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龙川县城 黄赞福 摄
核心提示:
1月8日,龙川县召开城市扩容提质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城市扩容提质大会战工作。龙川县委书记韦钦强要求以项目统揽发展全局,既要有中长期目标,也要有近期部署,在动态中适时调整项目建设方案,力争到2020年将龙川县城打造成“80平方公里、50万人口居住”的东江上游的明珠大县城。
破题篇:破解困局 改变 “小牛拉大车”发展态势
1月8日,龙川县擂响了城市扩容提质大会战的战鼓。当天,县、镇、村三级干部大会在该县召开,会议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动员和部署龙川城市扩容提质工作。
龙川县委书记韦钦强在会上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主动对接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理念,谋划长远,实施“12345”工程,制订中短期目标,按照分期实施、逐年推进的工作方法,以产业带动扩容,以项目带动提质,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可容纳50万人口居住的大县城,为推动龙川经济社会振兴、跨越发展夯实基础。
“城市已经到了非扩容非提质不可的历史阶段,只有加快扩容提质步伐,才能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在城市扩容提质动员大会上,韦钦强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事实上,韦钦强之所以要提出这一观点,是基于龙川县城残酷的发展现状:近30万人口挤在一个原本规划仅容纳7万人口的城市,衍生出就业难、读书难、停车难、出行难等一系列城市管理问题,导致县城“脏、乱、差”现象严重。
有一组数据为证:龙川县城建成区面积21平方公里,县城人均道路面积仅8.7平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仅8.45平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25个百分点。
这些还仅仅是表象。以一座不到30万人口的城区带动拥有105万人口辖区发展,无疑是“小牛拉大车”。而“小牛拉大车”的结果就是,由于县城没有形成产业、人口等生产要素的聚集,无法辐射带动全县镇域经济,城乡一体化发展仍是描绘在纸上的蓝图,根本无法落地走进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
韦钦强在动员大会上算了两笔账:
一是城镇化率欠账。2013年,龙川县城镇化率为57%,而全省城镇化率为67.76%,二者相比较,龙川差了10.76个百分点。这个差距意味着,龙川仍处于贫困落后的发展阶段。
二是到2020年同步奔康欠账。到2020年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龙川GDP在2020年要实现544亿元,这就要求年均增速保持在20.6%以上。增速从哪里来,城市扩容提质就是重要抓手之一。根据国内权威专家测算,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最终消费1.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至2个百分点。龙川实施扩容提质,城镇化率可提高3至5个百分点,意味着每年能拉动GDP 增长至少3至6个百分点。
如何破局?答案很清楚,龙川必须实施扩容提质战略,必须加快扩容提质步伐,这样才能破解当前“小牛拉大车”的城市发展困局。
实施城市扩容提质大会战,是龙川应势而动的“破局”之战,是贯彻落实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将为龙川实现跨越发展打造更为强劲的引擎。
谋划篇:谋定而发 “12345”工程开启城市建设新格局
在1月8日召开的龙川县城市扩容提质动员大会上,龙川县政府下发了今年第3号文件——《龙川县城市扩容提质大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翻开《龙川县城市扩容提质大会战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龙川开展城市扩容提质工作的脉络清晰可见:用5年或更长的时间,以打造宜居宜业大县城为总目标,大力实施“12345”工程,规划建设一个占地80平方公里、50万人口居住的大县城,进一步提升城市规模等级、承载能力、聚集能力、居住条件、管理水平及风貌特色,把龙川县城打造成环珠三角新兴产业聚集地、东江上游的明珠城市。
“《方案》广泛征求了县四套班子成员及广大干部意见,可以说是集思广益,融全民之智慧。”韦钦强解释道,《方案》制定时始终坚持“用项目统揽发展全局”,避免空、大、上,而是从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着手,用项目引领城市扩容提质,用产业做旺人气和增强城市内生动力。
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有操作性的城市扩容提质方案。这些可操作性则与龙川交通建设、产业建设紧密相连。在国家加大路网特别是高速公路、高铁建设的大形势下,在省委省政府出台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政策红利下,龙川将迎来涵盖1条高铁、1张交通公路网,2条高速公路、2个站场,3条铁路及3条国道的“112233”交通公路大建设,今后的龙川毫无疑问将成为南接省内、北接赣湘皖闽苏的重要交通枢纽。有了这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龙川必将成为货物南来北往的重要中转地,由此也必将繁荣物流商贸、生产制造等第二、三产业。
