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暗剑无人机模型(资料图)
本文根据CCTV财经频道《冲上云霄--珠海航展揭秘》节目整理,略有删节。
记者:潘敏
2014中国航展11月16号在珠海落幕,这次航展上最吸引大家眼球的几款飞机包括中国的大型运输机"鲲鹏"、俄罗斯最强的战斗机苏35、美国军用运输机C17、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客机--空客A380。当各国飞机霸气亮相、冲上云霄的刹那,意味着怎样的较量、博弈?这背后,又上演着怎样的故事呢?
故事1:航空迷看航展
作为一名维修飞机的机务工程师,魏萌的家就在北京首都机场边上。每天和飞机打交道,每天看着飞机起降,这是他的生活,更是他从小的爱好。从小就喜欢飞机,感觉生活中已经离不开飞机了,所以在微博上我的名字就是"没有了飞机我可怎么活"。
虽然不是专业记者,更不是专业摄影师,但魏萌拍摄的航展照片极有口碑,在航空发烧友这个圈里,他已经是骨灰级的人物,只要有航展,他都不会错过。
这一次,魏萌要和同是航空发烧友的父亲,一起到珠海看航展。
魏萌的父亲魏苏彬年轻时梦想着参加空军,但愿望没能实现,飞机成了他一辈子的爱好和寄托,耳濡目染的航空报国梦,就这样从老魏传到了小魏。让老魏没想到的是,儿子比自己还要痴迷于飞机。这次航展,我国大型运输机"鲲鹏"第一次在公众面前飞上蓝天,第四代隐形战斗机"鶻鹰"也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父子俩特别兴奋。
资深航空摄影师魏萌:八一队今天表演的,我觉得飞得非常整齐,编队编得非常好,它这个今天是能见度天气不太好吧,它飞的动作就只是那种编队盘旋。阿联酋表演队今天最后一个动作,拉着彩烟五机编队直线飞行,另外两机围它绕飞嘛,我们说这个叫老虎打滚之类的,我第一次看见是这种两架飞机围着它绕飞,拉着彩烟特别漂亮,距离那么长,从那个最远端一直到这个跑道快出去了,才结束这个绕飞动作。A380刚才飞的时候,你看一起飞马上大牛角爬升,就像战斗机做那些动作一样,并且它低速飞行的时候,你会感觉它比战斗机飞得还慢,跟车辆差不多,并且你看那么大身躯,盘旋那个半径又特别小,非常灵活。大本身它是个民航机,它按理说应该是特别稳,飞得特别稳才对,没想到它是特意展示出来,把一个民航机的机动动作都展示出来了,像战斗机一样飞行。
对"鶻鹰"怀着浓厚兴趣而来的,还有全国各地的航空迷。作为资深航空迷,大家共同的关注点之一,是动力系统。
对于这些航空迷来说,每一次航展都是一次航空迷的大聚会。跟往届航展相比,今年飞机、装甲车辆参展的阵容空前强大,参展飞机数量超过130架,国内外参展商将近700家。波音、空客、庞巴迪、巴西航等国际知名航空企业都前来参展。一天下来,魏萌就拍了几千张照片,内存不够用,只好在现场找个稍微清静的角落,把照片及时存进电脑。
资深航空摄影师魏萌:运-20,它这个姿态是角度比较大,因为它飞一个小航线,比如说这是跑道的话,这样飞过来,它就很快地切近跑道,给一个这种飞机在低着头切近的感觉,但是最终还会拉平的,但是我拍的时候因为有背景嘛,有这种山的背景,就会感觉比较漂亮,比较满意这个。
从2004年第一次观看珠海航展,10年时间5届航展,魏萌一次也没落下。最近三年,魏荫开始自费去看国外的知名航展。魏萌参加了多国航展后发现,虽然珠海航展与法国巴黎航展、英国范保罗航展以及俄罗斯航展还有一定的实力差距,但中国航空工业在世界航空领域的地位,却正在改变。
资深航空摄影师魏萌:本身这个航展就是为了宣传,去卖它的飞机,美国就没有航展,为什么?因为美国它不需要通过航展去宣传自己,因为它世界老大的地位,你看反而欧洲有航展,英国、法国都是世界上著名的,英国的范堡罗航展,法国的巴黎航展都是世界闻名的,俄罗斯莫斯科航展都是世界闻名的,什么时候就是中国已经强大到了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地位以后,咱们搞航展估计那些西方的这些国家也都会过来去参展。国家强大了,人家才会器重你,才会瞧得起你,才会把跟你类似的东西拿到你面前来去跟你竞争,否则他总觉得我的东西到你这儿好,我到你这儿你们偷我们东西,随着中国强大这种事情我相信会越来越少,也就是中国生产的飞机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了,肯定他们都会来买。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航空发烧友们热衷的大多是先进的机型和最新的航空技术。然而在军事专家眼里,一系列明星飞机的真机表演,甚至是一款飞机的模型,都背负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航空专家们怎么看航展?他们看到了什么?航空技术发展背后的大国博弈,体现在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里呢?
