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同乡论坛2009年度工作总结

深圳南山电脑维修
农业 | 财经 | 教育 | 专题 | 招商 | 感动河源 | 河源景点 | 魅力河源 | 美体瑜伽 | 河源摄影 | 精彩户外 | 种植频道 | 养殖频道 | 东江河畔月刊
热烈祝贺河源同乡论坛建坛四周年
东江河畔网新闻广东新闻

深圳原创力量以创新为客家山歌注入时代精神

2014-11-03 21:42:27 作者:下雨天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深圳原创力量以创新为客家山歌注入时代精神
11月8日,一场名为《山歌梦,两岸情》的演唱会,将在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唱响,演唱会的表演者是来自深圳的客家山歌歌唱家郑钢坚。
 
 
 

 

\
客家山歌歌唱家郑刚坚
\
\
郑刚坚演绎《客家风情》
\
客家山歌演唱家郑刚坚
\
郑钢坚演绎客家山歌《客家新娘》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现已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深圳客家山歌也有着悠久历史,现有石岩客家山歌、大鹏山歌、盐田山歌、龙岗皆歌、观澜客家山歌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且都有着百年历史。

 

11月8日,一场名为《山歌梦,两岸情》的演唱会,将在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唱响,演唱会的表演者是来自深圳的客家山歌歌唱家郑钢坚。据悉,这是中国大陆歌唱家首次到台湾举办客家山歌演唱会。

客家山歌被称为中国历史的“活化石”,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客家山歌一直以来也面临着后继无人、传唱度低等传承难题,而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以其音乐原创力量,为历史悠久的客家注入新的时代特征,把一首首全新创作和演绎的客家山歌唱了出去。

对台文化交流

客家山歌“受宠”

“随着海峡两岸在各领域交往的频密,近几年来,深圳与台湾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刚刚从台湾回来的深圳市群文协会会长杨素贤告诉记者。早在2006年,深圳就开始和台湾公益机构、文化团体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形式多样的交流包括越剧节、少儿歌舞展演、合唱比赛等。

“去年开始,我们开始在两岸交流活动中增加中华民俗的内容,希望从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入手,加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杨素贤介绍,客家山歌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客家山歌歌唱家郑钢坚从小学习客家山歌表演艺术,来深20多年,她一直把客家山歌音乐的传承、创新和传播作为追求。她告诉记者,1995年,当她首次赴台参加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并参与《两岸山歌同台唱》主题晚会时,台湾的客家文化就让她印象深刻。当时有不少台湾的客家乡亲很希望能有大陆艺术家把大陆的山歌唱到台湾来,也把台湾的山歌带到大陆。

“台湾客家群体约400万人,在台湾发展中,也不乏作出重要贡献的客家人。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客家山歌。”1996年,郑钢坚就收到了来自高雄的邀请。后来,她先后6次赴台交流、表演山歌。

据了解,此次演唱会由世界客家文化发展协会、世界客属总会主办,演出从两年前筹备起就得到了两岸社会各界的支持。

“海峡两岸血浓于水,客家人又在台湾总人口中占了很大比重,客家文化交流和文化寻根,将在全球范围内对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发挥重要作用。”在深圳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胡滨看来,音乐是世界通用的语言,而客家山歌在增进两岸感情方面有着大有可为的空间。

“过去台湾客家子民都是从大陆迁移过来的,客家文化的祖先在大陆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在台湾客家文化出版传播制作人李宝鑫看来,两岸客家人同根同源,山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而且其中的乡音更能唤起人们的乡情。

深圳原创助客家山歌“唱出去”

“目前台湾山歌分为三大调——老山歌、山歌子、平板调。台湾客家山歌迁移渡海来台,有思想情结,因而带点哀怨,而大陆山歌还保留着高亢、豪迈的风格。”李宝鑫认为,郑钢坚带到宝岛来的山歌“比较讲究”,经过创新后,音乐元素丰富,也更容易走上国际舞台。

“之所以深圳客家山歌能够唱到海峡对岸去,能有如此高的接纳度,与其中的创新元素分不开。”就杨素贤的观察,深圳的客家山歌与台湾的客家山歌其实有不少差别,但深圳凭借音乐原创力量,再加上敢于结合传统元素大胆创新,使其有了广泛的受众群体。

此前,深圳交响乐团就曾创作《交响山歌·客家新韵》,以客家山歌为素材,大胆引入原生态唱法,包括独唱、重唱、童声合唱、混声合唱等演唱形式,是首次将客家山歌原生态唱法融合交响乐创作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使得“交响版”客家山歌不仅在深圳音乐厅上演,还走到了中国大剧院的舞台上。