正是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的出现,被龙川人紧紧抓住,提出要集全民之智、全县之力以大踏步的姿态,以“12345”工程为抓手,在全县上下掀起城市扩容提质大会战高潮的战略构想。
在城市扩容提质攻坚战中,“12345”战略目标异常清晰,即编制1个“50年不落后、100年不后悔”的县城总体规划,规划建设2栋地标性建筑,规划建设3条环城路,规划建设县城4个门户出入口及建设5大产业板块。
这样的战略目标,既体现了规划为纲的科学性,也涵盖了城市地标、城市形象、城市文化等各个方面,创造性地将路网建设与产业板块建设有机结合,形成产城互动、园城互动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可以说,龙川以“12345”工程为抓手的城市扩容提质大会战,开启了龙川在城市建设工作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全新战略格局,必将使龙川县城走出“小牛拉大车”的困局,真正担负起辐射带动所辖各镇发展的使命。
保障篇:4大“利剑”出鞘 直指4大城市“毒瘤”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铲除“三违四抢”、“脏、乱、差”、“泥头车”、“牛皮癣”等四大城市“毒瘤”,是落实城市扩容提质的前提。
龙川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县长廖小文在动员大会上把四大“毒瘤”形容为城市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并指出“三违四抢”是四大“毒瘤”之首,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管理,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事实上,“三违四抢”现象曾一度在龙川县城各个角落冒头,县城规划区的水贝村、莲南村、梅子坑等12个地段抢建、乱建、违建现象较为严重。而这些未经报建和批准的建筑,有些是建在规划建设的交通公路用地上,有些是建在工业园区用地上,成为龙川实施交通公路、工业园区、城市扩容提质及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等四大会战最大的“障碍”。
“铁腕整治,露头就打,发现一宗查处一宗,决不姑息。”韦钦强表示,龙川县委县政府以“零容忍”态度对待“三违四抢”,坚决刹住这股歪风邪气,为龙川“四大会战”的顺利实施扫清“障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龙川县委、县政府分别出台文件,对整治“三违四抢”工作进行部署。龙川县政府办出台今年第7号文——《严格控制县城规划区内“三违四抢”行为实施方案》,要求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相关镇要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管辖区内的“三违四抢”进行坚决打击。该方案还明确指出,镇长是所在辖区制止“三违四抢”行为工作第一责任人,镇分管领导和分片包干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各责任人要亲自“挂帅”亲自抓,决不能推诿或退缩。
对制止“三违四抢”行为不力的,龙川将实行责任追究制。由龙川县委办、政府办制定出台的《关于对县城规划区“三违四抢”行为制止不力实行问责制的通知》(龙委办[2015]3号文)明确指出,在县城规划区范围内,被发现有“三违四抢”行为 ,但没有进行制止和查处不力的,按照未处置宗数及造成影响程度进行不同追责。其中,对发现4宗及4宗以上处置不力的,造成“三违四抢”行为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导致违章建筑失控的,所在镇以及县城规划区土地规划联合执法协调办公室要向县委、县政府作书面检讨,主要领导要引咎辞职。另外,发现所在镇的村委会、经济合作社非法买卖土地的,由县检察、公安部门介入调查,一经查实,坚决依法严肃处理。
在坚决从严从快从重打击“三违四抢”这个城市“毒瘤”的同时,龙川还出台了《龙川县县城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及《龙川县县城建设工地泥头车专项整治管理办法》,对城市另外三个“毒瘤”进行整治。
行动篇:探索“三规合一”实现城乡“一盘棋”统筹协调发展
城市扩容提质的蓝图能否变成现实,靠的是执行力。而行动就是最好的执行力。
1月10日,一 个被戏称为“诸葛亮”式的座谈会在龙川召开。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即为修编龙川县城规划设计出谋划策。会上,龙川县四套班子、相关职能部门和镇的有关负责人,与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城建”)的设计团队就龙川县城大规划网编制工作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
