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省委书记胡春华到和平调研,了解和平县开展“走亲戚”工作法的有关情况。
和平县“指尖上的群众路线”启动仪式现场。
和平县委书记、县长何伟光到挂钩农户家中“走亲戚”。
核心提示
9月2日,在全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工作会议上,和平县委书记、县长何伟光自豪地亮出了该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绩单:
和平创新并丰富教育实践活动载体,以进一步开展“走亲戚”工作为主抓手,以“指尖上的群众路线”为主推手,致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该县开展的“走亲戚”工作法得到了省委、市委的肯定,“走亲戚”工作法被省委组织部评选为全省十个基层服务型党支部工作法之一,并被省委实践办在全省开展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推广;8月20日,省委书记胡春华到和平县调研时,深入了解了该县开展的“走亲戚”工作法,并给予了充分肯定;8月25日至27日,省委政策研究室和省委农办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和平县开展的“走亲戚”工作法进行了专题调研。另外,该县开展的“指尖上的群众路线”构建起“党群互动、综合资讯、学习教育、民情汇集、社会监督”五大新平台,营造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共筑一张网,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得到了省委、市委实践办和督导组的肯定。
“走亲戚”工作法
以党员“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有大略者必善谋”。近年来,和平县委领导集体着眼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党建促发展,带动和平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被省委组织部评为省示范项目。2013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中央“八项规定”转作风的要求,为第二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热身、铺路、打基础,为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和平县“走亲戚”工作法应运而生。通过县领导进镇、党组织书记进村、党员干部进户,以服务发展、服务党建、服务群众的“三进三服务”活动为抓手开展“走亲戚”工作法,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基层群众的“幸福指数”成为主题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8000多名党员联系10万户农户
“进农村、到田间、下地头,察民情、解民意、化民忧”。2013年7月以来,一场主题实践活动蓬勃开展,让粤北山区县和平始终洋溢着温暖的气息,也让飘扬在和平大地的党旗更加鲜艳夺目、熠熠生辉。
“我们开展这项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想牢固树立党员干部的群众观点,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真正在群众当中树立起我们各级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何伟光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一个好的计划就是一份路线图。活动开展以来,和平乡镇和县直党组织书记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进村入户,与困难群众认亲结对,真访实问察民情、真心实意解民忧、真帮实扶惠民生。
在榜样的凝聚和引领下,全县机关8000多名党员贴近群众转作风、俯下身子贴地气,深入全县近10万户农户家中,走亲访友,串门结对,开展访贫问苦、群众安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等帮扶工作,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征求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意见和建议,实现服务群众全面化、全覆盖。
为确保机关党员每月定期开展“走亲戚”工作,和平县将每月15日、16日定为“党员服务日”。“党员服务日”作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传统节日”,该县原则上不安排全县性工作会议,要求挂村单位党组织要组织机关党员进村入户,听民声、察民情、集民智、化民怨、解民困。
为做到阳光服务和贴心服务,该县建立了“三亮”服务制度:要求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时统一佩戴党徽“亮身份”;在党员服务中心公开栏公开拟解决事项的措施、时间和责任人,向群众“亮承诺”;对已解决事项及时公开,向群众“亮成效”,把工作“晾晒”在阳光下,主动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为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该县建立了“挂销号”制度,要求党员对入户收集的群众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梳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按照登记挂号、备案、销号的程序,县、镇、村三级逐级挂号,村党员服务中心无法解决的挂号事项在镇党员服务中心进行挂号落实,镇党员服务中心无法解决的由县领导负责协调解决,做到落实一件、销号一件、归档一件。
