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看龙川县城
核心提示: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
一年前,广东启动实施《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发出了振兴粤东西北的动员令。
一年过去了,作为粤北山区县的龙川,正借力于振兴发展的“三大抓手”,为振兴、跨越发展谋破局之道。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一年多的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三大抓手”在龙川已经呈现出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一年来,轰轰烈烈的“交通基础设施大会战”在龙川展开,不仅有力改善了境内的交通环境,而且也带动了当地产业集聚力、城市辐射力的逐步提高。
2013年6月至今,龙川交通公路建设项目数创历年之最,新开工、改造、新建、续建交通公路12条,新增里程210公里,新增规划省道4段255公里,新增高速公路2条145公里。
与此同时,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业经济稳步提升。2013年,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增加值5.07亿元、税收1.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9%、70.6% 、82.5%。在2013年度省政府对全省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考核中,龙川省级产业园在一般性园区中排名第一,被评为省优秀园区。
龙川县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取得初步成效,125个建设项目全面铺开建设,产业建设正扎实推进,县城功能得到提升。
随着交通公路建设的大力推进,由交通网络串联起来的“五大产业板块”与县城、工业园区与县城,正成为承载龙川振兴发展希望的新平台。
龙川秉承市委提出的打造“广东绿谷”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绿富双赢”之路,在强化生态保护的同时,集中发展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岭南健康休闲旅游名城、现代生态园区城市。
一个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并行不悖、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绿色梦,正在逐步走进龙川老百姓的现实生活中。
■工业园区建设篇
龙川:打造环珠三角新兴产业聚集地
龙川发展的短板在工业,潜力和希望也在工业。
龙川抢抓产业园区扩能增效的政策红利,加大征地扩园、项目建设及产业集聚发展工作力度,实施“一二三”战略,打造环珠三角新兴产业聚集地,为龙川振兴、跨越发展奠定了工业基础。
今年上半年,落户龙川县工业园区的企业已达83个,合同投资总额113.31亿元,全县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18.76亿元,同比增长43.7%;工业增加值5.91亿元,同比增长42.7%;创造税收10136.02万元,同比增长18.7%。
作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收获较好业绩。截至今年6月30日,入园企业已有58家,合同投资总额94.75亿元,其中筹建项目16个,在建项目18个,竣工投产项目24个。今年上半年,该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53亿元,同比增长73.1%,工业增加值2.47亿元,比上年增长73.5%,创造税收5939.65万元,比上年增长了47.5%。龙川工业园区,已经成为该县实现振兴、跨越发展的经济主引擎。
行动: 拿出千亩地发展空气能产业
今年以来,龙川借力市“三赛”、“三个50”、“三个100”工程等活动的开展,实施“一二三”战略,扎实推进园区扩能增效工作,与深圳市宝安区合力打造对口帮扶、园区共建的示范标杆。
首先,强基础。加快扩园和平台两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夯实园区基础。龙川县县长韦钦强曾在今年2月19日召开的龙川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支撑未来7年几百亿元的工业产值,单靠现有的园区规模是“杯水车薪”,必须要着眼长远发展,抢抓政策红利,进一步加大征地扩园工作力度。
按照科学测算,龙川在接下来的7年里,年均要扩园1平方公里,到2020年龙川产业园区开发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方能满足不断落户项目的用地需要,方能为龙川的工业发展提供足够用地。
正因为如此,龙川加快园区公司市场化运作,筹措资金,全力推进工业园区的征地扩园工作,力争今年新开发整合用地2平方公里。截至5月底,龙川投入5800万元用于园区基础建设,扩园0.25平方公里,进一步夯实了园区基础,提升了园区接纳能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园区接纳能力不足的问题。
“要拿出1000亩土地,保证签约空气能用地需求,大力发展空气能产业。”今年7月中旬,韦钦强到龙川产业园调研扩园工作时提出,必须加快征地工作,破解发展困局,为园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龙川县还加大平台建设。今年以来,龙川实施“六个一”工程(建设1个商务中心、1个科技孵化器、1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1个物流园、1条产业产品配套街、1个省级信息服务平台),力促“广东省空气能产业基地”、“广东省空气能产业研发中心”、“广东省循环经济示范园”的申报立项有新的成效,进一步提升园区的竞争力。
其次,上项目。龙川全力实施园区“一二三”战略,即树立“产业聚集”一个特色,坚守“环保和节约集约土地”两条底线,打响电子、电器、空气能三大产业品牌。