故事2:航空专家看航展
傅前哨,我国知名的空军专家。在航展上,只要傅前哨在某个展台前露面,总有热心的观众认出他来,并向他请教各种问题。很多观众甚至紧紧跟在傅前哨身后,寻找本届航展的新亮点。
借助航展来展示军力国力,是一种国际惯例。很多时候,一款新产品的亮相,往往意味着某种震慑力。在傅前哨眼里,歼31,就带着这样的力量而来。
航空专家傅前哨:四代战斗机,它的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具备隐身能力,而目前世界上能够研制第四代战斗机的国家并不多,只有三个。美国、俄罗斯和中国,而研制出两款隐身战斗机的国家只有两个,美国和中国。
暗剑无人机模型尾喷口特写。(资料图)
短短十年,珠海航展上的中国实力不断变化着。傅前哨清晰地记得每一届珠海航展的主力型号。如果说1996年第一届航展的时候,我国的军机和当时国外先进战机相比还是望尘莫及的话;那么到了2008年第七届航展,中国歼十飞机惊艳亮相,已经标志着中国空军装备和中国航空人的研发技术能力,达到了与发达国家望其项背的水平。而今天,"鶻鹰"飞上蓝天,则堪称能够比肩世界的最新装备。
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同台竞技,一旦"鹘鹰"走向国际市场,将是中国军贸出口的一项重大突破。
蛟龙600,是全球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它也是傅前哨关注的本届航展的一个亮点。
航空专家傅前哨:它的吃水线,因为它到海里以后,在海里起降的时候,你不同的载重量它那个是不一样,这有点像船的一样。如果在海上起降的时候,它起落架不放下来,有浮筒,有船型机身就能保证它在海面上滑跑起飞。那么如果需要降落在陆地上,那么它就把起落架放下来,就可以在陆地机场降落,它的使用应该是非常灵活的。
一般的军用飞机,你到深海去巡逻,到点你必须得回来,否则没油了,没油你不能落到海里。落到海里那个等于就是迫降了,这一迫降非常危险。那么水上飞机没关系,我即使没油了,我找一个港湾或者是岛礁附近我降落,那么再找个加油点给它加油,它又可以继续起飞。
当今世界,只有中国、俄罗斯、日本三个国家在大力投入研发水上飞机,一些国家依然在使用比较老旧和小型的水上飞机,而作为航空强国的美国,却多年不研发这种产品,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考量呢?
空军军事专家傅前哨:这和他的使用需求有关。你像水上飞机很多是用于海洋巡逻,军用的海洋巡逻。民用的话可能是远距离的岛礁之间的客流运输,那么他认为可能不太需要。一个他的海岸巡逻的任务并不怎么重,尽管它有大量的岸机的海洋巡逻机。
俄罗斯的海岸线是非常长的,如果你完全是靠岸机的巡逻机去执行任务,可能执行不过来。那么日本呢,它是个岛国,海上的面积是非常大的,它也是需要这种水上飞机。何况它为什么搞水上飞机呢?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时候,美国人不允许日本搞军机的,它只能搞点教练机、客机以及水上飞机,首先一个它有这个需要,另外它通过这种研发可以保留它的技术人才队伍,否则的话它多年不研制飞机的话,它这个航空产业基本上就发展不起来,这个就有它特殊的一个考量的。
比如说一支舰队穿过第一岛链,或者从第一岛链,从南向北运动,那么我们除了靠军舰,靠渔船这些屏幕监视以外,没有太多的手段,因为岸机飞机的航程比较短,而且它都分区的,你不能长时间跟着它。
在全球航空领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拥有了制空权,谁就拥有世界。11月11日,就在珠海航展开幕当天,正逢我国空军成立65周年。中国空军在这次航展上展出了歼-10型战斗机、歼轰-7A歼击轰炸机、新型的运-9运输机等一批航空装备,备受瞩目。这,既是航空技术的比拼,也是国家实力的较量。
故事3:航空专家看航展
国际上,每一次航展,都能留下一些传奇故事。而传奇故事的主人公,往往就是各国的情报专家和航空产业的权威分析专家。8年前的珠海航展上,一位国外情报专家,仅凭某家航空企业宣传片中不足0.1秒的画面,就按图索骥写出了具有重大杀伤力的情报分析文章。
在这些顶级分析专家眼中,即便有些产品,还仅仅是个模型,甚至只是一个概念,他们依然可以从蛛丝马迹当中,发掘出一个国家的技术趋势和研发水平。2006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国曾展出过一款无人机模型,当时,名为"暗剑"的这款模型,引起了极大轰动。
