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瞩,打造名牌学校
——原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钟阳胜校友访谈
12月2日,龙川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段邦贤,龙川县委副书记钟碧平等专程前往广州拜访原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阳胜校友,对龙川一中建校100周年进行了专访。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叶豪,县政协副主席黄伟平,县政协副主席、龙川一中校长杨日华等陪同参加了活动。
访谈摘要:
●要善于挖掘川中百年发展精髓,进一步丰富学校发展内涵。
●百年川中人才辈出,他们在全国各条战线作出了很大贡献。
●校友因川中而自豪,川中因校友而强大。
●学校要高瞻远瞩,教师要弘扬高尚师德,努力打造品牌名校。
●百年校庆要打造学校的人文精神,要办出实质性的成效。
龙川一中建校的百年历史,我亲历了近半个世纪。百年历史或许可以分为几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民国初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办校是为了救国,培养人才是为了革命。在这个社会动荡充满战争的时期,川中领导和广大师生不顾个人安危,历经几度迁校才坚持下来。这个时期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救国兴国的忘我精神,是我们学校的宝贵财富。第二个时期,是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前,这是学校巩固和迅速发展的时期。学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县乃至东江的老校和名校,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学子们向往的一间完全中学。第三个时期,是改革开放至今,这是学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学校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间占地仅六万平方米的不大的学校,发展成为占地近三百亩、建筑面积达十四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中学。学校不仅师资队伍和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素质不断提高,而且不仅在东江乃至在全省中学教育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国家级示范中学。学校的百年发展史充分表明,建校办校一定要有明确的宗旨,一定要有革命和创造精神,一定要有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一定要有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一定要有一届又一届学校领导和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在川中百年华诞之际,一定要很好地总结川中所走过的难忘的奋斗史,挖掘川中精神的深刻内涵,使之上升到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价值,形成一种川中的文化基因,而且要千方百计地激活这种基因,让它在川中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延续生命,为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梦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让川中基因因此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各个领域繁衍生息,让川中精神永放光芒。因此,我们一定要节俭办校庆,而且要办出实质性的成效。
当前,不仅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且全球的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思想文化和教育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很大又很小,好像一个地球村;世界很远又很近,好像都在一个点。人们的追求好像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每个人的追求又是不同的。学校好像还都是一样的,有老师,有学生,但学校因为互联网几乎无限制地扩大了,而且师生关系其实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相长,往往有时学生可能走在了老师前面,老师一天不学习就可能落后,反过来学生可能成为老师。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社会变革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们要面向未来办好川中,要有新的精神准备和价值追求,要有川中的向往和追求,这就是我们的信仰、灵魂和未来所在。因此,建议学校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大胆创新,更加注重尊重学生个性,弘扬高尚师德,挖掘学生潜能,以世界眼光、现代思维面向未来和不懈努力,一切为了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伟大祖国的腾飞。
百年校庆要打造一种学校的人文精神,必须认真做好总结准备工作。一百年来,我们培养了近十万名学生,他们中不乏杰出人才。老一辈革命者如魏南金、张克明等,著名专家、教授如容柏生、谢逢松、杨荣春、陈荣琚、胡日章等,至于我个人只算是一个晚辈,还有叶月坚、黄小妮等。企业家如黄家周,他可算个教育家,还有吴惠权,他做企业也很成功,等等,更多的是我们还不知道的。我们要看到他们所成就的事业,也是学校的事业和老师们的事业;他们所获得荣誉,也是学校的荣誉和老师们的荣誉;他们生命的闪光实际上就是学校和老师们生命的闪光,也是学校群星灿烂之光。因此,我们要很好地弘扬那些川中走出的杰出专家学者、优秀管理人才、先锋模范人物、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成功创业者,以及为理想和信念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学子们。
