠、万宗、万江。后裔分居广东梅县、曲江、翁源、乳源、高州、廉州、连州、雷州、徐闻、文昌、新义、广宁、海康、电白,广西钦州、万州、兖州、槟榔,湖南浏阳、桂阳、长沙,江西会昌、石城、兴国、四川等地。
第十一房 巨河,讳贞,字子笏。妣梁氏、颜氏、邓氏、罗氏。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学士,官授湖南宝庆府、山西提学使,后调任河南归德府尹、山西代州府道,原住江西庐陵(今吉安)。生于明朝洪武五年壬子岁(公元1372年)三月初三日卯时,享寿93岁。生六子: 时泰、时济、时通、时贵、时吉、时祥。(又传巨河公生子十人,时齐、时显)后裔分居江西吉安、寻邬、卢陵、建昌、瑞金、兴国、安福、吉水、龙南、定南、赣州、宜春、贵溪、广信、南昌,广东梅县,兴宁、平远、蕉岭、连平、紫金、惠州、湖南、香港等处。
第十二房 巨汉,讳禄,字祥、天阁。妣黄氏、钟氏、彭氏、古氏。官授司马,赠中宪大夫。生于明朝洪武七年甲寅岁(公元1374年)十月初一日寅时,享寿84岁。居安南府大余县。生四子:念一郎(凤山)、念二郎(凤林)、念三郎(凤祥)、念四郎(凤梅)。分居福建汀州、宁化县城、上杭、永定、永丰、漳州、福州、泉州、厦门、长汀,广东肇庆、五华、大埔、揭阳、潮阳、翁源、兴宁、梅县、江西、湖北武昌等处。
第十三房 巨浩 ,讳瑞,字安赴。妣梁氏、罗氏、张氏、胡氏、邝氏。官授贵州省提督刑按察使。生于明朝洪武十五年壬戌岁(公元1382年)五月十五日寅时,原居贵州省贵阳城内,生六子:清、昌、利、衍、潜、庆。后裔分居梅县、广西桂林、郁林州、平乐,江西吉安,云南昆明等处。
第十四房 巨深,原名光,字惠华。妣董氏、田氏、伍氏、邱氏、钟氏。军功起家,官至提锦衣亲军指挥使司、京师(北京)九门提督,即京都指挥使、京府大都督。生于明朝洪武廿一年戊辰岁(公元1388年)十一月初七日子时,享寿80岁,居福建省崇安县金华围,生二子:汤(集昌)、浪(集文)。后裔分居北京海门、顺天府良乡,江西临江府各县,浙江杭州,湖南,广东翁源,兴宁罗浮等地。
客家刘氏先民由闽入粤肇基潮梅距今已越700年,世代繁衍。分迁梅县开基的有:
长房巨源公,长子大万派下:启裔居雁洋,生子居洋,开基西阳龙坑;文响开基南口赤水;仰峰开基三角镇约亭顶;大四郎开基梅西罗墩;凤岐开基梅城东较场。第三子俊三郎派下:七郎开基白宫湖洋尾;怀德开基丙村九人峰;处士开基丙村长塘唇;大舒开基丙村横径。
二房巨湶公,长子文兴派下:万四郎、万六郎开基松源,分龙牙、大埔三河;万春开基东郊蓝塘下。次子法缘开基畲江太湖洋合子里,分江西兴国、丰顺黄径塘、留隍、岗下围、大面岭、叶华、广西;其派下:法宗开基畲江彰三塘、法宽开基畲江太湖洋澄洞、法容开基畲江太湖洋合子里;君旺开基东厢三坑塔下。第三子乾正徙水南坝,分梅县各地、蕉岭油坑、平远东石下、江西兴国;其派下:长子法海开基梅西田福;汝永开基东厢草塘,分毛里求斯等地;次子淮海派下:嘉旺开基东郊百子岗;第三子得成开基水南三板桥,其派下:华宇开基长沙澄坑,尚义、尚智、尚信开基程江扶贵,汉冲开基丙村银场、银屎;第六子满海派下应福开基东厢大旺口。第四子万四郎派下:其后裔分居洋文、丙村。第五子万五郎派下:月溪开基南口车陂。第六子满江开基梅西龙虎、石坑,分湖广道州、江华、万安/五华、龙川。第八子念九郎开基南口寺角上、分南口隔子里、圩尾、茶塘、官坑、潭头角、菱角塘、猫头石下、锦屏、兴宁径心、官塘、大村里。(耆叟九世孙程南开基水南豆子脉、梅野开基白土透水塘)
三房巨汌公,其后裔七九派下:开基松口、北贤迁城北大径口、又分惠州、连平龙花坝乌坑塘。
四房巨渊公,其后裔怀泉开基水南溪宫坝创三栋屋、分下黄坑、丰顺沙田。
六房巨浪公,次子成宗派下有迁居西阳、大沥口、丙村、丰顺坪上、潮阳深溪、普宁牛浦、曲江、连州等地;六子仕八郎派下:彦举迁居洋文,生念一郎,念一郎生定仁,定仁生四子:大郎、二郎、巨岳、巨嵩;大郎、二郎迁居广西桂平、象州等地;巨岳之裔居洋文,有迁丙村、丰顺等地;巨嵩开基古田塔子岌,传北田开基城东,月堂迁海丰热水开基,还有迁丙村、五华、东莞黄洞、四川及港、台、海外等地开基立业。
