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格局(资料图)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8月31日文章,原题:中国弱的错觉
《国家利益》6月份发表了政治学家沈大伟的一篇文章,称尽管中国取得众多成就和快速进步,但从大国地位上讲,距与美国势均力敌仍遥远。虽然该文有值得肯定之处,但也包含了些错误。本文侧重谈谈其中一点:中国在外交上不行,是个被动、自私的国家,这些严重削弱其国际影响力。
中国在外交上孤立吗?沈大伟认为中国不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在外交上形单影只。其实,这种看法在该文中就遭到自我反驳:“中国外交真正走向全球……今天,北京与170多个国家有外交关系,是150多个国际组织的成员。中国每年接待的外国政要远多于任何其他国家,其领导人经常出访世界……”这样一个国家,在外交上是孤立和缺少权力的吗?且孤立就代表弱势吗?若是这样,那美国在海军实力堪比英国时决定不参加国联,是缺少权力吗?
中国外交手法笨拙吗?文章称台湾、西藏、新疆、人权、领土争端和北京捍卫这些问题的“笨拙”做法,“对(中国)形象及其目标起到反作用”。
有任何证据支持这种观点吗?如今,没哪个主权国家官方承认新疆或西藏流亡政府,承认台湾的只有20来个国家。与之类似,国际上批评中国人权等问题,并未减损北京的影响力。
中国真的尝试解决国际问题吗?文章列举中国全球影响力受限的另一例子,是北京不愿主动参与解决全球问题,而是热衷纠纷应通过“和平方式”和“双赢谈判”解决这类“空话”。
诚然,犹豫不决有时说明了弱势,但它同样可能是出于反感或外交策略。拒绝使用“高压措施”未必是缺少实力。西方采取对抗或高压手段,最后往往付出人员、经济和声誉方面的巨大代价。对于通过武力威胁推进国家利益,北京很谨慎。一个明证就是台湾,如今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不断加大,到时北京可能不费一枪一弹就能实现目标。这与俄在克里米亚采取的政策截然相反。
中国的世界外交缺少实质性内容?外界指责中国举办外交活动时哗众取宠。
其实为展示自己,大多数国家都会不遗余力地举办此类活动。另一论点是,中国实力不济表现于在外交接触中过度强调贸易,出访随从大多是寻求投资的企业高管。但在这方面,中国与其他大国并无二致。
中国是不负责任的国家?沈大伟称尽管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问题,但没做出与其规模、财富或潜在影响力相应的贡献,这大大减损了其国际影响力。
是否有确凿证据证明中国在回避这些责任?这是否只是西方的偏见?称中国“能够且应该远远做得更多”,其实是夸大了它的实力。称中国是不负责任的国家存在明显的认知偏见。
中国外交上并不孤立。它遵循自己的独特战略。北京把经济主导视为比兵力投射更有利、风险更小。中国行事不像美国,看似的“弱”并非缺少实力的结果,或许可以用孙子的一句话来诠释:怒而挠之,卑而骄之。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格局(资料图)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