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酝酿开建第二条BRT,广州大道列入备选,此消息引发坊间热议。昨日,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4广州市城市建设与管理发展蓝皮书建议,BRT建设等市政基础设施,可引入民间资本进行建设。蓝皮书鼓励民资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助力广州发展。
中小企业靠转包获项目
长期以来,广州城市建设资金捉襟见肘,现行开发建设项目主要是国企、央企主导,社会与民间资本进驻有较大难度。
广州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天河智慧城……蓝皮书对2013年广州市9个重点开发与建设的新城项目的主要开发商进行统计发现,两类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一是越秀集团、广州发展控股、广百股份、无线电集团为广州市国资委下属企业;二是绿地、保利等国内外知名的房地产上市公司。
由于项目涉及投资金额庞大,加上招投标的进驻门槛设施相对高,很多广州或珠三角地区本土的中小型企业只能望而却步,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参与城市建设的唯一路径,是通过大企业或公司的转包方式获取。
民资进入模式因项目而异
蓝皮书建议,广州市政府主导的重点行业领域应尽快向民间资本开放。比如,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府力推的战略性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发展平台等领域,以及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所有行业和领域。
同时,应当重点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如地铁建设、B R T建设等领域,以及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
在具体进入模式上,则要因项目而异。对于非营利性项目,主体是由政府运用财政性投入来建设,欢迎民资进入;而在营利性项目,如信息能源、文化旅游、体育设施、地下空间开发等,则由行业的主管部门负责统筹,鼓励民间资本采用BO O、BO T、PPP模式进入;而对于污水处理厂、城市轨道交通、医疗卫生项目、甚至是保障性住房、旧城改造等有一定固定收益的项目,广州应统筹考虑B T、BO T、PPP、BO O等投资方式,允许投资主体进行选择性投资。
原标题:“BRT类市政建设可引入民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