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小微企业:好经不能念歪
有调研称,部分小微企业将其获取的银行贷款“倒卖”给房企;如何在扶持小微企业的同时防止贷款被挪用考验银行监管
李德尚玉 蓝之馨
“在我们的实地考察中,有一些小微企业把从银行获得的贷款用于个人消费和房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部分小微企业利用政策便利获得贷款后,并未将资金投入再生产。
今年4月和6月,央行先后两次实施了定向降准,鼓励金融机构提高配置到“三农”和小微企业等需要支持领域的贷款比例。
定向降准的初衷是支持小微企业扩大生产,助力实体经济。但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部分小微企业制度松散,存在企业高管把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用于其他用途的现象。
某城商行工作人员也坦言,确实有这样的现象,但银行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负责此事。如果发现用途不合规,银行将要求收回或者压缩贷款。
银行放贷两难
“小微企业贷款很难把握。”某银行小微信贷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针对小微企业的定向降准,对实力较弱的小微企业的帮助并不大。银行在执行的时候要考虑企业的还款能力,如果还款能力存疑,那是不可能把贷款放出去的。
“我们也想放贷给小微企业,但银行真的很为难。”该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央行督促贷款给小微企业,但另一方面银行内部又有风险控制,呆账坏账必须得到控制。
华夏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昆明分部风险总监郭达夫告诉记者,目前华夏银行对小微企业申请贷款程序中间环节减去很多手续,正常情况下,从申请到获得贷款只需要15天时间。
郭达夫表示,在一定情况下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额度的确存在使用不尽的情况。
有第三方报告显示,中国小微企业银行信贷可得性仅为46.2%,负债小微企业中有近八成家庭有民间借款。
那么,小微企业有望借助小贷平台贷款吗?
安心财富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公关总监张辉称,小额贷款公司一般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并不多,即使有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也相当低。并且对风险控制把关也较为严格,一般都需要一定抵押。
小微企业贷款去哪了?
“针对小微企业的定向降准真正受益的可能是房地产。”刘志勤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定向降准增加了银行的流动性和现有资产,使得更多资金能够投放到市场,主要受益的为两大主体:一是中小企业,一是房地产。“由于银行头寸用不出去,可能会把钱贷给申请个人贷款的客户,这样至少钱和头寸能够用出去。”
刘志勤向本报记者透露,还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部分小微企业拿到银行贷款后与房地产商协议借贷,小微企业将其转手贷给房地产开发商,获取高额利息。“这像一种传染病,小微企业发现放贷所得利息高于其实业盈利,选择了将贷款再贷给房地产开发商。”这种情况在江浙一带比较普遍,几乎形成了链条。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林峰(化名)告诉记者:“哪个行业的利润高,钱自然就会往哪边流。如果本来做的实业利润很低了,企业就没有动力继续再往里砸钱。而现在房地产利润这么高,肯定有人想方设法把资金弄到那边去。”
除了企业贷款会发生实际用途不合规的情况,个人贷款也会如此。林峰说,他此前有一个客户贷了钱去搞医药设备,但资金最终是投到房地产里面去了。
知情人士称,对于小微企业和个人来说,贷款的利率高低与用途无关,而与企业和个人的资质有关。银行其实也不在乎到底流向哪个领域,银行在乎的只是钱能不能收回来。
贷前控制和贷后管理
广东某农商行的工作人员叶青(化名)透露,他们银行在放贷之前一般都会对企业做好充分的调查,分析贷款的用途及企业是否需要用那么多的贷款。贷款用途是重要的审查环节,需要相应材料佐证。
由于小微企业的风险管控较难,大部分银行都采取针对某行业、某专业市场或某个交易所进行批量授信的方式,在当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如果是个别小微企业则未必容易贷款。
此外,林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他们银行每个季度都会进行贷后检查,检查贷款的用途是否合规。资金流到哪里,要附上转账凭证。比如贷款的用途写明了是进货,就需要向银行提供货物发票。
而叶青所在的广东某农商行则更为严格,他们每个月都会对客户进行走访。如果企业从事的领域与房地产有关联,他们压根不会考虑。
某大型国有银行长沙支行工作人员也透露,企业贷款一般是先审批授信,授信之后并不是钱就打到企业账户里了,而是当企业开始做申请用途时再打钱,有时候甚至是直接将资金打到第三方处。比如,企业贷款用途是购买生产设备,他们银行将直接把钱打到生产设备厂商的账号上。
对于部分小微企业拿到银行贷款后与房地产商协议借贷,小微企业将其贷给房地产商获取高额利息,叶青说,这种情况确实存在。“那完全就是另外一条资金链,有一些公司专从银行贷款,然后钱到了再放高利贷。这种肯定是买通了客户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