今年3月18日,龙川举行以“乘势而上,集聚发展”为主题的2014年春季经贸系列活动,该县与9家企业成功签约,有9个项目破土动工,收获首季“四个一批”项目建设“开门红”。截至今年5月底,龙川在谈项目19个,签约项目9个,开工项目9个,投产项目3个。
注重出效益,建设效益园区。今年,龙川加大推进“四个一批”和“三个50”、“三个100”工程建设力度,力争“四个一批”项目投资总额增长20%以上,转化率不低于去年;努力提高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投产率,力争园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税收均增长20%以上。
成效:三大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
7月29日,2013年度广东省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核结果公布,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在21个一般性产业转移工业园中排名第一,被评为优秀等级,受到省通报表扬,可获得1000万元及400亩用地指标的奖励。
抢抓“三大抓手”中的省级园区扩能增效政策红利,今年以来,龙川县围绕市“三赛”考核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和“四个一批”及“三个50”、“三个100”两大工程建设,工业园区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今年上半年,园区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在谈(意向)项目方面,龙川县工业园区上半年意向投资项目有22个,其中超亿元项目有15个,意向投资总额为44.6亿元,占任务的63.71%;今年上半年签约项目有10个,合同投资总额25.1亿元,占任务的62.75%,其中超3亿元项目有4个。
开工项目方面,今年上半年完成新开工项目11个,合同投资额19.78亿元,占任务的94.19%。
投产项目方面,今年上半年竣工项目7个,完成投资约5.49亿元,占任务的78.43%。
总体分析,今年上半年项目转化率继续提升,在谈项目转签约率高达62%,开工、在建项目转投产率为17%;工业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完成工业投资10.49亿元,占年度任务的58%。
作为做大总量的“三个50”工程进展顺利。今年上半年,新签约项目10个,合同投资总额25.1亿元;新开工项目12个,合同投资总额20.28亿元,本年度计划投资7.78亿元,累计到位资金4.779亿元;新投产项目7个,投资总额8.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443亿元。
另外,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园区完成基础投入701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55.63%。同时,大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完成约2000亩的山地征用,平整了500亩的用地,暂时缓解了落户企业用地难的问题,进一步夯实了园区扩建基础,提升了园区接纳能力。
随着园区建设的推进,特别是龙川实施的产业招商、产业选资及产业发展的特有模式,让工业园区的产业链条不断加强和延伸,逐步形成了电子、电器及空气能三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电子产业方面,龙川已经形成了以景旺电子科技为龙头、16家企业参与为链条的发展模式。目前,龙川电子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了一定效益。去年,电子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3805万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94.2%;电子主导产业实现税收5280.9万元,占园区税收的94.63%。接下来,龙川将继续借力于省金属基印制电路板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落户深圳宝安(龙川)产业园,大力发展电子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的电子产业集聚区。
电器产业方面,龙川实现南帆、良美两大电器巨头并驾发展的良好开端。龙川引进的龙川南帆、良美两大家电制造企业,都是高产值、高税收、低污染的好项目。其中,龙川南帆电器生产项目投资3亿元,去年9月份建成投产,预计将实现年税收1000万元。龙川良美电器投资2.1亿元,去年10月投产,有望实现税收上千万元。龙川将依托这两大企业,大力发展电器产业,拟建电器工业园,以商招商,将其上下游配套的20家企业引进工业园,形成电子、电器产业集聚群。
另外,作为电器行业的朝阳产业,空气能新能源产业也在产业园扎根发展。目前,包括广州西奥多冷热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四大中国空气能十大名牌企业在内的21家空气能生产企业抱团落户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16家企业正在动工建设,另外正在洽谈的企业有40多家,年底10家企业有望建成投产。龙川正全力以赴打造省级空气能检测中心、研发中心、空气能产业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园等,真正将空气能产业做优做强,让其成为龙川园区经济新的正能量。
正在崛起的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 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龙川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城扩容提质
双轮驱动建设东江畔明珠城市