空军军事专家傅前哨:通过看模型这些信息,我们通过分析判断,就有可能摸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脉络。而且这里面透露的信息可能要比场外停放的飞机的信息更关键、更重要。暗剑无人机的外形非常的古怪、新锐,引起了全世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它采用非常尖锐的机头、机身,三角形的一个机体。如果它能够研制成功,将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款超音速的无人驾驶战机,当然可能是以对敌功能为主。
暗剑实际上参加完珠海航展之后呢,又参加了巴黎航展,那么在巴黎那个地方也引起轰动的,非常关注,因为这个外形非常古怪、非常新锐。明显的能感觉到它的力量,但是在后面的几届航展中暗剑突然消失。那么国外的分析家,特别一些航空专家就对此产生了疑惑,那么暗剑到底是一个仅仅是概念的、一个设想,还是要进入研发阶段的一个机型呢。
有人称"暗剑"的方案已被废弃,也有人揣测,"暗剑"早已悄然进入定型阶段。由于经费或者其他原因,这个项目没搞下去,停止了,那么我就不来参展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它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研发阶段,或者是进入关键的研发阶段,那肯定我就要处于保密阶段,这不是我们不公开、不透明,美国人也是这么做的,美国搞了很多的装备,它有的公开,有的就是一直处于绝密状态。
众说纷坛的"暗剑"至今依然被谜团笼罩,而"暗剑"的下落,也一直是各国情报专家追踪的中国焦点。
无论是公开还是保密,这背后其实都是国家战略的考量和博弈。在本届航展上,最让人意料之外的,无疑是美国空军C-17的大驾光临。作为美国C-17的强劲对手,中国的大运"鲲鹏"自从问世,就被美国人牢牢盯住。这次面对面的实力比拼,既是两国航空技术竞争的需要,也是出于商业上的考虑。
空军军事专家傅前哨:我想这个运20展示了中国大型运输机的风采,那么这次C17能到中国来,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我想因为这种飞机在我国生产以后,美国的C17卖不出去的话,生产线就会被拆掉,那么就会变成一堆废铜烂铁,什么作用都没有了。
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莅临珠海航展,参观俄苏-35战机。(凤凰军事)
美国C17的到来,让傅前哨感到极为振奋,因为能吸引到别的国家派出实力机型参展,是一个国家航空实力达到一定水平的信号。事实上,近两届珠海航展,已经有多个国家的军机制造商,想带着自己的军机来中国展示、交易,但却遭遇本国武器禁运未能成行。与此同时,中国航空装备的层出不穷,让这些国外军工企业倍感压力。
空军军事专家傅前哨:特别像欧洲像法国,或者英国,确实是非常的希望能解禁,能够向中国出口一些装备,包括军机。包括它的政府很着急,它的厂商、大公司更着急。生产出来了没人要,法国的军方,法国空军能买几架,海军能买几架,他就那一艘航母,数量非常有限,他必须靠军机出口来维持他的生命。一旦这个飞机停产,他又没有新的机型,很可能这些大型的军火商或者军火公司就要严重亏损,甚至严重到倒闭的程度。
欧洲的一些政客可能还要看美国人的眼色,因为他想这么干可能没有干,而美国这次带了头,C-17派来了,那么其他国家也有可能这么干。
尽管航展是展示交易的平台,但谁都明白,最先进的武器是买不来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创新能力也是买不来的。中国航空工业要想真正跻身世界航空第一俱乐部,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故事4:大运负责人看航展
2013年1月26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运输机"鲲鹏"首飞成功。
"大运"一飞冲天,圆了中国人的大飞机之梦。今天,垂尾绘有巨大国旗的"大运"783号机,在国外同行和公众面前又一次飞上了蓝天。
中航工业大运项目总负责人耿汝光:看到那一刻,我仿佛又想起了2013年的1月26号,我们这个飞机首飞的时候那一刹那,虽然说这一刹那就是从地面升起,但是对于我们来讲,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自豪和骄傲在心中激荡。