座谈会上,北京城建设计团队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就编制龙川县城大规划网的工作思路、工作安排等作了介绍。对方表示,接下来项目团队将进一步深入实地勘查,开展调研工作,详细了解龙川风俗民情,结合龙川县城山川地貌以及龙川铁路网、公路网,突出产业和城市功能,科学合理编制一个最适合龙川发展的县城大规划网。另外,设计团队将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合理安排规划设计工作,特别是微观方面,将紧密结合龙川年度工作安排,加快当年度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既让规划设计引领发展,又不拖延实施建设时间。
“规划设计要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做到规划统领发展。”龙川县委书记韦钦强表示,要积极探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三规合一”的规划模式,将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县城建设统筹起来,实现全县“一盘棋”协调发展,让龙川振兴、跨越发展的蓝图变成现实。
事实上,作为龙川县城市扩容提质“12345”工程中排在第一位的编制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得到了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天的座谈会上,县四套班子成员及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干部纷纷为该项工作出谋划策。
龙川县代县长黄添胜表示,龙川近年来内、外部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县城规划的修编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他希望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预留发展空间和发展通道,注重凸显生态、低碳、产业特色。黄添胜表示,将全力配合北京城建设计团队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对设计团队的调研工作大开“绿灯”,确保规划设计工作如期推进。
龙川县副县长廖小文建议北京城建设计团队,在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山、水特色,让城市成为一座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记忆的宜居宜业之地。龙川县副县长邓谷香则希望在规划设计中,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城郊新农村建设步伐。龙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文锋则建议,在规划设计中一定要做到高速公路、铁路、国道及县三环路的互通,为县城构建一个综合交通体系。龙川县政协副主席黄伟平则提议,要将全县的发展统筹进去,实现全县统筹协调发展。另外,县工业园、公路、交通、人防、国土、规划、教育、卫生、旅游、城管、农业及老隆、佗城、登云、鹤市及通衢就各自领域和管辖区的规划设计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50年不落后、100年不后悔”、高起点、高标准、可评可比、山水特色鲜明、全国优秀、广东最好的县级城市规划即将诞生,并引领龙川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名词解释: “12345”工程
“1”:是指在《龙川县城总体规划(2008年—2030年)》的基础上,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50万人口、8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5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的城市发展空间格局,编制好一个大县城规划设计。
“2”:是指在县城东江河段的东西两岸,选址建设两幢地标建筑,突出“千年古邑、岭南客家”的建筑文化内涵及现代元素,提升城市形象。
“3”:是以龙川县委、县政府为中轴,规划建设3条环城路。其中,“一环”是指从县城东江二桥、龙川大道、东江一桥、东风东路、东风西路等;“二环”是指佗城大江桥、经龙台公园和幸福工业新城在四都路口跨江过白泥塘至官坑与205国道相接;“三环”是指佗城新东江大桥接205国道北移线路抵达县工业园区,途中与二环在官坑重合。3条环城路既各成路网,又相连互通,构成龙川县城道路骨架。
“4”:是高标准打造县城东、南、西、北4个门户出入口。4个出入口将按照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在提供便捷交通服务的同时,建设上融进龙川古邑文化、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等特征元素,提升龙川形象。
“5”:是打造五大产业板块,形成人口和生产要素聚集区,让城市充满生气和张力。一是建设好老隆县城政治经济商贸中心产业发展板块;二是建设好佗城古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板块;三是建设好“海铁联营”的内陆港物流产业发展板块,打造内联粤东、粤东北和外联湘赣皖闽苏5省大宗物资“北货南下”和 “广货北上”的重要枢纽城市;四是建设好纯“农”字号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产业发展板块;五是建设好纯“工”字号的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板块。