今天,你们到我这里来谈川中百年校庆的事情,我很高兴和感激,我作为一名川中毕业的学生有一种很强烈的归属感。我不是川中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但是得到过学校领导,特别是班主任以及直接授课老师很多关心的学生。我也是一个有向往、有追求、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我初中不在川中,高一才考上川中,上高中时最初的理想是毕业后考中山医科大学,将来做一个名医。但因为身体不好,担心不能报考一类大学,心里非常纠结。后来,高考的招生简章帮助了我,于是我确定将来报考外交学院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将来做一名外交官。为此,我从高二开始就自学外语,外语成绩一直很好。方向重新选择确定后,我就从高二开始坚持用外语写日记,坚持超前自学,因此到1968年离校时,我的外语阅读水平实际已达到大学外语专业三年级水平。正是有了这个基础,并且后来一直坚持自学,加上在其他方面的努力,后来我不仅成为第一届工农兵学员,国家恢复研究生招考制度后第一届拥有硕士学位的研究生,而且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市委书记,主管广东经济工作的第一个博士常务副省长。我很幸运,有这么多个“第一”,而且不少人还认可我在实际工作中有所贡献,在理论研究中有所造诣,给我很重的担子和责任,也给了我很多信任和赞誉。其实,我只是母校一个有思想的毕业生。我感恩母校,永远忘不了川中,忘不了川中的老师,忘不了在川中的同学。因为我是从川中出发的,我身上的文化基因是川中给我的。
我认为,川中的未来是属于现在川中全体师生员工的,特别是属于现在和今后我们川中青年才俊的。我认为,百年校庆最大的意义就是振奋全校师生员工的精神,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们共同努力把学校办好,把功课学好。老师们要努力使自己博学多才、师德高尚,受到学生爱戴,成为学生的楷模。同学们要尊敬老师,虚心向老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使自己成为优秀人才。同时,我想,我们川中的校友们一定要为办好川中尽心尽力,让一切可用的资源(物质的和精神的)源源不断、滔滔不绝地流进川中,让川中不断发展壮大,让川中为全县的发展和全省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让川中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群星璀璨,让川中精神永放光彩!
(根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钟阳胜(1948—)
龙川县麻布岗镇人,1966年龙川一中高中毕业,1973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政史系,1981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8年博士毕业于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哲学硕士、经济学博士,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被列入“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2010年入选“《二十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经济学》传主”,先后获全国性著作奖4项,省部级优秀论著奖近10项。
长期在基层工作,历任生产队长、大队党支部书记,担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在省委机关工作过较长一段时间,担任省委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省委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先后担任县委副书记、书记,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市委书记。曾长期担任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主管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宣传工作和经济工作,还担任过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务工作、经济工作、宣传文化工作、机关工作经验丰富。主要经济著作有《追赶型经济增长理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追赶经济增长中的产业建设》(博士论文,人民出版社,1999年)、《科学生产力效应理论导论》(广州科普出版社,1990年)、《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等四部,著作《领导工作与社会协调》被评为“全国第二届优秀领导科学著作”。
《追赶型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主体需要论增长理论,进一步推进了增长理论的要素分析理论,首创追赶型经济增长理论。从1995年至2006年连出六版,发行五万六千多册。第一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被评为第五届“全国十佳经济读物”,《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等十多家报刊不断评论和报道。第六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被国家出版总署评为全国首届“人文社科优秀原创著作”,并于2009年由美洲大学出版公司(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Inc.)译成英文出版,面向全球英语国家发行。学术界和实际工作者评价其“是一部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与创新的经济著作”,是“在开放条件下组织经济增长的新理论”,誉为“中国特色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之作”(《世界》2007年3月刊特稿《〈追赶型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经验》)。
我们龙川县有着悠久的建县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我们生生不息的灵魂和动力。龙川一中是我县建校最早的中学,今年恰逢百年华诞。举行校庆,这是学校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县的一件大事,更是广大川中校友关心的大事。校庆不是目的,它承载的是一种文化。回顾历史,怀念往事,校庆更重要的是弘扬川中文化、川中精神,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把学校办得更好。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学,是不多的。如果说百年川中在历史长河中是一滴水的话,那在中国五千年华夏文明史中,它也是能量巨大、数得着的一滴水。因此,百年校庆既要回顾学校几度迁校、艰苦奋斗的历史,又要很好地总结和反映今天学校建设发展中呈现的崭新面貌,以“兴校为荣、为国兴邦”为核心,总结历史,反映现实,前瞻未来,使之成为川中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我们要让川中走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让川中作出更大的贡献,让川中的旗帜在全省乃至全国教育现代化中高高飘扬,要让川中学子和一届又一届校友以川中为骄傲,让川中教职工为在川中工作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