群众“亲戚”交口称赞
贴近群众鱼得水。各级党员干部用真心、真意、真情,获得了基层广大群众“亲戚”的交口称赞。热水镇北联村230多名农民群众集体递交入党申请书;公白镇美塘村83岁老农李宗汉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还当起了志愿者;热水镇民间艺术协会的一群老人自发组织起来,自编自导了一台文艺节目,在和平广大乡村搞起了巡回演出,宣传主题实践活动;公白镇积极回应群众合理诉求,使搁置多年的颐和温泉项目顺利复工;东水镇群众反映镇内东江河段非法采砂现象严重,结果11个非法采砂点被依法捣毁;热水镇耽误多年的饮水民生工程在活动中得到圆满解决;大坝镇新型建材基地在群众的理解支持下,得到了快速推进,众多大型项目纷纷落户……
通过开展“走亲戚“工作,让党员干部到农村去走一走、坐一坐,在与群众话家常、打交道中浓厚了彼此之间的情感,进一步密切了党群“鱼水”关系,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激发了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热情,变“被动”派遣为“主动”上门,“身”入基层,“心”入基层,服务群众成为了一种自觉行为,服务群众的本领也明显增强。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党员干部累计走访农户63.7万次,筹集资金1573万元,帮扶群众37065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8063条,镇、村两级党员服务中心共挂号群众事项2084件,销号1576件;解决矛盾纠纷1813起,全县信访案件宗数同比下降41.8%,17个镇有6个镇实现“零信访”。
“走亲戚”工作法被评为全省基层服务型党支部工作法之一
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了和平党建工作的蓬勃开展,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毅于2013年12月3日至4日对和平开展“走亲戚”工作法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他充分肯定了该县“走亲戚”工作法取得的显著成效。
今年,和平县“走亲戚”工作法被评为全省十个基层服务型党支部工作法之一,并被省委实践办在全省开展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推广(粤群组办[2014]12号)。《人民日报》、人民网、群众路线网、共产党员网、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新快报》、《南方都市报》、广东电台、《南方》杂志、《广东省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通报》、广东组织工作网、河源电视台、《河源日报》、《河源晚报》等国家、省、市主流媒体对和平县“走亲戚”工作法进行了报道。
有力推动了和平经济社会发展
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和平县以进一步实施“走亲戚”工作法为主抓手,让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中转变了作风、得到了锻炼、受到了教育。通过开展“走亲戚”工作,全县机关党员累计为挂钩村党员上党课7309人次,入户听取群众关于“四风”突出问题、侵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等方面意见建议11462条,为群众办实事983件,真正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了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与此同时,通过开展“走亲戚”工作,全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教育创强、平安建设、扶贫“双到”、城乡清洁等中心工作也得到了有效推动,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城市,百姓得实惠,民生更和谐。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和平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税收入库数、签约项目转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项目建设7项指标增速在全市县区排名第一,有力地拉动了全县GDP增长。
和平县直机关单位党员在“党员服务日”进村入户“走亲戚”。
“指尖上”的群众路线
打造活动效益公倍数
每天上午10时,和平县近1.5万名党员的手机都会不约而同地响起“滴滴滴”声,那是县委实践办发来的手机报。
和平县委实践办利用手机报、微信、微博等新平台,发布微简讯、微党课、微镜头、微故事、微体会、微建议等形式新、接地气的内容,为教育实践活动打造了一张“快速反应”网,该县将其简称为“指尖上的群众路线”。
“指尖上的群众路线”构建起“党群互动、综合资讯、学习教育、民情汇集、社会监督”五大新平台,营造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共筑一张网,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得到了省委、市委实践办和督导组的肯定和认可。
用“微品牌”构筑“民意网”
