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省委组织部在广州召开全省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部署会,推动全省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会议强调,该制度主要目的是让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全面接触群众、更好服务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准确把握制度的“四个核心要求”,即坚持最直接地联系,坚持全覆盖地联系,坚持常态化联系,坚持制度化联系,促进这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对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的组织领导。市、县(市、区)党委要履行统筹部署的责任,乡镇(街道)党(工)委要履行主体责任,各级组织部门履行牵头抓总责任,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和宣传引导。
各地级以上市委组织部分管副部长、农村组织科(处)长参加了会议。
近日,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就《意见》印发和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省委推进大抓基层的重大部署
问:省委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义在哪里?
答:其一,这是省委推进大抓基层的重大部署。大抓基层,是中央和省委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要强化强基固本思想,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扎实打基础,反复抓落实,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省委对基层组织建设高度重视,今年5月24日,胡春华书记在指导佛山市南海区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之后,又多次对建立驻点联系制度作出明确的指示和要求,并亲自指导南海区开展驻点联系工作试点。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讲话中,胡春华书记向全省作出动员,要求推行这项制度。
其二,这是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基础制度。中央高度重视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要多沉下身子、走近群众。”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要求。今年,中央出台文件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我省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既是省委贯彻中央重要部署精神的具体举措,又是把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落实到乡镇(街道)的基础制度。
其三,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制度成果。胡春华书记明确指出:“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没有解决好,主要是镇(街)与村(居)的联系没有完全打通”;“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点,也是下一步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胡春华书记的指示精神,各地积极探索了很多好办法、好经验。省委决定全面推行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制度成果。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做到常态化、制度化。
防止把驻点联系变成接访活动
问: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应把握什么样的原则?
答:《意见》提出,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第一,坚持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做到面对面联系。这里讲直接联系,就是要直接到村(社区),直接面对群众,身挨身坐,心贴心聊,直接了解情况。第二,坚持联系群众全覆盖,与每个村(社区)及每户群众(包括外出务工人员和外来人员)、驻村(社区)各类单位都要联系。一是所有来反映情况的群众要全部接待,不能有选择性地接待。二是驻村(社区)的居民、个体工商户和驻村(社区)单位要全部联系,每年至少走访1次。三是对外出务工经商的群众要全联系,想方设法去联系他们。四是外来人员要全部联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去联系他们。第三,坚持联系群众常态化,固定联系人员、时间、地点。现在很多联系群众的方式起不到作用,就是因为没有坚持,往往刮一阵风、搞一下就算了。镇街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关键要固定联系的人员、时间、地点,规范联系的任务,形成常态化的机制。这是乡镇(街道)领导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的最核心、最重要的任务,目的是要与群众建立一种新型的亲戚关系。第四,坚持联系群众制度化,建立运作、登记、评价机制,保证联系工作规范有序。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管用的措施,使这项制度固化下来,坚持下去,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问:驻点联系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意见》提出,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主要有4项任务,即宣传政策、了解情况、联络感情、解决简单的问题。第一,宣传政策,帮助群众领会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精神,指导、引导村(社区)和群众开展工作。第二,了解情况。主要是全面掌握所驻村(社区)的基本情况和生产生活信息。第三,联络感情。主要是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沟通思想,增进理解,形成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第四,解决简单的问题。主要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报请有关部门按程序办理。解决问题不是乡镇(街道)领导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的重点,要防止把驻点联系工作变成仅仅是为了解决群众提出的具体诉求的接访活动,影响联系工作实效。
不能有选择性地接待群众
问:驻点联系一般采取什么方式?