中国是继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之后第四个能够研制大型运输机的国家。在此之前,世界上成功试飞的大型运输机只有俄罗斯的伊尔-476运输机、美国波音公司的C-17运输机和乌克兰的安-225运输机。 作为最近几年我国航空工业的标杆,大运承载了亿万中国人的梦想。本届航展上,无数观众为它着迷、喝彩。很多网友的留言,让耿汝光和他的团队心里暖暖的。
中航工业大运项目总负责人耿汝光:我发现很多网友的评价确实很专业,比如他说这个飞机的外形很好,和这次来参展的C-17,还有空军伊尔76都做了很系统的一些比较,这些比较都很专业,我觉得我们这个国家不止我们这个航空团队在从事航空事业,很多民众都很关心、支持我们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
大运从立项到首飞历经5年多的时间,这个周期只有其它国家研发同类机型的一半。和时间赛跑,靠的是中国航空人日以继夜的拼搏,而咬紧牙关追赶的背后,是中国曾经受制于人的尴尬。
中航工业大运项目总负责人耿汝光:因为这些年我们亲历的,比如说5.12大地震,利比亚撤侨在这些突发事件的过程当中,我们明显感觉到就是我们的空中运输力量不行。那么有了这样一个大型的运输机,今后再有这样的突发事件上,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满足于这类情况的需要。
大运飞上了蓝天,而预计明年首飞的我国民用大飞机C919,也在这次航展上签下大订单。另外一款新舟700支线客机,则很有可能成为世界涡桨支线客机的龙头老大,市场前景同样广阔。而这款新舟700,恰恰是耿汝光在本届航展中格外看中的一款产品。新舟700的同类型飞机,最强劲的对手,是来自欧洲的ATR和加拿大的庞巴迪。但耿汝光认为,在现在的市场格局中,大家既是竞争对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适当的竞争,会使产品性能更加优越。
中航工业大运项目总负责人耿汝光:我们对未来的支线航空有一个预测,在未来的20年,在支线航空领域大概需要3000-4000架这样一个市场的量。现在我们的计划是到2017年的上半年能够实现首飞,首飞之后我们再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吧。
故事5:产业专家看航展
飞机表演区的停机坪上,一架"运-12"飞机起飞,飞行员在空中盘旋30分钟,完成了一系列飞行动作后沉稳降落。这款"运12"属于轻型多用途飞机,机舱里可以乘坐约20人,是唯一取得美国适航认证的国产民用飞机。
中航工业哈飞公司飞行员赵凤德:这个飞机当然速度更快一些,高度更高一些,它的安全性、舒适性要比原来都要更好一些。这个飞机呢,适合于比较复杂的山区、高原,比较短的航线,支线航线,这样可能更好一些。
航展不仅是展示的平台,更是交易的平台。中航工业哈飞刚刚签署了20架"运12"飞机出口美国的合同,这也是国产民机首次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这批运12将用于美国拉斯维加斯到大峡谷之间的旅游观光和短途客货运输。
包括"运12"在内,不同机型的订单签署,构成了本届航展的一道独特风景。
周乐伟,珠海市会议展览局的负责人,已经连续10年负责珠海航展的举办,每届航展上的交易情况他都了然于胸。
这届航展AC311签署了46架的采购协议和销售合同,AC311是中航工业自主创新研制的两吨级的轻型民用直升机,前面两个驾驶员,后面可以坐四个人,飞机已经先后取得了民航的试航证和生产许可证,通过了AEG取证已经交付了大概十几架飞机,从去年开始已经交付。46架整个成交金额大概不到10个亿人民币。
俄摄影师镜头下的珠海航展:别样角度别样风采。(凤凰军事)
凭借年均13.2%的航空运输业的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民机市场,今年珠海航展,就吸引了包括波音、空客在内世界各地的飞机采购商。航展交易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经过长期谈判达成一致后,在航展现场完成签约,另一种则是,在现场看中产品,通过现场洽谈达成交易。
珠海市会议展览局局长珠海航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乐伟:这次航展就有20多个外国空军代表团,还有总共有80多个外国军政代表团,那么这些都是作为采购商或者是我们的用户来到我们中国的。你看这是中航工业生产的小鹰500,本届航展已经成交了一百多架。运-12是成交了30架,其中20架还出口到美国。//这届航展的成交量我们统计达到234亿美元,上一届是113亿美元,记得我2006年办第六届航展的时候只有30亿美元。所以这个数字增长是翻倍的增长。