“亲们,和平县‘指尖上的群众路线’正式启动啦,我们的官方微博正式上线,我们将为您播报最新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信息,欢迎亲们关注、拍砖、灌水!”今年3月27日,随着第一条微博的发布,和平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官方微博正式上线。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成为人际交流互动的重要形式,这些形式新颖、轻松、生动、有趣,不仅简单方便,信息量也很大。基于这样的考虑,和平县借助新媒体,以手机报、微信、微博为载体,创新该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选动作”,打造“指尖上的群众路线”,并把“指尖上的群众路线”作为该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推手,着力构建“党群互动、综合资讯、学习教育、民情汇集和社会监督”五大新平台,让广大党员干部敢于触网,炫出教育实践活动活泼的一面,实现“互动交流最给力、信息传递最及时、学习教育最优化、征求意见最广泛、社会监督最透明”的目标,促教育实践活动在“指尖”上延伸,打造活动效益公倍数。
和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巫志宏说,该县推出“指尖上的群众路线”,目的就是通过“动动手指”真正营造一种“共筑一张网,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以往学习党课、贯彻会议精神,都是通过书本、口头或简报方式,宣传落实未必到位。现在通过手机报、微信、微博,可以对全县重要会议及各级各部门动态进行“全程直播”,党员干部“动动手指”就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会议精神和各部门动态,并对照自身进行“查漏补缺”,真正达到“比学赶帮超”的目的。
“指尖上的群众路线”突出一个“微”字。即通过微信、微博广泛征集“微素材”,编辑微简报、微党课、微镜头、微故事、微体会、微建议等微栏目,通过手机报发布,用“微品牌”构筑党群“民意网”、传递党群“好声音”、凝聚和谐“正能量”、彰显时代“新风采”。
近1.5万名党员“入网”
“即便每家每户跑,收集意见也不可能像网络这样快速。”和平县委实践办相关负责人说,和平县目前收集意见网络是逐级覆盖的:县委实践办开通官方微信、微博,命名“指尖上的群众路线”,各镇各单位和“两新”组织党工委开通官方微信、微博,统一命名“××镇(局)群众路线”,关注县委教育实践办官方微信、微博;村(社区)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分别开通官方微信、微博,统一命名“××村(社区、企业、组织)群众路线”,分别关注镇委教育实践办和县“两新”组织党工委官方微信、微博。
全县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均开通微信、微博,共筑“一张网”,实现组织“筑网”全覆盖。同时,要求党员实名注册微信、微博,关注所在活动单位官方微信、微博,引导全县党员敢于“触网”,主动“入网”,积极参与互动,用通俗易懂的网络语言与群众交流,营造轻松、愉悦的互动氛围,提升微信、微博对群众的吸引力,实现党员、群众覆盖最大化。目前,全县近1.5万名党员“入网”,每天自觉接受学习并踊跃发表意见。
县委实践办在官方微信和微博发布视频、图片、文字等各类学习内容,各活动单位按要求及时进行转发,突破会议、培训等传统载体“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内容”的单一学习教育方式,以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吸引党员随时随地开展个人自学。与传统单向传播的手机报不同,这种能够让每个人“发声”的手机报,被和平县的党员群众称为“用指尖穿越时空”,构建了快捷、灵活的综合资讯平台。
征集意见建议8641条
随着手机报、微信、微博的广泛推广和使用,其新颖、便捷、灵活、生动等特点深深吸引了山区党员和群众,突破了山区党员、群众在沟通交流、信息获取和学习教育等方面的固有思维模式,党员和群众之间沟通交流更到位、信息传递更及时、学习效果更明显、意见征集更广泛、社会监督更透明,党群干群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
“指尖上的群众路线”启动以来,共编发手机报测试版30期,正式版189期。全县478个教育实践活动单位全部开通了官方微信、微博,县四套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开通实名微信、微博,全县党员、干部纷纷开通实名微信、微博,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经和平县委实践办官方微信、微博统计,全县共征集意见建议8641条,通过微信、微博直接答复3765条,梳理归纳意见建议反馈至有关部门边学边改边落实284条。如众多网民反映县城“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县委教育实践办督促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开展县城“脏、乱、差”整治行动,县城面貌明显好转,秩序井然,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拍手叫好。县水利局及时落实县委教育实践办反馈的征求意见情况,联合有关部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浰江热水段河道人为设障行为进行综合整治,有效地打击了河道设障行为,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
和平县委实践办工作人员正在展示各活动单位“指尖上的群众路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