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同乡论坛2009年度工作总结

深圳南山电脑维修
农业 | 财经 | 教育 | 专题 | 招商 | 感动河源 | 河源景点 | 魅力河源 | 美体瑜伽 | 河源摄影 | 精彩户外 | 种植频道 | 养殖频道 | 东江河畔月刊
热烈祝贺河源同乡论坛建坛四周年
东江河畔网客家客家文化

用泥土凝固客家风情—访艺人刘沅声

2014-07-26 10:36:34 作者:下雨天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用泥土凝固客家风情—访艺人刘沅声
泥土也会“讲故事”?看过客家博物馆内展出的客家风情风物泥塑,相信你会认同这个说法。看,携带家眷南迁的客家先人、背着小孩犁田的客家妇女、手拿烟筒给小孩讲古的老人、在母亲的搀扶下学步的娃娃、古老的围龙屋……这一座座妙趣横生,极富感染力、生命力的泥塑,足以勾起人们对已逝生活的回忆,这些生动的肢体语言向人们讲述着客家人的历史、风情、风物。

    是谁,为这些泥士塑魂,让它们讲述客家民俗生活故事?

    他,叫刘沅声,梅县南口赤水人,一位41岁的民间泥塑艺人。
\
 
                      ▲刘沅声在做泥塑

    人在生意场心系美术笔

    采访刘沅声,是在他位于梅城百花洲的百货店里。他正在看店,手却“不安分”地捏起了泥板凳,做泥塑用的石转盘、两支铁签、一支铁皮条放在桌面上。“捏泥巴谁都会,小的时候谁没捏过?但要把泥巴捏好却很难,尤其是捏泥人,要把人物的神态气质、肢体动作等都传神地表现出来,需要有美术功底。”刘沅声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画画,家里没钱买纸笔,就用树枝在地上、用火炭在墙上画,自家的墙壁画满了,就跑到别人家去画,为此没少被村里人骂、被罚洗墙壁,可他依然故我,实在没地方画了,就去田里挖些泥捏成各种各样的物品、人物。小学五年级时,因为家里经济困难,刘沅声辍学去挖煤,两年后到南口中学插班读初二,后来在陈智诚老师的推荐下成为梅县华侨中学首届文艺班美术专业的学生。1989年,刘沅声报考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虽然术科取得了中南五省第三名的成绩,但文化分仍差几分,华南师范大学决定破格录取他,但因突发学潮,刘沅声最终与大学失之交臂。

    此后,他在华侨中学代过课,在梅州市工艺厂画过木板画,做过民墙广告,在广州某学院模型工作室做过模型,最后因生计不得不暂且放下美术,与妻子开起夫妻店做起了生意。刘沅声坦言,虽然人在做生意,但心仍在画画上。1995年,刘沅声到张家口做生意,看到那么壮观的景色,马上被吸引住了,根本没心思收购土豆,随对方称重量,自己却翻出电话簿在上面画起了风景。在他店里经常找不到可以写字的纸,因为全都被刘沅声在看店时“随手”画满了画。“我那个客家风情的初稿就是在收银纸上画出来的。”

    女儿的泥塑引他入了门

    让人惊讶的是,刘沅声的泥塑之门,最初是女儿为他打开的。

    2004年,刘沅声的妻子带女儿到珠海玩,在某地下书城发现有个教小孩现学现做的泥塑师傅,女儿看了非常感兴趣,立马跟着现学现做了些小狗小猫、小杯小碟之类的东西,还带回家给爸爸看。刘沅声看后觉得做得不错,也想试试看,便买了些陶土试着做,还带女儿到陶吧学。“刚开始我不是‘捏’泥塑,是用刻的,找来各种各样的工具,还自己制工具,如把牙刷柄磨尖、把铁皮削尖等等,连圆珠笔等都用上了,但做出来的东西很粗糙,人物很呆板,根本就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效果。”刘沅声为此很困扰。后来,一位懂此行的朋友指点他:真正高水平的泥塑家是不用工具的,越少工具说明功力越深。于是,刘沅声开始试着少用工具,尽可能地靠双手捏,慢慢地,他手里的泥塑捏得越来越像样了。