据了解,此次将在台湾举办的演唱会上,曲目《客家新娘》、《客家风情》等都是原创客家山歌。罗湖文化考察团2011年就曾把这两首歌曲带入宝岛,很受当地客家同胞的欢迎。

据悉,《客家新娘》由曾经创作过《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的深圳著名词作者蒋开儒原创,作曲饶荣发,编配梁军,梁军在配乐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同时保留了传统音乐元素。这首曲子的配乐中使用了西洋乐器,改变了原有客家山歌一把笛子、一台扬琴、一把二胡的配奏方法。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歌词,加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配乐,这一作品曾在广东省民间文艺汇演上摘取了金奖,并在央视音乐频道播放。

而《客家风情》则由曾创作《酒干倘卖无》、《龙的传人》等金曲的台湾著名音乐人侯德健参与创作。《客家风情》的音乐电视由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拍摄播出,并由梅州市丰顺县人民政府出品。这首曲子曲风兼具传统风格与流行元素,朗朗上口,成为海内外客家人心目中的“山歌版《龙的传人》”。

“现在大家都喜欢流行音乐、大众化的音乐,原生态的客家山歌不易被年轻人接受。”深圳市非遗办副主任蔡惠尧介绍,深圳对客家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进行原生态客家山歌的保护;另一方面鼓励原创和创新。

其实,深圳在客家山歌上也不乏探索:饶荣发的《山歌唱出好兆头》、姚峰的《客家妹》、房千的《月光光》、王佑贵创作的《深圳湾情歌》,李宜高、邓超荣的《南国小镇沙头角》等作品都有较大影响,不仅客家山歌名家喜欢演唱,有些还被入选央视“青歌赛”,有一些歌曲甚至被搬上了春节晚会,获得多项全国大奖。

“不管在音乐上,还是表演形式、舞台设计上,都可以看到深圳的原创力量。深圳探索了一条中国传统民俗歌曲和戏曲音乐的现代化转型新路。”在胡滨看来,这些优秀作品也体现着深圳时尚感、现代性、先锋性的城市性格,做到了“民族立场、时代精神、国际视野、深圳表达”。

一座年轻城市的“非遗”传承

“《客家风情》的创作过程中得到了梅州市相关企业、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的扶持,也是音乐工程的重点项目。”郑钢坚认为,深圳上上下下对于创新的鼓励,为艺术家的创作创造了良好环境。据了解,目前深圳活跃着一批热爱客家山歌的民间艺术家,如有“南方郭兰英”之称的何穗生、来自梅州的山歌大师余耀南、山歌演唱家李慧嫣、郑钢坚等人以及客家文化艺术团等团队。

蔡惠尧介绍,2005年深圳对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大规模普查,挖掘了很多非遗项目,其中就包括客家山歌。后来一步步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再申报级别,目前对客家山歌形成了省级、市、区级三级保护体系。“我们会对项目的保护单位和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提供资助,鼓励他们收集客家山歌歌词、歌谱,进行与时俱进的山歌创作。”

“‘非遗’来自民间,应该回到民间。”蔡惠尧认为,深圳近些年的一系列非遗保护文化品牌活动对于“非遗”重新焕发生命力作用不小。“深圳客家人比较多的区域有着非常好的客家文化传统,深圳市每年也都有客家山歌大赛、客家文化节、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等品牌性文化活动,让客家山歌通过歌曲、舞剧、纪录片、晚会等形式走近市民生活。”

“山歌演唱需要功底,让山歌后继有人需要从小朋友抓起。”蔡惠尧表示,引导青少年认识“非遗”、增强保护意识已成为深圳人的共识。“我们近几年力促一些学校变成山歌的传承基地,比如龙岗皆歌就被龙岗中学列入课程,石岩山歌也与石岩的小学联系起来,民间的山歌传承人会到学校里教小朋友唱山歌。”

“在客家山歌的传承方面,虽然深圳有政府、民间艺术家、团体、民营企业等支持和参与,形成了文体产业发展的良性格局,但这样的传承仍任重道远。”胡滨说。

“当下客家山歌的传承更多地还是靠文化人、社团的自觉、执著追求,有不少民间传承人和艺术家都是自己掏钱在做事。”杨素贤认为,政府、社会各界还是要给他们更多支持。

“针对深圳市的‘非遗’保护,我们的一些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将‘非遗’保护纳入到更正规、常态的范畴。比如给保护单位、传承人的常态化补贴机制要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

“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在这座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中,各种文化交织碰撞,我们更应该反思,如何赋予传统文化时代感,如何把客家文化和深圳、世界文化结合起来创作,让客家音乐成为城市音乐的一部分,并把具有深圳特色的客家山歌带给世界。”郑钢坚说。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意高眼镜 品牌太阳镜 眼镜架 镜片 近视偏光太阳镜淘宝店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