本届航展上,除了航空系列产品外,航天系列产品、坦克装甲车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火炮弹炮等产品,都得到各国采购商的青睐。从全球范围看,目前世界上大约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规模不等的航空工业,而航空工业最发达的,主要是美国、西欧和俄罗斯,形成了世界航空工业"三极"鼎立的局面。中国,正努力跻身于世界强手之林。
珠海市会议展览局局长珠海航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乐伟:我们的航天科技集团有一千亿(人民币)的交易额,它交易的涵盖卫星、无人机以及导弹武器等一系列的系统。我们这个中国兵器工业和兵器装备两大集团,在这届航展也收获颇丰。我们的民用航空这块,说ABC,空客是A,波音是B,那么C就是我们国产的商用飞机,C919也马上要开始试飞了,所以我觉得我们航空航天这个制造产业不断地在发展。
故事6:林左鸣看航展
作为中航工业的领军人,林左鸣无疑是本届航展上最受关注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媒体追踪的焦点,更是众多国内外参展商争相邀请的嘉宾。
私人飞机参展数量大幅增多,是林左鸣格外留意的一个现象。今年参展的私人飞机,有很多是国内经销商代理国外的产品,在私人飞机这个未来大有潜力的市场里,中航工业已经在悄然布局。
未来,ARJ21 、"新舟700"与C919将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民用飞机谱系。作为当仁不让的主角,中航工业在军机、民机、无人机、通用飞机全领域,派出了30多架飞机参展。
从1996年第一次航展的无人问津,到今天的备受追捧,林左鸣感慨万千。
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这个航展就几乎就是我们一个国家现代化进步的一个很重要一个窗口。我记得1996年第一届航展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刚刚在一个困难企业当的总经理,那个企业还整天考虑怎么吃饱饭、怎么发得起工资的问题。当时参加的航展尽管也是很激动,因为毕竟是中国人第一届自己办航展了,但是也感到非常的这种寒酸,主要就是我们没有真正自己研制的飞机产品拿得出手,能够展示给世界市场,展示给国人。
对等合作,意味着中国人将和外国同行一起,携手开发领先全球的航空技术。而走到这一步,中国航空工业付出了漫长而不懈的努力。建国初期,我们引进前苏联的飞机进行仿制;随后,才慢慢开始为国外先进飞机生产零部件;看着波音、空客的几乎每一型的飞机里,都有自己的生产的零部件,中国航空人暗下决心,又经过十几年的默默追赶,才有了今天的对等合作。
这是一张林左鸣当天的日程表,8个活动依次排下来,就连午餐时间,也要和外国客商洽谈合作。类似的海外合作,专业展两天时间里,中航工业集团就谈了100多项。
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比如说最典型的我们法国的赛峰公司对等合作,我们是50对50的比例对等合作新型的直升机的发动机。我们和空客集团的直升机对等合作AC352/EC175的直升机。昨天我们又和俄罗斯的航空集团所在的航空集团,我们签署一个战略合作协议,也要准备开展这样的对等的合作。那么从测绘仿制到我们帮人家打工,生产零部件,一直到现在我们平等地对等合作,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这个跨越意味着我们挤进了世界航空先进直列,意味着我们挤进了航空少有的几个强者的俱乐部之中去了。
从开着旧飞机卖到国外,到拓展全球航空市场,中国航空人一路走来艰辛曲折。最近十年,中航工业一共完成了上百个型号的研制生产任务,几十个型号实现了设计定型、技术鉴定和首飞。
十多年的艰苦研发,"枭龙"腾空、"猛龙"冲天,"鲲鹏"展翅,"鹘鹰"亮剑,这是中国航空界扬眉吐气的时刻。
历经数十个寒暑"太行"大推力航空发动机得以问世;经过几代人奋斗的第四代空空导弹研制成功,都不断给中国人注入振奋与信心。
今天,人类已经进入第二个航空百年,我们期待着中国航空工业继续创造奇迹,向更美好的明天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