    别人做泥塑用铁或木当支架,刘沅声却用纸揉成的纸条。“本来刚开始我也是用木或铁做支架,用铁丝做人物手脚等的内架烧制时,铁丝不会跟着泥热胀冷缩,泥塑很容易就裂开。”刘沅声为此很烦恼,后来有人提示他可以用纸试试,因为纸一烧就化成了灰,不会弄裂泥塑,果然,这一方法可行。刘沅声随即联想到,每次做泥塑都要非常小心把泥塑从支架上弄下来,一不小心就可能弄碎了,实在不方便,如果把支架也换成纸质,不就可以连同泥塑一起烧,不用拿下来了吗?于是,他把木条、铁丝全换成纸质的。

    “做泥塑通常会先在脑中构思,再画成草图,然后按草图做成泥塑,快的要一个多钟,慢的要十几天……我并不刻意去追求技法,而是比较自我,以表现内容、情感为主。”所以,细看刘沅声的作品,线条较为粗犷,并不细腻圆润,但却自然有股灵气、生命力在里面,而不像一些陶瓷工艺品那样,虽然光滑细腻,却满是匠气。“我每天都在否定自己,希望能做到更好,一件作品反复做,不满意就当场弄碎了重来,有一次做一辆风车,重做了七次……”

    看作品像看客家故事集

    刘沅声的泥塑作品现有38组近200个人物及物件造型。题材主要有两大块,一块是客家历史题材,主要有反映客家人大迁徙的“壮哉 客家”,反映客家人善良纯朴的“至善 客家”、反映客家人通过聪明才智建成围龙屋的“大智 客家”,以及反映客家妇女勤劳耕作的“勤者 客家”四大系列。另一块是客家风情风物题材,如“砻谷、放米、踏粄、四手茶、圣旨口、对歌、鸡公车、家和万事兴”等等。看他的作品,就像是在看一部部客家风情故事集。
\
 
                          ▲围龙屋

    为什么会以此为题材?刘沅声告诉记者,2005年的时候,他在电视上看到个新闻,说天津有个老农民的泥塑作品受到社会、世界的认同,被开发成品牌“于庆成泥塑”。这一品牌一年间为家乡的旅游创收一百多万元。这让刘沅声深受启发。“我是否也可以把自己的泥塑作品打造成品牌呢?”正当他在思考可以如何做时,“文化梅州”发展战略让他灵光一闪,自己可以从题材上入手,别人搞名贤文化,我可以搞乡土文化,挖掘一些反映乡民生活及客家风情、风物的题材来创作!

    哪来那么多反映客家风情风物的题材?“这要归功于长期的积累。”刘沅声告诉记者,母亲以前是村干部,经常要到南口公社开会,那时刘沅声还小没人带,母亲只好一头担着柴,一头担着他到镇上去,刘沅声可乐了。那里对他来说就是个“大世界”,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多小摊小档。他在人群里穿来穿去,观察各种各样的人。“那些做买卖的神情动作,挑担叫卖的姿态,还有老阿婆背孙子逛街……在我眼里都是非常有趣的东西。”那时他最喜欢去的还是书店,每次都蹲在小人书的柜子前一页页地翻看,五虎将、孙悟空、地下党战士等等的形象在他脑子里牢牢地扎了根,“黑脸张飞、白面赵云、不同将领的打扮、兵器,我都记得一清二楚,回到家就把它们画下来。”24岁那年,他跟同学合伙做民墙广告,经常到各乡镇去,那两年他几乎走遍了梅州的大小乡镇,每到一处,他都到处逛,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见识各种各样的乡间人物,当晚回去就把看到的随手画下。现在他每到一处,必定四处找寻古老的客家物件、房屋,访问老人以前的客家风俗,比如以前的婚嫁习俗、头巾样式等等。
\
 