抢抓省委省振兴粤东西北地区经济政策红利,龙川加大交通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及县城扩容提质工作,双管齐下,规划建设5大重点交通项目,做强做大县城5大产业板块,实现产城融合、园城互动,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改变之前“小牛拉大车”的城市格局。
截至今年6月,龙川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12年的16.96平方公里扩至21平方公里;县城面积由2012年的38平方公里扩容至50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由2012年的30万人增至32.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45%提升至47%;房屋居住建筑面积由2012年的570.27万平方米增至595.42万平方米。
龙川交通公路建设迎来历年之最。2013年6月至今,新开工、改造、新建、续建交通公路12条,新增里程210公里,新增规划省道4段255公里,新增高速公路2条145公里。
■交通基础建设篇
全力构建“三纵六横”大交通网络
8月4日至6日,省交通运输厅组织专家,对河惠莞高速公路龙川至紫金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审,并一致通过评审。
据介绍,河惠莞高速公路是粤赣两省互通联系的南北主干道,同时也是龙川南北交通“大动脉”,建成后将极大促进沿线各镇的经济发展。自2013年河惠莞高速公路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之后,龙川积极推进项目尽快建设。
“龙川太渴望发展交通了,交通不‘通’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龙川的加快发展。”龙川县委书记段邦贤表示。
龙川全县共有公路2764.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仅33.5公里,国道35.3公里,高等级公路里程严重偏低。且高速公路、国道集中在龙川县的下半县7镇,中上半县17 镇80多万群众出行主要依赖省道227下龙线(今后将升格为236国道),其中最远的细坳镇到县城需要2个多小时车程,交通发展极不平衡。
正如此,在全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后,龙川县根据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编制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省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等文件,结合自身实际,迅速调整路网规划,于去年编制了《龙川县“十二五”公路发展规划分布图》,全力构建“三纵六横”的交通公路网。
按照龙川“十二五”公路发展规划方案,到 “十二五”规划末,龙川全县将新增加干线公路里程约515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145公里、国道160公里和省道210公里。届时,各镇到县城将进入“1小时经济生活圈”。
龙川人的高铁梦有望实现
在日渐清晰的交通发展路线图上,龙川人从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利好政策中看到了他们的高速梦、高铁梦。
未来7年,龙川交通建设思路非常清晰:即推进汕昆高速公路龙川段、河惠莞高速公路龙川段建设,让全县9成以上镇通高速。
作为龙川“三纵”之中最重要的一纵,赣龙紫高速公路龙川段全长120多公里,经上坪两广亭(江西省界)—麻布岗—岩镇—新田—赤光—龙母—丰稔—登云—鹤市—黄布(接东源县叶潭镇),惠及全县,并将破解龙川交通发展不平衡的“瓶颈”问题,将使全县九成以上的镇通高速公路。
为加快高速公路、高铁建设,6月18日、19日,在北京挂职的龙川县县长韦钦强借到湖北出差的机会,率队赴武汉,分别拜会了中铁四局勘察设计院和中国交通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就赣深高铁绕经龙川并设站有关工作及赣龙紫高速公路建设工作进行对接。中铁四局勘察设计院有关负责人对龙川县主动对接及前期所做的工作给予肯定,表示将站在全国高铁交通布局的高度及“高铁要覆盖广东”的工作意见,将赣南、湘南及粤东西北沿线纳入规划,科学规划赣深高铁走向,尽最大可能惠及最多人民群众。中国交通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快赣龙紫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步伐,确保项目明年底前顺利动工建设。
实施交通建设“六个一”、“四个三”战略工程
从去年6月份至今,地处粤东北山区的龙川,正乘粤东西北地区经济振兴东风,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交通建设大会战,实施交通建设“六个一”“四个三”战略工程,全力构建“三纵六横”交通公路网,为龙川构筑出一条跨越发展的“快速通道”。
“六个一”,是指“一西纵、一站场、一高铁、一环城、一家门口就业线路、一小时工作生活圈”。“一西纵”,是指细坳小参村至老隆县城的南北走向的西纵公路;“一站场”是规划新的客运站场,将县城中心地段的客运站搬迁出去;“一高铁”是赣深高铁绕经龙川并设站;“一环城”是规划立项县城第一条环城大道,即龙川城一环;“一家门口就业线路”是创设上中下半县到工业园区上班就业员工的上下班的班车专线,既可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脱贫又可解决园区招工难问题;“一小时工作生活圈”是在全县范围内通过高速公路、国道、县村道立项建设,提档升级,打造“龙川1小时工作生活圈”。
“四个三”,是指“三条县城路、三座桥、三条高速、三条国道”。具体为:“三条县城路”,一是产业园区至县城的产城互动城市一级道路规划立项;二是力争年底前完成河梅高速公路西出口至佗城东江大桥沿线道路的路基工程;三是完成东江一桥至四都路口、东江二桥至河梅高速公路西出口道路立项动工建设。“三座桥梁”,是扎实推进泰华桥、佗城东江大桥、彭坑大桥3座桥建设。“三条高速”,是要继续完善河梅高速公路两旁的绿化和东出口、西出口、登云出口的扩建及美化、净化工程,全力推进汕昆高速公路、赣龙紫高速公路等3条高速路公路建设。“三条国道”,是尽快立项建设205国道北移和236、238国道分段分期升级改造工程3条国道建设。
