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水务局:适量投放食蚊鱼灭蚊不会影响生态
针对近日媒体关于向水体投放食蚊鱼灭蚊可能会造成生态影响的报道,广州市水务部门今日(15日)回应,本次投放食蚊鱼主要是根据防控登革热疫情的严峻形势和分布范围,选择部分湖泊、水塘等适量投放,利用食蚊鱼摄食水体中的伊蚊幼虫孑孓,迄今为止尚未观察到对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南方网讯 针对近日媒体关于向水体投放食蚊鱼灭蚊可能会造成生态影响的报道,广州市水务部门今日(15日)回应,本次投放食蚊鱼主要是根据防控登革热疫情的严峻形势和分布范围,选择部分湖泊、水塘等适量投放,利用食蚊鱼摄食水体中的伊蚊幼虫孑孓,迄今为止尚未观察到对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根据相关专家说法,食蚊鱼为暖水性小型鱼类,原产北美洲,1924年由菲律宾引进我国,在杭州西湖放养,后来其栖息地不断扩大,目前已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区,在广州及珠三角地区成为“定居者”已数十年。
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这次投放于相关水体中的食蚊鱼来源于广州周边地区,并非从国外引进。也就是说,食蚊鱼对于广州的水体生态系统而言,是本来已经存在的,并非新的入侵物种。实际上,食蚊鱼在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的河沟、湖泊、水塘中大量存在,近几年来有不少龟鳖、热带鱼养殖者收购野外捕捞的食蚊鱼作为饲料鱼。
据了解,食蚊鱼成年个体体长4-6cm,卵胎生,主要食物为水生的昆虫幼虫。当水温适宜时,每条鱼一昼夜可吞食蚊子幼体40~100只,最多能吞食200多只。利用食蚊鱼灭蚊,能把蚊子幼虫消灭在水体里,可有效地控制蚊子的滋生。早在2006年,广州也曾向公园等水体投放过食蚊鱼来灭蚊,当时取得了一定效果,迄今为止尚未观察到对生态所产生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