七房巨波公,长子登科派下文渊开基程江古塘坪;次子登榜之第七子万五郎开基南口黄坑、分丰顺坪上、潮阳深溪。
八房巨涟公,第六子君禄开基瑶上东门,分江西遂州大亨村;派下法游开基瑶东、法岳开基上黄塘;莘野开基赤竹凹;永盛、永昌开基下黄塘半岭,永重开基南口车陂。
九房巨江公,第三子城海派下千四郎之裔顺宗开基城北扎田。
十房巨淮公,次子万习派下嵩开基梅西石赖;第五子万江派下:泗海开基梅州黄竹径,德善开基石扇象村、德睦开基梅城东门外、分东厢蓝塘、城西长巷内;德缘原住黄竹径。
十一房巨河公,其后裔鸾开基梅南新塘;第六子时祥派下福祥开基南口车陂塘坑口。
十二房巨汉公,第三子念三郎派下旭源开基隆文坑尾村、分大埔沿埔坪。
十三房巨浩公,长子清派下裔孙祖望水南湾下梅塘,又分江西兴国高兴乡;其长子民健开基瑶上松水村、次子民礼开基南口马山肚里。
上列十二大房之裔系, 分布在梅城和梅县辖属的城东、程江、石扇、梅西、石坑、大坪、南口、瑶上、荷泗、径义、畲江、水车、梅南、西阳、白宫、丙村、雁洋、三乡、松口、松南、松东、松源、桃荛、隆文、白渡、扶大;梅江区辖的东郊、西郊、长沙、三角、城北等共32个农村乡镇,160个管理区(居委)。人口逾千人以上的有畲江、南口、松源、瑶上、城北、梅西、丙村、白渡8个乡镇,以畲江为最。畲江刘姓分布在红星、新化、太湖、彰三、彰坑、双龙、松林、成山、公和9个管理区,共有1286户、6133人。又据梅县和梅江区以姓氏为单位的人口调查,姓刘的共有37037人,其中梅县25857人,梅江区(含梅州市区)11180人,居县、区各姓氏人口第5位。
刘姓是全国第四大姓,总人口数超过8000万,现在海内外客家民系的汉族刘姓绝大部分属祥公的后裔,人口达2700多万。迄今为止,若从源明公受封于刘为一世算起,总辈世已越165世以上,客家刘氏的发展至此进入最兴盛的时期。明清以后,客家刘氏14房子孙又纷纷向闽粤以西地区和以南洋为主的海外迁徙。至此,客家刘氏已广泛分布于梅州六县一市一区和广东四十余个县市以及福建、台湾、广西、两湖、四川、贵州、江西、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云南等省,港澳等地区和东南亚、北美、澳大利亚;欧洲和南美,非洲,是世界刘氏最重要、最庞大的宗族。
客家刘氏历代名贤辈出,就开七公派下一子十四孙皆为仕,八十六位曾孙有四十多人为官,官位最高至正一品;此乃为世之罕见,我族之荣耀也。
近现代英贤简录:
刘荫 梅县人后迁平远,明朝景泰五年甲戌科进士、官北京刑部主事。
刘墉 山东诸城人,清朝乾隆十六年进士,历任陕西按察使、湖南巡抚、内阁学士、三迁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
刘国桢 梅县松源人,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武进士,广东电白县守备。
刘永福(1837-1917),又名刘义,字渊亭,广西上思人,黑旗军著名将领,抗法民族英雄。
刘志陆(1890―1941),梅县程江扶贵人。曾任广东潮梅镇守使、粤军第二军军长等职。
刘国用(?-1937)梅县人,民国将领。
刘芷芬 梅县人,同盟会员、参议院议员。
刘少奇(1898~1969)原名绍选,字谓璜,湖南宁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刘伯承,(1892~1986)乳名学生,原名刘明昭,重庆开县(原属四川)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刘亚楼(1910-1965) 又名振东,福建武平湘店人。上将军衔、空军原司令员。
刘宜应(1897—1971年)梅江区城北扎上村人,著名侨领。
刘竹林(1897—1969年)字劲,梅江区东郊乡东街人,著名中医。
刘耀曾(1901—1982年)名谦荣,梅江区城北古洲村人,著名侨领。