答:《意见》提出,紧密联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亲切务实的方式联系群众。要大力营造亲切和谐的工作氛围。《意见》提出4种基本方式。第一,全覆盖接待群众。即村(社区)中所有想来反映情况、想见乡镇(街道)领导的群众,都要让他们来、都要全部接待,不能拦截、不能有选择性地接待。第二,全覆盖走访群众。即团队成员要分片走访群众,确保每户村(居)民、个体工商户和每个驻村(社区)单位,每年至少走访1遍。走访要和群众身挨身坐、心贴心聊,面对面直接了解情况。第三,慰问群众。即发生重大灾害或群众遇到重大困难等情况时上门慰问。第四,征询意见。即出台重要政策和部署重要工作前,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广泛征询群众意见。
问:如何保障驻点联系规范化?
答:一是固定驻点联系的时间和地点。固定联系时间,就是以县(市、区)为单位,每周统一固定1天时间作为驻点日,驻点日原则上不安排重大会议。位置偏远的联系点可以每两周安排1次驻点联系工作。固定联系地点,一般安排在村(社区)行政办公楼开展工作。县(市、区)和乡镇(街道)要采取有力措施帮助村(社区)解决和完善办公场所,为驻点联系工作提供场所保障。
二是规定流程。《意见》提出,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制定工作流程和要求。主要包括公告、日志、问题处理3个关键环节。对每次驻点联系的时间、地点、接触的群众、群众的情况、反映的问题要记入日志;对直接联系过的每一户村(居)民、工商户或每一家驻村(社区)单位,分别记录他们的详细情况,并随时更新动态信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汇总,记入台账,及时按程序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过村(社区)公开栏等途径向群众反馈。
佛山市南海区率先探索
直联制实施3个半月 解决问题逾6000条
佛山市南海区在全省率先开展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截至10月14日,176名镇街领导干部开展驻班15期,接待群众10947人次,收到问题6479条,现场解决问题1241条,协调村居自行解决2116条,协调镇街解决2918条,提交区级协调解决185条。
从7月1日开始,南海区启动镇街领导村居驻班制,领导干部每周二下午到250个村居驻点上班,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诉求。从8月初开始,该区还陆续在异地务工人员聚集地设立了23个专门服务异地务工人员的驻班点。
南海区的镇街领导村居驻班制工作可以简单表述为“三固定一创新”:固定时间在每周二下午开展驻班,要求镇街领导不得请假或缺席;固定联系地点,规定每名镇街领导联系1-2个村居,开展驻班可以在党代表工作室、社区服务中心、村居民家中或村居民集中的地方,但必须在村居范围内;固定团队成员,按照“责任人+团队”方式,由镇街领导作为责任人,牵头组建10人以内的工作团队,配备专职联络员和驻村律师,团队长期稳定,成员如外调工作,由职位继任者自然替代;创新联系形式,镇街领导可结合实际,灵活采取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谈心谈话等多种形式“面对面”联系群众,但驻班的形式与信息,必须在正式驻班的3个工作日前公布。
南海区要求,镇街领导班子成员要亲自制定村居驻班制年度工作计划。规定镇街(含社会管理处)主要领导必须带头挂钩软弱涣散党组织村居。镇街还须建立定期考评、跟踪回访的督查评估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驻班制工作台账,真实反映领导干部及其团队的履职成效。
8月15日,在镇街领导村居驻班制基础上,南海按照“1+2”模式,向上下延伸,创新性地完善了区领导驻点直联和村居干部常驻直联工作制度,三者相互配合实施,搭建起了“区驻点+镇驻班+村常驻”三级直联工作体系。9月2日,南海区委联系社群工作部、南海区各镇街联系社群工作办公室、村居联系社群工作室挂牌成立,这标志着该区“区-镇-村”三级党联工作机构初步成型。
南海区还建立了直联意见处置平台及社情民意数据库,在电子监察系统全覆盖的基础上,在各村居设置指纹报到和视频监管两个系统,形成了对驻班工作的实时检查和实时跟进。
从驻班制到直联制,南海区在制度体系上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区镇村三级干部联系群众的方向和做法,深入巩固党组织在基层的核心领导地位,以此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的重构,走向基层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