龙川成立县镇村三级“护路工作队”,全力确保“六个一”和“四个三”战略工程项目“零障碍”施工,为龙川交通公路建设保驾护航。
工人们正在建设龙川县城西出口。龙川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交通大会战建设新高潮。 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县城扩容提质篇
制定县城扩容提质“作战图”
为抢抓省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机遇,龙川县成立了指挥部,制定县城扩容提质“作战图”,扎实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工作。
龙川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制定了《龙川县城扩容提质的第一个5年计划》。以东江为纵轴,县城为中心,从佗城至四都两岸各控制3平方公里—10平方公里,按“南延”、“北拓”、“东进”、“西扩”及“跨江发展”的发展思路,规划至2020年,城区规模扩至5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增至50万人。
目前,龙川的城镇化水平还偏低,龙川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才37.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5%,低于粤东西北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8.3%)1.8个百分点。要达到广东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的目标,今后6年,平均每年的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分别需要提高4.5个百分点和4.8个百分点。
为此,龙川做好城镇化20万人口转移进城的公共成本投入资金筹措。龙川算了两笔账:
转移人口账:目前,县城人口目前近30万。到2020年,县城常住人口要达到50万。这就要求在今后6年内,转移近20万人口落户县城,平均每年3.3万人进城。按照5人中提供1个岗位,龙川6年内要提供4万个岗位。
公共成本账:“按照2013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的中国城镇经成本中提出的,农民工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约为3.1万元来核算,转移20万人进城,未来6年中,龙川需投入公共成本262亿元,每年则为43.66亿元。
有序让农民转移进城,就必须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及相应的公共配套。龙川在县城扩容提质上制定出加大五大板块打造的“作战图”,大力发展园区工业、服务业,增加城市创新能力,以就业集聚人气。
产城融合园城互动提升城市竞争力
没有产业,城市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成为一座空城;没有城市,产业发展就会缺少平台,就会难以为继。龙川在推动县城扩容提质工作上,坚持产城融合、园城互动的发展思路。
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龙川在招商引资上不断招大引强,一大批龙头企业相继落户该县,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持续拉动就业,促进了产城融合、园城互动。
近年来,龙川县投入5亿多元,加快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质增效步伐,不断提升产业转移接纳和聚集能力,通过将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相衔接,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区集中,实现产城对接,达到双轮驱动实现城市扩容提质的目标。
实现产城融合、产城互动,做大城市为支撑。龙川按照“中心城市+组团+小城镇”的城镇体系构架和“五大板块”(以佗城古城为主的古文化产业发展板块;以老隆新城老城为主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心的县城经济产业发展板块;以铁海联营内陆港物流园为主的幸福工业新城物流产业发展板块;以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为主的纯“农”字号的农业产业发展板块及以宝安产业转移园电子电器新能源主导产业为主的工业产业发展板块)功能区,提升城市功能,做大做优中心城区。
在“五大板块”功能区建设过程中,龙川充分发挥城镇化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现代化的双向带动作用,以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规划建设5个重大交通项目,使“五大板块”产业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是在原205国道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一条产城互动道路,将县城板块与园区板块连接起来,为县城扩容提供人口就业支撑;二是规划从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至龙川北编组站建设2座跨江大桥,将农业板块与物流板块连接起来;三是将205国道县城段整体北移3公里—5公里,建设县城二环路,用一条线将“五个板块”串起来形成互通,实现约30平方公里的扩容;四是在新城区规划建设一条穿越铁路幸福新城地下隧道工程,将物流板块与县城经济板块连成一片;五是将老城客运站外移至靠近农业板块的这个位置,将县城板块与农业板块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