刘复之 (1917─) 梅江区三角镇约亭人。曾任公安部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刘焕彬,男,汉族,1942年生,广东兴宁人。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院外籍院士。
刘日知,男,汉族,1958年9月生,广东连平县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文学学士,中国共产党党员,2003年6月任梅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共青团十三届中央委员。
刘家祺 梅江区城北扎田人,爱国华侨,曾任广州市侨务局副局长。
刘锦庆 梅江区三角镇约亭人,香港知名人士,被誉为香港“中总才子”,梅州市荣誉市民。
刘荣芳 梅江区城北岭上人,爱国华侨,梅州市荣誉市民。
刘金秀 女,梅江区城北上村人,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新四军女生大队长,曾任江苏省行政学院党委书记。
刘蔼士 名家驹,。广东大埔人。辛亥革命烈士。
郡望、堂号、家训
刘姓的郡望有:彭城、中山、瑯琊、沛国、弘农、河间、梁郡、顿红、南阳、东平、高平、东莞、平原、广陵、临淮、兰陵、东海、丹阳、宣城、南郡、高堂、高密、竟陵、河南、长沙计25望。彭城为最著。
刘姓堂号其中最普遍的有:彭城堂、正字堂、藜阁堂、敦睦堂、后继堂、怀贤堂、继崇堂。
刘氏堂联(又称祠联)也很多,内容大都为姓氏来源,先祖业绩勋功等,如:
藜阁家声远;彭城世泽长。彭城世泽;铁汉家声。彭城世德;禄阁家声。
禄阁校书,,藜焰照十行之简;玄都种树,桃花赋千植之诗。
广传公家训: 敦孝弟 睦亲族 和乡邻 明礼让 务本业 端士品 隆师道
修坟墓 戒犯讳 戒争讼 戒赌博 戒淫恶 戒犯上 戒轻谱
客家刘氏堂号 宗联
堂号:彭城堂
祠堂对联:彭城世泽;铁汉家声。彭城世德;禄阁家声。彭城世泽;汉室家声。
彭城世泽;骏马家声。校书门第;禄阁家声。御龙衍庆;殿虎流徽。
彭城:地名,西汉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市)。黄龙元年(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章和二年,又改为彭城国。刘姓远祖发祥之地也。
禄阁:指的是刘向,字子政,汉代著名文学家,官至光禄大夫。汉成帝时,校书于天禄阁(汉官中藏书的阁名)。
汉室:指的是刘邦建立汉朝后,子孙世袭帝位,有前汉(西汉)十二帝、后汉(东汉)十二帝之称,是中国封建社会实行君主制时期出最多的王的一个姓氏。
铁汉、殿虎:指的是北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年-1097年),被贬梅州的左谏议大夫宝文阁待制刘元城。刘元城(1048—1125年),名安世,字器之,,北宋魏(治今河北大名东)人。登进士第,不就官,从学于司马光,荐为秘书省正字。宋元祜间(1086—1093年)任左谏议大夫宝文阁待制。他论事刚直,不避权贵,对皇帝当面诤谏。旁人看见害怕,称之为“殿上虎”,被苏东坡称为“真铁汉”。刘氏后世仰慕刘安世之德行,遂于“铁汉”、“殿虎”作为堂号。
御龙:十八世祖累,生而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累能扰龙,事夏王孔甲为御龙氏。
骏马:即广传公生子十四,皆仕,个个文才武略,如若“骏马”腾飞。
宗联:禄阁校书,藜焰照十行之简;玄都种树,桃花赋千植之诗。
上联说刘向。下联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少聪颖,十一岁中进士,后又中博学宏词科,官监察御史,尝与好友柳宗辅助王叔文革新政治,是当时进步的思想家,但怀才不遇,累遭贬谪,诗文成就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