                        ▲磨豆腐

    “还有一些作品的题材是别人告诉我。”有一次,刘沅声想捏马,华侨中学退休教师黄桐知道后给他讲起了黄巢起义时的一个故事:当时大批客家人南迁,一位妇女背着大龄童,手牵着小龄童徒步赶路,义军骑马经过,质问她为何欺小,她解释说,大龄童是他人托孤之子,小龄童才是她亲生的。义军听后为她的善良感动,教她回家以黄葛草为记,可保无扰。妇女将这个方法广传乡邻,于是全村平安。从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挂黄葛成为客家人世代相传的风俗。听了这个故事后,刘沅声在脑海中构思出了名为“至善 客家”的泥塑:一位妇女背着大龄童,手牵小龄童,仰头向骑着马、手执长矛的义军解释着……“那座名为‘脊梁’泥塑也是根据一位老阿婆的故事而作的。当年老阿婆的丈夫跟小叔一起‘过番’,丈夫经过多年打拼终于凑足了请水客带妻子‘过番’的钱,那天,她正要上船,小叔的媳妇却背着孩子追来,跪着求她让她们母子先过去,‘你丈夫有本事,一定可以想办法把你接过去的,但我丈夫不行,挣不了钱,我们母子可能一辈子也过不去了,你就行行好,让我们先过去吧!’小叔媳妇的话让她非常为难,但善良的她最后还是把机会让了出来。可是,她丈夫却因此误会了她,以为她不想过去,而且他再难凑足‘过番’的费用,最终在那边另娶成家,留下她在家乡苦苦等待。”刘沅声根据这个故事塑了一位弯着背,驮着养子,翘首南望的妇人,眼里满是沧桑和期望……

    希望人们能听泥塑讲故事

    “用泥土来表现传统的客家风情,是我多年来的追求,我希望人们在看这些泥塑时能‘听懂’它们要讲的故事。”刘沅声告诉记者,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价值观的转变,一些纯朴美好的客家乡土风情已经渐渐消失,留给我们的只是无奈和怀想,他想以泥塑的形式来留下它们的足迹,将其捏成一个个熟悉的形象,唤回人们记忆中那些美好的东西。让他的同辈产生共鸣,回想起以前的生活;让下一辈更深刻地理解祖辈们一路走来的足迹,增进对故土的感情;让外乡人通过作品,增加对客家风土人情的了解,增进感情沟通,让他们都能喜欢上梅州的乡土文化。
\
 
                        ▲家和万事兴

    为了试探人们对这类作品的接受和认同程度,刘沅声在母校华侨中学文艺班二十周年庆时,将泥塑拍成照片展出,没想到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他以前的老师还推荐他的围龙屋、土楼、门楼等泥塑作品参加2005年在佛山举行的亚洲艺术节,反响非常好。今年1月,在客家博物馆谢继馆长等领导的支持下,刘沅声的作品在博物馆展出,吸引了众多群众前去观看。“我没想到这么多人喜欢和接受我的作品,摆在大厅的留言本不到两天就被来参观的群众写得满满的。”记者随手拿起一本留言,只见上面写满了观众的心声:“用艺术展示客家文化。”“泥塑世界令人赞叹!”“浓浓的客家情全部展现出来了,看了回味无穷。”“感谢刘沅声大师,作品勾起了我对童年和青年时的美好回忆。”

    更让刘沅声欣喜的是,著名作家程贤章看过作品后题道:“……泥土没有生命,但一经你充满灵气的双手,它就羽化成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勤劳智慧的族群,顶天立地的华夏子孙。血肉与灵魂在你手上交织成人类交响曲……”1月26日,国内外知名的雕塑大师潘鹤参观后非常赞赏,当场为他题字:“祝贺你用泥土凝固客家风情留给千秋万代”。“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让我更坚定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刘沅声表示,今后将继续制作反映客家乡土文化的泥塑作品,希望能举办客家地区巡回展,把作品拿到闽粤赣边区和惠州、河源、台湾等地展出,把客家乡土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梅州客家风情!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意高眼镜 品牌太阳镜 眼镜架 镜片 近视偏光太阳镜淘宝店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